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林建辉 通讯员苏祝巧 方勇顺)走进福建漳州龙海区海澄镇仓头村优墩社,沿着村道缓步前行,一座崭新的村庄小公园映入眼帘,路面平坦干净,小池塘里水波粼粼,几条锦鲤自在穿梭,长椅上三两村民闲话家常,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临时搭建、生活垃圾堆积的“脏乱差”地带。

“以前咱这儿,都是一些老房子和临时搭盖,垃圾乱堆。”村民陈龙凤回忆起整治前的场景,语气里满是无奈。这场蜕变的背后离不开仓头村两委班子迎难而上的担当和坚持不懈的韧劲。
据了解,在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面前,仓头村两委班子没有盲目推进,而是先调研、再规划,确立了“先易后难、群众自愿”的原则,将基础相对较好的优墩社作为突破口。村干部们冲在一线,挨家挨户上门,耐心讲解拆旧平整后村庄的发展蓝图,主动到村民家中拉家常,倾听大家的顾虑和诉求,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遇到态度坚决的村民,一趟不行就跑两趟,两趟不行就跑三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疑虑。
“一开始,不少村民对拆旧有抵触情绪,毕竟那些老房子、老棚子承载着他们几十年的回忆。”村委林俊铟坦言,“我们就反复上门,跟村民讲政策、算长远账——拆了乱搭乱建,村容能变美,还能为村里后续发展腾出空间,大家的生活环境才能真正改善。慢慢的,村民们从一开始的反对、犹豫,变成了后来的理解和支持。”
面对个别“钉子户”,村干部更是拿出了“磨破嘴、跑断腿”的耐心。“有位村民家的老房子,一开始说啥也不同意拆。我们前后上门10次,才做通工作。”仓头村党总支书记蔡细环回忆道。
直面困境,拥抱变化,正是凭着这样的韧劲,优墩社依法拆除老旧房屋7宗720平方米、简易搭盖10宗500平方米,清运陈年垃圾十余吨,实现了“零补偿、零冲突、零投诉”的示范效应。
拆旧平整后,在村财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让闲置土地“活”起来,成为村两委面临的新课题。为破解困局,村两委积极走出去寻求突破,把目光投向了在外创业、经商的优墩社籍社会贤达。村干部逐一梳理贤达名单,通过电话、微信、上门拜访等方式沟通,甚至远赴厦门,当面向在外经营企业的贤达们传达村庄整治规划和建设公园的想法。“我们告诉他们,这是咱们共同的家乡。公园建好了,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受益。没想到大家都特别支持。”一位参与筹资的村干部表示。
短短半个月,建设资金就筹集到位,公园工程迅速启动。更让人感动的是,村民们也主动加入进来,有的帮忙搬运材料,有的参与绿化种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如今,这座“共建共享”的小公园,成了优墩社村民的“幸福港湾”。“以前吃完饭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每天都来公园散步、聊天,整体环境提升很大!”村民陈伟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拆旧平整告捷、公园初具雏形,但如何让优美环境长久保持?村两委又有了新思考。创新推出“党员责任岗”制度,结合优墩社实际需求,设立了“文明新风岗”“生态维护岗”“矛盾调解岗”“设施管护岗”“政策宣传岗”“便民服务岗”6类岗位,让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自愿认领。
“我负责的是生态维护岗,每天都会沿着村里的道路巡查,看到垃圾就及时清理。”党员陈含敏说,“能为村里的环境改善出份力,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如今的优墩社,无论是小公园的整洁维护,还是村道的卫生清扫,或是邻里间的互助帮扶,都能看到村民主动参与的身影。每当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村干部总爱到小公园里走一走,跟村里的老人打个招呼,陪玩耍的孩子聊两句。看着眼前宁静美丽的村庄,大家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