一带一路

31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6省破3万 上海拔头筹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有何变化?不同区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反映居民幸福感的指标离不开GDP,但是只有GDP,居民可能感觉离幸福有点远。居民的幸福感跟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更密切相关。

随着2016年31个省份GDP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的出炉,让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得到比较全面的展现。通过对比各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存在失衡。

6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破3万,西部省份仍落后

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一般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等,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凡是高于23821元这个数字的地方,尤其是人均收入破3万元的地方,应该说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较高;而低于这个数字的地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种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出2016年中国31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内蒙古、重庆、湖北、湖南、海南、江西、安徽、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川、河南、新疆、广西、青海、云南、贵州、甘肃、西藏。

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内蒙古等10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10个省份中,除了内蒙古位于西部,其他9个省份均位于东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等6个省份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万元大关。这6个省份也都集中在东部。

西部省份不仅GDP总量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比较低。两项排名,西部省份排在末尾的居多。

从GDP总量排名看,倒数后五位的省份分别是:西藏、青海、宁夏、海南、甘肃。除海南外,其他4个省份均处于西部。再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看,排在后五位的是:西藏、甘肃、贵州、云南、青海,清一色西部省份。尤其是排名第31位的西藏,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3639元,仅相当于上海的25%;位居第30位的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670元,仅相当于上海的27%。

西部省份排名这么靠后,是多年来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没有取得成效吗?

“当然不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比东部快,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跟东部的差距都在缩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欠发达地区比较多,受自然条件限制,西部地区真正要赶上东部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拔头筹,北京紧随其后

没有意外,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2016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了5万大关。

上海以54305元位居首,北京以52530元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而在2015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9867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458元。当时这两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接近5万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亮眼,并不意味着上海和北京的GDP总量就一定最高。排名显示,2016年上海的GDP总量是27466.2亿元,排名第11位;北京的GDP总量是24899.3亿元,排名第12位。

接下来的问题是:GDP总量不是最大的上海和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何以有如此出彩的表现?

袁钢明给出了答案:“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富裕程度是决定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个重要因素。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之所以高,主要是这两个城市的城镇人口比较多;虽然这两个城市也有郊区和农村,但是农村人口的数量不大,而且农村人口相对比较富裕。凡是农村人口多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就会受影响。”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月25日发布的《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在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7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

虽然没有直接公布农村人口,但是简单计算大概得出北京常住的农村人口是293.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仅为13.5%。

对比人口大省河南省,其在GDP总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名足以说明问题。

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省2015年年末总人口为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441万人,占46.8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39万人,占53.15%。

河南的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尽管2016年河南的GDP总量史无前例达到了40160.01亿元,排名第五位,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2016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8443.08元,与全国23821元平均水平还相差了5377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排名第24位。

除了人口结构因素,袁钢明认为,京沪的现代服务业最为发达,而现代服务业正是高收入人群集中的行业。从这个角度说,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跟现代服务业从业人群整体收入高有关,正是现代服务业拉高了京沪的人均收入水平。

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的有6个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3个是GDP排名靠前的经济大省,3个是直辖市。这并非巧合。

“这6个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已经把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反映出来了。经济强省的城乡差距相对比较小,而上海、北京、天津由于是直辖市,农村人口比较少,低收入人口所占比重小,相应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就高。但是,西部省份的情况就不容乐观,目前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城乡差距甚至达到了3倍。”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建议,国家应该重点解决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使其均等化。

浙江斩获季军:发展均衡,含金量最高

2016年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可圈可点。

2016年浙江的GDP总量与广东、江苏、山东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2016年浙江的GDP总量为46485亿元,排名第四位;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相差33027亿元,与排名第三的山东也相差了20523亿元。

但是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越了直辖市天津,仅落后于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

2016年浙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29元,位居第三位,正在向“4万元俱乐部”冲刺。不仅如此,浙江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也是全国各省份中最低的,差距最小的。

在数据上呈现出的这抹“新亮色”,跟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的转型升级在不断向“纵深推进”有关。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近日发布的《2016年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浙江第一产业增加值1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5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001亿元,分别增长2.7%、5.8%和9.4%,第三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2.9%。

浙江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跟北京、上海有着“同工之妙”,这就不难理解浙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何以跟上海、北京一起站到了第一阵营。

下面这组数据更具说服力。在2016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8.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6%;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海洋新兴产业、生物产业、核电关联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2%、16.0%、8.3%和7.9%。

可以说,作为中国首个将信息经济作为战略行动提出的省份,浙江的信息经济也正在改变着浙江的经济基因,并逐渐接过引领浙江经济增长的“接力棒”。

信息经济正是高收入人群集中的行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114777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04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9410元。

