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记者 易全】深圳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硬件制造中心之一。美国硅谷通过打造创新型产业链,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举成为全球科技的创新中心。深圳与硅谷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

面对全球产业格局和市场格局的变化,深圳与硅谷的创新发展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未来双方将如何规划新一轮创新发展战略?如何优化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城市经济与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继在香港主办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中国的世界级湾区”论坛两天后,邀请到了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资深总监肖恩·伦道夫博士进行演讲,解析旧金山湾区发展和硅谷的崛起,揭示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启示。
肖恩·伦道夫是旧金山湾区的资深专家,曾经担任国际商业顾问,太平洋区经济委员会国际总监、加州国际贸易总监。此外,曾经在美国国会与白宫、美国国家政策制定委员会、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局担任重要职务,对于湾区治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旧金山湾区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
肖恩·伦道夫在演讲中首先就申明旧金山湾区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实际上没有人做过任何的规划,也不是由政府来规划的,它就是一个有机的生成过程。”
当然,肖恩·伦道夫也提到了政府肯定要在其中扮演一些角色,因为政府花了很多的钱,包括投资于旧金山的实验室或高校。他指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进行了很多关于国防的投入。加州的很多著名大学也得到了加州政府的支持,推动其在未来成长为技术创新的引擎。“但是我想告诉各位的是,一切都主要是私营部门的活动。政府虽然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但这种支持是间接性的,而不是直接的。”
研究型大学是加州科技和人才的温床
肖恩·伦道夫非常看重研究型大学对加州科技和人才的贡献。他提到加州有5所研究型大学,即斯坦福大学;医学和生物科学排名前三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农业学科在全美拔得头筹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及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这5所蜚声国际的大学,都来自于旧金山湾区。
这5所大学支撑了得到美联邦政府资助的25所国家级或州级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除了为政府提供支持和服务以外,也为其他的企业提供相应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于对整个城市和社区所产生的影响,他们为此打造了很多的加速器和孵化器。
肖恩·伦道夫强调“所有的这些高校都非常开放,他们本身就是开放式的平台,因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科技,应该说他们本身就是科技的温床”;另一方面,他认为最关键的是人才。不管是斯坦福,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其他的名校,都吸引了非常多的卓越人才。这些人才在当地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打造了今天的校园。他强调硅谷公司的一些创立人大多都来自于这些名校的毕业生,他们一方面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鼓励,鼓励他们去外面创业,创建自己的公司。“我们硅谷地区的很多公司,在今天早已经是蜚声国际了。”
全世界的公司在湾区都有自己的实验室
肖恩·伦道夫告诉听众,很多总部在美国其他地方的公司,在旧金山湾区都有自己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主要是做研究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是创新中心。
例如亚马逊,它的公司总部在西雅图,但它在湾区有自己的实验室;还有微软和沃尔玛,沃尔玛在湾区大概有1200多名的工程师在硅谷工作。
大部分主要的世界知名汽车公司都在硅谷有自己的研发和创新实验室。他们在这里主要是关注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情形,IT是怎样发展的?还有数据技术的演进和变革,所有的这一切又是怎么样改变着这一行业?现在人们都相信,汽车的未来是被数字技术重新变革了,这当中包括了汽车的连接,以及人跟汽车的连接,汽车跟道路场景的连接等。所以,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聚集于湾区。像尼桑、丰田、奥迪、沃尔沃这样一些知名的大公司,他们大部分都在湾区跟很多大学机构进行合作,开展自己的研发。
中国的苏宁公司在硅谷也有自己的实验室,其研究主要与IT和电商相关;华为、联想等也有。
用孵化器和加速器支持初创企业
旧金山湾区有很多孵化器和加速器。许多年轻的企业,甚至是国外的初创公司,通过相关平台进入了孵化器和加速器。这些孵化器跟加速器有些是由本地政府资助的,有的则是由大学资助。
