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出志新)张锦川,男,汉族,1988年5月生,福建泉州安溪人,2014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厦门大学研究生学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情系两岸 创办社团
在进入大学之前,张锦川就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他给自己的大学四年做了一个完整细致的规划,当时他就萌生想要创办一个社团的想法,并且利用暑假的时间,在人人网(当时叫“校内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关注了各大高校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了解大学生活的同时也顺便取经,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一紧张而新鲜的生活开始后,张锦川也着手为创办社团做准备。由于自中学时代以来就长期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而且厦门是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而海西的发展又跟海峡两岸密切相关,于是他有了创办两岸-海西协会的想法,旨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服务海西建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大一上学期,张锦川一口气就加了8个社团,成了校园里最活跃的社团人物之一,几乎每天都有社团活动。他不是无头绪地乱加社团,而是会认真研究学习这些社团的运作模式。
当然,创办社团只是一个开始,把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组织办好,就像是教一个姗姗学步的孩子真正学会走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所幸,张锦川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很感谢一开始就和我在一起并支持我的小伙伴们,作为一个团队,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的感觉很好。”他们曾经为了策划一个活动,在图书馆的湖边从晚上7点讨论到12点。在协会创办之初,为了定制会服,协会的两位女生专程跑到厦门岛内跟厂家谈,奔波到很晚,结果搭最后一班船,到码头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当时没有公交车回学校,张锦川和另外一位男生不放心,就骑着自行车去接他们回来。回想那一段时光,张锦川很感动,他坦言,那时候的他们真的挺“疯狂”。
在张锦川等人的努力下,两岸-海西协会陆续推出许多与两岸有关的活动,通过闽南语歌教唱、学闽南语、台湾电影赏析、观看台湾歌仔戏等充满台湾特色的活动来促进大家对台湾文化的了解;举办两岸青年夏令营、赴台交流、两岸研学、台企研习、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等实践活动来增强两岸青年之间的感情。这一系列活动真正秉承了两岸-海西协会“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服务海西建设、丰富大学生活”的宗旨。该协会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学生社团,在学校的知名度非常高。

▲组织社团成员参加2008年海峡两岸经贸论坛
除了忙两岸-海西协会的事,张锦川也活跃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大活动。经常去参加一些沙龙活动,听一些教授或企业家的讲座,曾赴香港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多所高校交流,与顶级学者对话金融,曾去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财富杂志全球100强企业)实习。
践行“四力” 宣传出彩
“带着激情和情怀从事新闻舆论工作”这是张锦川微信的个人签名。张锦川于2019年10月来到安溪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中心工作,在宣传部工作的四年期间,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发安溪新闻报道2万余篇次,位列泉州市各县(市、区)前列。其中,他采写的稿件《福建安溪:“导师帮带制”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荣获2021年第3期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双月赛三等奖(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颁发)、《“崩岗村”的蜕变》荣获2021年度福建新闻奖二等奖、《一个山区县的空天梦想》被评为福建日报2022年度通讯员好新闻二等奖、《安溪:人大代表齐上阵 众志成城抗疫情》荣获泉州市第14届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三等奖、论文《自生式增长:福建省安溪县产业扶贫路径分析》成为安溪县2022-2023年文艺社科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张锦川介绍,采写新闻稿件不是素材的堆砌,也不是简单的加工,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去采访,脚下沾有更多泥土,真正做到“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才能涌现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因此,脚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有一次,为了写一篇采访制茶大师的新闻稿,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茶山、入茶园,看着青翠碧绿的茶树,闻着沁人心脾的茶香,他体会到一篇有温度的新闻稿件绝不仅仅是听听介绍、看看材料所能“炮制”出来的。现场体验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走到田间地头,才能写出冒热气的新闻。

▲陪同福建日报社记者调研采访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
“笔杆如剑多磨砺,稿纸作山勤登攀”,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就要从思想上做到重视,把每次撰写新闻稿当作一次自我对话和自我提升的机会,认真将所撰写文章的相关业务工作摸清吃透,力求文章既能够接地气,又能够看全局,在不断修改与打磨中练就扎实的文字功底。
张锦川坦言,除了学习最基本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多读书多看报,多看一些主流报纸和权威记者采写的新闻,从中学习、借鉴,从中对比、模仿,静心领悟其中的要领。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他还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到厦门大学读研究生,并且顺利毕业,获得研究生学历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如今,他还被福建农林大学聘请为研究生导师,义务为福建农林大学做一些服务。
拜民为师 淬炼自我
2023年12月,张锦川被提拔到金谷镇人民政府担任副镇长,负责文字材料、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安全、扫黄打非、精神文明、文化体育旅游、文物保护、林业等工作,挂钩金谷村、金东村,他的微信签名也改成了“以‘小学生’的心态‘拜人民为师’,在基层的大熔炉中淬炼自己”。
对于首次来乡镇工作,他抱着两个态度,即“学习”的态度和“做事”的态度。一方面,学习乡镇的各类知识,不仅仅学习非他分管的其他方面的业务知识,也学习如何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另一方面,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和有意义的事情,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作为分管宣传工作的干部,为了提高金谷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张锦川在宣传方面频频出大招:邀请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组合水木年华成员缪杰为金谷人民拍摄一支新年祝福视频,邀请泉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陈曙玲作为“金谷镇文旅宣传大使”拍摄一支短视频,推介金谷旅游景点,同时,拍摄一部全镇宣传片和一支美食短视频,助推金谷找到流量密码“火遍全网”;推出“媒体看金谷”精品栏目,采取“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方式,邀请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日报社、福建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记者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

▲央视一套《三餐四季》栏目走进金谷拍摄现场
乡镇事务千头万绪,张锦川戏称上班像打仗一样,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这时候就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他中午一般花1小时时间充电学习,白天经常要开会和下村协调处理挂钩村的各种事务,其中金谷溪岸艺术公园这个项目的建设占去了一大部分精力,晚上花3小时时间加班处理分管领域文字材料方面的事情。
谈及未来,张锦川表示,在往后的岁月中,将永葆最初那颗对工作的炽热情怀,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