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王向平)近日,衡德高速改扩建绿色低碳试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工程聚焦桥梁建设、路面铺筑等关键环节,系统应用桥梁旧骨料再生利用、沥青路面再生、固废胶凝材料及胶粉沥青混凝土四项核心技术,在资源循环利用与碳减排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为公路建设领域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桥梁再生利用:建筑垃圾化身“建材新宠”
针对桥梁拆除产生的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难题,项目创新采用“破碎-筛分-优化配比”一体化工艺,将废弃混凝土、砂浆等建筑废弃物加工为符合国标标准的再生骨料。这些再生骨料不仅在粒径分布、抗压强度等指标上满足工程要求,更成功替代天然骨料用于桥梁基础浇筑与附属结构施工。
本项目利用拆除桥梁混凝土,分类进行破碎处理,产出桥梁建设需求的再生骨料,通过试验确定桥梁下部所用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目前,已试验用于桥梁下部浇筑施工。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路面铣刨料“重生”为新建路面材料
使用无损铲削设备完成施工半幅旧路路面铲削约4.9万m3,利用油石精细分离冷再生装备与技术,对回收料进行处理。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面下面层已开始规模化摊铺,同时高掺量厂拌热再生也开展了试验段铺筑。
现场数据显示,该技术实现了80%以上路面铣刨料的再生利用,单公里工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吨,节省沥青用量48%、碎石用量80%。
固废胶凝材料:工业废料撑起“绿色基底”
试点工程在路面基层施工中,首次采用矿渣、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废制成的新型胶凝材料,替代传统水泥基材料。2000米试验段全程实施原材料溯源与配比精准管控,确保压实度、强度等关键指标达标。
同时在路床加固和防护、排水等砼构件预制也进行了固废胶凝材料的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能让工业废料变废为宝,也能减少传统半刚性基层易开裂的弊病。

胶粉沥青混凝土:废轮胎赋能路面升级
针对高速公路抗车辙与降噪需求,试点工程在路面面层全厚度应用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技术,将废轮胎加工而成的胶粉作为沥青改性剂。全线路面橡胶改性沥青用量约4.1万吨,将消耗废旧轮胎45万条以上,节约沥青用量20%以上,总计减少碳排放2.5万吨,相当于130万棵成年树木一年的储碳量。
实测数据显示,胶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提升30%,行驶噪音降低4-6分贝,同时具备优异的抗老化性能。这一技术的应用既化解了废轮胎污染难题,又提升了路面服务质量,实现环保效益与工程性能的双赢。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方向持续跟踪各项技术的长期服役性能,从项目管理、原材料和运输与施工机械设备准入、施工工艺及安装设备能耗等全方面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形成标准化应用指南,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中规模化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