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哈尔滨3月28日讯(记者 金薇)在今日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哈尔滨新篇章·科技创新篇"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市科技局亮出2024年度科创"成绩单":哈大齐自创区建设全面提速,科技大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营,5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年就地转化科技成果108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大幅增长29.1%。

筑牢科技创新基础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核安全、深海极地、先进动力传动等领域,争取国家在哈尔滨市布局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做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东北区域基地、现代农业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保障;推动大科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与校所、企业对接互动,在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领域,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溢出。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精准配置创新要素资源,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从校所选派科技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总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哈工大、哈工程、703所等校所和重点企业,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突破霍尔电推进系统、大功率燃气轮机数字孪生、高纯金属材料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
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成果应用场景牵引。组织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系列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场景资源,实现“第一次试用”,给出“第一张订单”,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供测试、试用、应用环境,牵引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推动校企协同转化成果。坚持“企业出题、校所解题、市场阅卷”,鼓励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发挥科教优势,面向企业需求开展“定向研发、定向转化”,推进人工智能、新型储能、微特电机等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黑龙江省政府确定将2025年定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哈尔滨市科技局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设立企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扎实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确保完成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就地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任务目标。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深化哈大齐自创区协同发展。制定实施《哈大齐自创区协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三片区制度联改、产业联动、要素联配、管理联合,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支持高新区高标准建设智能机器人岛、中国星谷以及新材料产业园等新质生产力平台载体,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示范区。
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生态圈。做实做优环哈工大、哈工程等4个创新创业生态圈,逐步将生态圈建设拓展到哈尔滨市重点高校。完善“孵化+投资”功能,一体推进哈工大先研院、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提档升级。以深哈产业园等科技园区为重点,打造生态圈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和产业承载区。
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效能。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引进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提升科技大市场运营质效;组建技术经纪人、科技金融特派员、科技总师队伍,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
哈尔滨市科技局副局长刘修宽表示,科技创新是哈尔滨市振兴发展的“关键变量”,也是“最大增量”。哈尔滨市科技局在未来发展中将全面落实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部署,以科技资源本地利用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主线,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