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长篇小说《四羊方尊喋血记》重现国宝传奇与抗战文化守护史诗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何石) 湖南新宁作家周晓波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四羊方尊喋血记》,8月28日开始在起点中网军事栏目连载,迅速引起读者关注,冲上新人新作排行榜第一名,很多追更的读者在网上发帖谈读后感,对作品的深刻主题,鲜活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百度搜索,关于这篇小说的内容达到50多个网页,出现了火爆态势。

采访作家周晓波得知,小说是由34集电视连续剧剧本《青铜劫》改写而成。剧本从2010 年开始创作,2015 年完成。该剧本在中国剧本网连载后,引起网站的高度关注,周晓波被网站列入“一周十佳编剧”榜,在头版显要位置重点推介。有电视台欲购买剧本,因种种原因交易搁浅。2015年9月29日,《华声在线》以《作家周晓波创作的剧本〈青铜劫〉引起强烈反响》(记者杨坚)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2024 年,为纪念抗战胜利80 周年,作家将其改写为长篇小说。因为是由剧本改写,小说画面感非常强,读者都说:“看小说好像是看电影。”


(周晓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长篇小说《老夫子》获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四羊方尊喋血记》是一部在特定题材下进行积极探索的作品,它成功地将一件国宝的传奇经历转化为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让厚重的历史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近大众。归纳起来,文物真实的传奇故事,人物塑造上的突破以及对文化传承主题的深刻挖掘,是小说被读者青睐,迅速火爆网络的主要因素。

小说背后的真实故事

1938年,名列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宁乡出土,军统从古董商人手中追缴,置于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办公室,后收藏在湖南银行银库。日寇进攻长沙,湖南银行携带四羊方尊往沅陵转移,途中受日寇间谍袭击,遭敌机轰炸,四羊方尊失踪。1952年冬,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审阅浩如烟海的文物名录时,想起长沙文夕大火前,在张治中办公室见过的四羊方尊,指示文化部全力寻访。调查组闻令而动,足迹遍布三湘大地。湖南银行在长沙的旧日门庭,蛛网尘封,空余寂寥;沅陵金库幽深高墙内,亦是杳无踪迹。国宝仿佛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四羊方尊正在修复的照片)



(四羊方尊碎片照片)



(修复后的四羊方尊照片)


希望黯淡,转机却在凛冽寒风中出现。中国人民银行湖南分行在清理原中央银行一处废弃仓库时,发现一箱挂着“待熔”标记的铜块。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闻信,派首席鉴定专家、饱览古物的收藏大家蔡季襄先生火速奔赴现场。仓库内光线昏沉,尘埃浮动。蔡老屏息凝神,撬开那只尘封经年的厚重木箱。盖子掀起的刹那,二十余块青绿斑驳、裹挟着岁月铜锈的碎片,赫然撞入眼帘。兽面纹与卷云纹的独特组合,正是失踪已久的四羊方尊。蔡季襄手指剧烈颤抖,抚过冰冷纹路,浑浊老泪夺眶而出,沿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捷报直抵中南海,周恩来推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件作出批示:“集全国之智,聚能工巧匠,务必重现国宝神韵。”笔力遒劲,字字千钧。1954年,春回大地,修复国宝的重任,落到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如的肩头。面对这堆看似无法复原的千年残骸,他夙兴夜寐,反复推敲,独创精妙的“锡焊分层修复法”。八十余个不眠昼夜,熔锡像银蛇游走,焊点似星芒闪烁,指尖如绣花样精准。每一道狞厉的饕餮纹、每一缕飘逸的卷云纹,如同宿命般回归其位。当最后一片云雷纹铜片严丝合缝地嵌入尊腹,沐浴连绵烽火、历经重重劫难的四羊方尊,终于挣脱碎片的梦魇,在新时代的春光里,劫后重生,华彩再绽。

重生后的国宝里,隐匿着跨越时空的谜题。科学检测揭示:青铜碎片上,凝固大量人类血液成分,如同不散的幽魂。还有一枚殷商时期的鸟形玉佩,其势振翅欲飞。血、玉、青铜的融合,超越了专家的认知,成为暗藏在四羊方尊中的奥秘玄机……

作家巧妙地将真实历史事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四羊方尊确实在1938年被发现,确实在战乱中被炸成20多块,也确实在1950年代经周恩来总理指示修复。这些真实事件为小说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而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则让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化守护传奇

小说以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出土的国宝四羊方尊这个真实历史事件为起点,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文化守护传奇。不仅是普通的抗战小说,而是一场文化保卫战。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历险记,更是一个民族在战火中守护文明火种的壮丽史诗。