这些资助有的是校园内的,也有的是校园外的;它既可以跟企业进行合作,也可以与大学的教职员工,或者大学毕业生甚至学生合作。企业支持的加速器主要目标是识别和找到那些有价值的初创企业,帮助这个企业实现自己的全球发展战略,这既有可能是一个技术,也可能是一套商业模式,如果非常有价值的话,资助的企业可能会直接把初创企业买过来,尽管这种情形并非十分普遍。有的时候这些企业仅仅是对初创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研究经费,特别是在生命技术领域,往往小的初创企业更加灵活,行动也更快。
有很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是由政府资助,中央政府或者本地政府如州政府或者市政府。有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也在湾区支持初创企业,特别是在硅谷的初创企业。大概有15个这种加速器来自欧洲国家的政府。很多欧洲的公司发现要成长壮大都非常的难,他们发现资金往往成为掣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来到硅谷,因为在这里找到资金的可能性更大。欧洲的公司支持本国的初创企业到硅谷生根发芽,他们发现在硅谷取得成功的概率要比其他地方为高,如果这些初创企业能够在硅谷发展壮大的话,对其来源国将非常有帮助。
全美接近一半的投资在旧金山湾区
在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投资上,肖恩·伦道夫介绍说,在过去三年,旧金山湾区吸收了全美接近45%至50%的投资,大量的风投都位于旧金山,以及它周围的湾区。创新企业需要资金就可以到硅谷和湾区来寻求资金支持。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在湾区都可以得到满足。
很多的欧洲公司也在硅谷地区建立了自己的资金联盟,他们发现在湾区找到相应的资金非常容易。湾区的所有风投都一直在呈现增长的趋势,包括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大公司也都在湾区寻找小的初创企业,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之所以这样,源于在硅谷地区进行的投资,对风险有很高的接受度,“投资人都非常具有雄心壮志,他们能够打造一些成功的公司。他们希望找到那些有好的创意的公司,从而能够改变整个行业,能够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肖恩·伦道夫举例说,投资者可能会选择10个公司进行组合。10家公司里虽可能有5至6个都会失败,只有2到3个做的一般,1到2个可以真正成长壮大,成为未来的Google、Facebook等,但只要这些公司取得了成功,就足以把其他的投资失败给弥补过来。
承担风险、容忍失败是湾区的文化
整个旧金山湾区,包括硅谷,全部文化就在于愿意承担风险和容忍失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愿意不断的学习。通常有很多人到这里成立公司,可能不少在成立的头三年就宣告失败,但这并不重要,湾区的很多公司都经常会遇到失败的情形。
肖恩·伦道夫强调说,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领导力,找到相应的人才和不断的去尝试,以最终取得成功。如果投资者相信你有取得成功的潜力,他就会觉得你非常有价值。也就能够容忍失败所付出的代价。
与之相关的另外一点是渗透性。湾区这个地方的渗透性非常高,也就是说你可以从世界上各个地方来,不管你从哪里来,印度、中国、德国……,“不管你原来的国家是哪里,只要你来到了这里,你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的点子、你的想法,还有技术都非常有价值,你就可以过来,可以在这里发展,而且大家都表现的很自在。这个地方集中了全世界的人,而且对于外国人的接受度也非常高。”
非常适应年轻人的良好生活品质
肖恩·伦道夫也不忘指出旧金山湾区的生活品质足够高,特别适应那些20岁至40岁人的喜爱。这里能够找到足够的,为人们喜欢的餐厅。还有交通的便捷,特别是公共交通,能够适应很多年轻人不想开车,走到上班地方去的需要,或者步行到另外一个他想去的地方。还有公共空地,湾区有非常多的公共空地和绿地。年轻的技术人员周末可以徒步于国家公园,此外还有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旧金山湾区的北部是三藩市,南部是硅谷,技术主要集中在圣荷西和硅谷。但现在三藩市迎头赶上了,很多的技术人员愿意搬到三藩市生活,他们觉得三藩市虽然是一个城市中心,但它的气候好,空气洁净;各种各样的酒吧、餐厅等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很多人喜欢上了三藩市,就不愿意回到硅谷。因此上好多原来的硅谷外派技术人员愿意住在三藩市,然后每天通勤到硅谷去。可以看到每天都会有很多的硅谷公司穿梭巴士,接送他们住在三藩市的员工上下班。
肖恩·伦道夫在演讲最后强调,旧金山湾区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开放性模式。而它所形成的人才和想法都能够自由流动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
“我们能够建立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我们有吸引力的环境,一定能吸引到世界一流的人才”,肖恩·伦道夫显然为湾区的成就所自豪。但他也讲到湾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硅谷以及整个湾区都没有经历过事先的规划发展,它是自然形成的一个模式,完全没有必要去复制,他认为很多的元素是无法复制的,而世界上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资产。他奉劝我们可以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中,对旧金山湾区的经验进行了解和借鉴,通过关注每个城市所具备的独特资产与禀赋,做到因地制宜打造区域和全球的创新中心,而不是简单地山寨,单纯效仿当下已经存在的某一些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