从分布上看,浙江恰好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不仅如此,《2016年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浙江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5.2辆,平均近半家庭已经拥有汽车。这说明浙江藏富于民。

袁钢明分析说, “浙江很多人创业意识比较强,形成了浓厚的营商氛围,所以,浙江民营企业多,这些人收入也较高,能够拉动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浙江不仅城市富裕,甚至连农村都富裕,是普遍富裕。在居民收入问题上,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有质量的‘共同富裕’之路,浙江的发展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GDP榜首广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排名第六位

广东经济总量最大,而居民的幸福感却没有达到“最强”。

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8年位居第一;尽管如此,广东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非居首。2016年广东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96元,排名第六位,与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仍相差了近2000元。

导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落后的原因,在袁钢明看来主要是城乡布局所致:“广东不像北京、上海等城市贫富差异较小,广东是一个区位经济差异比较大而且多样化的地方,不仅有广大的农村,也有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以广东虽然GDP总量最高,但要算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现相对就弱一些。”

但是,值得欣喜的是,2016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0296元。

广东之后,下一个叩响3万元大关的省份会是谁?

从排名来看,福建最为接近。2016年,福建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7608元,排名第七位,不出意外,在2017年很有可能突破3万大关。

袁钢明认同这个判断:“福建不仅设有自贸区,还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加上厦门目前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福建居民可支配收入追上3万元,是触手可及的事情,很快就能实现。”


【责任编辑:孙晓曼】

中欧班列(武汉)再添新线路 “湖北造”建材直抵罗马尼亚

今日,一批经中欧班列(武汉)运输的装修建材顺利抵达罗马尼亚阿拉德。据了解该批货物自国铁武汉局集团吴家山站始发,经阿拉山口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以匈牙利布达佩斯为枢纽节点,通过铁路分拨,直抵罗马尼亚阿拉德。

“十五五”时期以数字人民币构建东北亚数字贸易产业金融中心战略图景

——构建以宁波模式场景金融创新为核心的区域数字产业金融新生态。基于中俄能源人民币结算突破与区域金融安全视角,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人民币国际化步入以功能深化为标志的“质变”新阶段。与此同时,中美贸易与金融博弈日趋复杂,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构建一个安全、自主、高效的区域贸易结算体系已成为东北亚国家的共同战略需求。深刻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质变”的四大表现,特别是中俄能

绥芬河铁路口岸:前十个月中欧班列累计突破3954列

作为“东通道”核心枢纽,绥芬河铁路口岸通过滨绥铁路提质改造工程后,开行时速由每小时55公里提升至120公里,国境线区间通过能力加大,为班列高效运行提供了硬件支撑。同时,绥芬河铁路口岸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通道枢纽作用

数字人民币赋能东北亚跨境贸易:支付结算效率革新与区域金融新范式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区域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正迎来经贸合作的新机遇。中俄《联合声明》提出推动"大图们倡议"向独立国际组织转型,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然而,长期以来,东北亚跨境贸易面临结算效率低、成本高、依赖美元体系等痛点。数字人民币的崛起,通过其技术优势与制度创新,正成为破解区域结算困境、推动东北亚金融合作的关键力量。本文结合最新实践案例,深度分析数字

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尼日利亚电子通信技术研修班在漳州科技学院圆满结业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各国互联互通、携手发展的和平之路。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关键国家。10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漳州科技学院承办的2025年尼日利亚电子通信技术研修班在漳州科技学院举行结业典礼。来自尼日利亚的25名官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经过培训顺利结业。典礼现场,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副院长徐凯,福建

中国-欧盟农业旗舰项目在厦启动 共绘中欧农业科技合作新蓝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中国-欧盟农业旗舰项目启动会在厦门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所”)承办,会议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对欧合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中国欧盟建交5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中欧科技创新合作。科技主管部门、厦门市人民政府及项目牵头单位相关领导、项目咨询专家、中欧双

云南:边境线上的明珠“一寨两国” 缔造边境友好交流新典范

第二十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来临之际,中缅两国新闻媒体记者走进位于云南省中缅边境上的独特村寨--“一寨两国”景区,这个村寨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民族习俗,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缅边境的“一寨两国”已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重要纽带,成为承载中缅两国友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惠及两国边民的核心

云南:第二十届胞波节搭台,咖啡“中国芯”绽放国际魅力

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第二十届胞波节隆重举行之际,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咖啡育种成果成为节庆活动中一抹亮色。通过多年科技攻关与国际合作,该所成功选育的咖啡良种实现亩产提高至98%、投产年限由3年缩短至2年,种植海拔上限由1200米提升至1600米,为云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第二十届中缅胞波狂欢节在瑞丽隆重开幕