四羊方尊这件古老的青铜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密码。羊在古代象征吉祥,“四羊同尊”寓意“国泰民安”。那些精美的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是我们祖先三千多年前的智慧结晶。日军为什么要抢夺这件文物?因为他们知道,要征服一个民族,首先要摧毁它的文化根基。这部小说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塑造超级英雄,而是展现了一群普通人在特殊年代做出的不平凡选择。军统特工、共产党人、乡绅、土匪甚至普通百姓,这些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因为守护四羊方尊这个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文化保护不是伟大人物的专利,而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小说设置了层层悬念:青铜碎片上为什么会有凝固的人类血液?那个神秘的殷商时期鸟形玉佩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各方势力如何明争暗斗?这些悬念让读者一旦开始阅读就难以放下,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发展。四羊方尊从完整到破碎再到修复的过程,正是中华民族百年命运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文明可能会暂时破碎,但只要精神不灭,就终有重生之日。这个深刻的隐喻,给予了我们面对当下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四羊方尊喋血记》拥有优秀故事的一切要素:紧张刺激的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深刻动人的主题、出乎意料的转折。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会了解四羊方尊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抗战时期的文化保卫战、思考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这是一部能够让人血脉喷张、泪流满面、深入思考的优秀作品。它成功地将一段可能被遗忘的历史变成了生动感人的故事,让文物“活”了起来,让历史“说话”了。打开这部书稿,将开始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感受一场关于文化、信仰和坚守的震撼体验。还会在这部小说中找到答案: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守护者,在关键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文明的薪火。

复杂性人物塑造特色

在抗战叙事的谱系中,人物塑造常陷于英雄与反派的简单二分。而《四羊方尊喋血记》中人物塑造,颠覆了“英雄与反派的简单二分”,像剥洋葱一样,让人物在不同情境中展现不同侧面。阿秀是个淳朴的山村姑娘,她的觉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被动承受。佩戴商代鸟形玉佩却不识其义,象征文化记忆被割裂。接着是主动寻根。通过赵良铎讲解四羊方尊“四羊共鼎”寓意(象征团结),理解护宝即护族。然后是精神传承。临终前将玉佩嵌入四羊方尊碎片,完成“个人身世,家族信物,国宝文明”三重认同统一。从慰安所受害者,山寨压寨夫人,抗日女侠,共产党员的觉醒之路,贯穿“复仇、救赎、信仰”三重转变。

最有特色的是军统特工宛小明,以其令人信服的灰色质地,成为抗战叙事谱系中的独特人物形象。她如同在暗夜中跋涉的独行者,每一步都踩在民族大义与党派忠诚的裂缝之间。这一角色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复杂性,更在于这种复杂性如何与“文化血脉不可断,民族脊梁永不折”的主题形成深刻共鸣。她的复杂性首先通过其职业身份的双重性得以展现。作为军统中校,出场即彰显专业素养——当惊马冲向人群时,她“纵身跃上马背,双腿紧紧夹住马腹”,这一场景完美刻画其果敢。在银库布防情节中,她从窨井盖上的异响警觉,到发现壁上“湿漉漉的黑泥”后的果断封锁,展现特工应有的缜密。然而小说并未止步于此,更通过她在新宁的作为揭示其冷酷残忍的一面:她对女学生阿金动用烙刑,“青烟袅起,阿金发出一声惨叫”;她轻信伍兴诬告,导致秦瑞廷被秘密逮捕。这种对职业阴影的直面,使宛小明脱离了脸谱化的英雄叙事。 小说最深刻处在于呈现了宛小明内心民族大义与党派立场的拉锯战,这一冲突在八角寨被日寇围困时达到顶点:面对上级剿灭山寨共产党武装的密令,她在逼仄房间里“焦躁地来回踱步,沉重的皮靴敲击地面发出空洞而急促的哒哒声”。烟草的烟雾缭绕中,她必须在对党国的服从与对文物守护之间做出抉择。最终她冒险制定孤军携宝突围计划,这一刻的抉择标志其主体性的觉醒——民族文化的存续超越了狭隘的党派利益。但作者并未简单美化这种转变:当她“将麻袋在马背上扎牢”准备私自行动时,仍体现出特工的本能算计。这种保留人物底色的处理,使转变更具说服力。宛小明与共产党人的互动构成一条暗线,巧妙诠释民族团结主题。初至新宁时,她对共产党员赵良铎充满敌意;但在共同护宝的生死考验中,尤其在白云庵并肩作战时,关系发生微妙转化。当赵良铎为保护国宝“血肉模糊的身躯覆盖在麻袋上”时,那种超越党派的牺牲精神对她造成巨大冲击。最富有戏剧性的是她与阿秀的纠葛:从泼酒冲突到被阿秀舍身相救,最终在阿秀坟前“缓缓跪下,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这一跪不仅是对个体的忏悔,更是对一种更高价值的认同。

【责任编辑:刘莎莎】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连城培田村歌破空而来 唱响客家古村的千年文脉

最近,一曲《心中的培田》横空出世,以悠扬旋律唤醒八百年客家古村的沉睡记忆,用深情文字勾勒培田的过去与未来。这首由原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龙岩市连城县乡村振兴特派员谢小建作词、AI作曲的村歌,不仅是献给古村的抒情礼赞,更成为连接培田历史根脉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纽带。

枫契韶光

深秋时节,西风掠过山峦,枫叶如赤云般层层铺展,簌簌作响,正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境。千万片红叶仿佛离枝的蝴蝶,在空中盘旋成阵——名如朝露恨如烟,聚散何须问旧年?我独自走在石径上,见落叶铺就一条金色的小路,“人迹板桥霜”恍若旧日的誓约被秋霜一寸寸栽种在林间。还记得月下许下的三生之契,“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如今篱前温着五色醅酒,笑谈间挽起斑白的发丝,竟以枫叶为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