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也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农时不等人,为努力将农业生产受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六安市东河口镇强化措施,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组合拳。
农技特派员“一对一”专人包保助增产
“小麦赤霉病要把握小麦抽穗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在东河口镇中旺院村集体经济产业小麦田旁,一堂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课正在田间地头开讲,农技人员通过“一对一”分析讲解,现场为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答疑解惑帮助解决生产难题。据悉,为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集体经济产业“两手抓、两不误”,东河口镇从农综站、乡村振兴办、技术过硬的种养殖大户中抽调出专人,成立一支“送农技服务”党员农技特派员突击队,通过“一对一”专人包保帮扶机制,协助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制定完善村集体经济产业保产增收应急预案,宣传疫情防控形势下春耕生产最新要求和帮扶政策,给出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农作物管理的指导意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创新指导服务方式,强化科技服务手段,加大线上指导服务力度,通过线上专家小课堂、网络直播、电教远教、微信、电话等方式,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建立精准对接,实现人不见面、技术送达服务。
党员突击队“结对子”错峰模式抢农时
“现在正是桃子生长期,也是蚜虫等病虫害防治期,打药、施肥、疏果在4月底5月初前要全部完成,时间紧迫。”东河口镇太平街村集体经济桃产业园里,党支部书记邵彬看着眼前的一大片桃园犯了难。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有一批外地技术员和熟练工过来上工了,今年因疫情影响迟迟未能开工。为保证防疫生产两不误,太平街村党支部抽调党员志愿者成立一支20人的“抓防控促春耕”红色逆行突击队,采取分时段、分批次、分散作业的错峰工作模式,抢农时保春管。“施肥、疏果时大家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作业时间隔至少2米。”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40天后桃子能新鲜上市,太平街村与当地种桃大户“结对子”,大户指派1名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来指导,党支部指派突击小分队协助大户进行春种春管,专人专班保生产,减少人员非必要流动。“采用错峰模式,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不放松,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太平街村党支部书记邵彬说。
农业协会“点对点”集中转运扩销路
“3月份因为倒春寒影响了虾子早上市,4月初疫情又来了,虾子养肥了出不掉,我们都急死了。”东河口镇毛湾村党支部书记汪开发,一个人蹲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稻虾田旁直犯愁,难题出现就要想办法解决。“我镇有2个村的集体经济主导产业为稻虾,全镇稻虾养殖面积也近2万亩,目前急待出售的商品虾达150吨。”东河口镇水产站周元介绍。为促进产销衔接,尽量将本轮疫情对养殖户的影响降到最低,东河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调动发挥东河口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会的积极性,采取行业协会组织专人集中代收、代运、代售的方式,“点对点”对接舒城飞霞大市场,进一步畅通鲜活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确保产得出、运得走、卖得掉。“我们协会成员三分之一都是党员,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大家全力为养殖户出货千方百计想办法,特别是会员李先文第一时间帮助大家联系对接批发商,解了燃眉之急。”协会会长王传胜道。
据悉,为做好疫情防控避免养殖户聚集,协会创新采用微信群、电话“订单式”预约制方式,“点对点”上门分散收购。同时,协会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规定,持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区级疫情防控通行证双证上路,做到专人专车专用,司乘人员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上岗,车辆每天两次全面消杀。截至目前,通过协会代售,毛湾村光集体经济产业稻虾已销售3000斤,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5万元,全镇累计出货量达80000斤,销售总额超128万元。(谢高欢)
信息来源:六安市东河口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