中缅两国国旗随风飘扬,瑞丽江畔欢声雷动,时隔五年再度举办的胞波狂欢节让中缅边境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 10月2日上午,第二十届中缅胞波狂欢节在云南省瑞丽市隆重开幕。

“一带一路”八国学员漳州考证:茶艺师认定助力中外茶文化交融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漳州科技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的29位学员在漳州科技学院参加茶艺师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她们分别来自南非、土耳其、巴基斯坦、尼泊尔、冈比亚、尼日利亚、拉脱维亚、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据了解,本次培训历时21天,由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高级技师及省科技特派员组成专家团队授课,以大师

巴哈马旅游管理研修班在漳州科技职业学院顺利开班

旅游是跨越山海的文化相遇,是民心相同的深层对话,更是双边关系历久弥坚的活力之源。9月1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承办的2025年巴哈马旅游管理研修班顺利开班。本次研修班有来自巴哈马的20名官员、技术专家和学者参与。漳州市商务局外经科科长吴岚薷、漳浦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向东、漳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科副科长王瑞莲、漳州科技学院校

云南携手东盟共拓丝路电商新机遇

以“AI赋能链东盟 丝路电商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东盟丝路(跨境)电商开放合作主题推介活动在南宁举行。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朝伟在会上表示,云南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正在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并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工作。 李朝伟介绍,目前云南与东盟国家已搭建了9个多双边合作机制。东盟连续20年稳居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体现了双

“一证双线”助力绥芬河口岸运输效能再提升

绥芬河片区的《国际危险品道路运输“一证双线”新模式》成功入选,成为国内首个实行国际危险品道路运输“一证双线”的自贸试验区。也是黑龙江省自贸片区中唯一入选的案例。据介绍,“一证双线”新模式是针对国际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排队时间长、换装效率低、缺乏灵活性等痛点问题。绥芬河自贸片区立足市场主体需求与风险防控实际

云南:“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

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

从6家到12家!巴西代表团访华推动金砖科创合作“多点开花”

巴西科技创新部科技创新生态司司长希拉·奥利韦拉·皮雷斯(Sheila OliveiraPires)一行29人调研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以下简称“金砖科创孵化园”),并参加中巴项目专场对接会。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达出席对接会并致辞。会后,双方就中巴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进行深入交流。项目对接会成果丰

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昆明举行

9月5日至9日,由新华社、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论坛以“聚南方力量 应世界变局”为主题,来自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家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约500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广泛交流。

厦门展团携科创成果亮相第七届中阿博览会 开拓“一带一路”新空间

8月28日-31日,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顺利召开。本届博览会以“创新、绿色、繁荣”为主题,聚焦中阿经贸务实合作,吸引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地的7600余位嘉宾、2200多家商协会和企业代表齐聚“塞上江南”,畅叙合作友谊,凝聚发展共识。作为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城市,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再度组建展团亮相中阿博览会。经前期征集与严格筛

中俄律师携手 哈尔滨跨境法律服务交流会为东北亚经贸注入法治新动能

23日,“中国・哈尔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在哈尔滨举行。会议由哈尔滨市律师协会、滨海边疆区律师协会、滨海边疆区法学会主办,以“深化跨境法律服务协作,赋能东北亚经贸发展”为主题,汇聚了中俄两国法律界、商界、学界代表共200余人,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发布、合作签约、服务推介等多元形式,为两地涉外法律服务交流搭建了务实平台,也为东北亚区域法治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哈尔滨市

医师节里显担当!中国援塞医疗队以爱架起中非“健康桥”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国(福建)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依然坚守在西非大地。他们用仁心仁术诠释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在塞内加尔的阳光下,这份跨越山海的医者情怀正绽放出最温暖的光芒。为塞内加尔培养眼科精准诊疗力量2025年中国医师节前夕,中国援塞内加尔医疗队眼科副主任医师吴觉艺向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眼科初级

云南:为澜湄合作添 “金” 彩

2025 年,澜湄合作机制迈入第十个年头。云南省作为参与澜湄合作的前沿省份,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与湄公河五国紧密携手,为 “金色平台” 增添精彩,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不断贡献 “云南力量”。建机制,夯实合作基础云南省与湄公河五国实现合作机制全覆盖。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省委书记年度会晤机制、云南— 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中国(云南)— 缅甸合作论坛、中国云南 — 泰国合作工作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