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中国
第11个中国旅游日:生态旅游受追捧 绿色发展引创新
今天是第11个中国旅游日,各地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惠民活动。今年“五一”小长假,中国旅游活力四射。
一键美颜!“基建狂魔”书写“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答卷
三十四年的农村房“摇身一变”成为了白墙黛瓦的江南庭院,百年老宅被创意改造成了村史馆,浑浊零乱的小河浜打通梳理后清澈见底,青石板、栈桥、流水、磨盘等农家本色点缀着鲜活的乡村景色......
第五届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远程同步种植活动启动
5月13日,由哈尔滨市农科院、市教育局、市科协、市教育学会联合组织的第五届全市中小学生“远程同步种植活动”在香滨小学举行启动仪式。
贵州省对数博会和生态文明论坛筹备工作再部署
近日,贵州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和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筹备工作。

地方特色亮相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台
山西老陈醋、安徽宣纸、天津麻花、贵州刺绣……5月7日,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商品纷纷亮相,与来自全球的特色产品一道同台竞技,成为消博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解码消博会:“买全球、卖全球” 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5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开幕第一天,众多全球消费精品同时亮相,异彩纷呈。
品质出游、业态多样 盘点“五一”旅游市场新亮点
今年“五一”假期,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里众多游客骑着骆驼排队上山的壮观情景登上网络热搜,火爆的场面甚至让网友惊叹“这一场景再现了丝绸之路的辉煌”。
官方“种草”来了!两部门推出300条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5天,2.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我国旅游经济十分吸睛。多地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热度攀升,游客增幅明显。

史上最火“五一”黄金周 旅游市场“爆炸式增长”
“五一”黄金周假期,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
“五一”长三角铁路日均客发量逾310万人次 “生态红色游”成新时尚
随着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旅客“补偿式”出行旅游需求旺盛,纷纷乘坐高铁外出探亲友、游山水、观风景


春暖花开季,旅游业升温——“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见闻
五月初的云南省丽江市,气候依然凉爽,但正值“五一”假期,来自各地的游客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喧嚣和热闹。
“五一”小长假:中国民众东西南北个性游 各地景区迎客流高峰
中国民众奔赴东西南北的旅游胜地,踏上一段个性旅途,享受春日美好时光,神州各地的景区迎来一波客流高峰。

“五一”假期旅游热情高涨 周边“家庭游”成出行爆款
中新网湖州5月3日电(记者,施紫楠)下午2点,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室外温度接近30度。伴随着微风,高温丝毫没有影响黄先生一家游玩的兴致。看小桥流水,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让来自上海的他彻底放松下来。
陕西岐山:“一碗面”经济助力乡村谋振兴
岐山县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打造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0年‘一碗面’经济产值达130亿元(人民币,下同)。”岐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晓宇表示。
文旅部:景区要进一步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五一假期旅游出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指导旅游景区进一步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规范佩戴口罩等措施,博物馆、文化娱乐场所等密闭空间要加强通风消毒管理,引导游客遵守防疫规定等。

“五一”出行 | 疫情防控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这些疾病同样需要防范
“防疫三件套”是指: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防护五还要”包括: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沿着高速看中国 | 在路上,领略中国经济风景
展开中国地图,一条条道路,如毛细血管在神州大地延伸、铺展。其中,粗壮线条绘就的高速公路如主动脉,它们压缩时空、连接城市,助力中国经济加速向前。
金寨县古碑镇:勤练“内功”发展特色产业
“六安瓜片、猕猴桃、黑毛猪、山核桃、水坪民宿、家庭农场...”在金寨县古碑镇的特色产业“族谱”里,大大小小共有20余种。壮大特色产业事关乡村振兴,是全局性中心工作,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该镇坚定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勤练“内功”,服务特色产业发展。
“五一”出游人次有望突破两亿 国内旅游料迎强劲复苏
“五一”小长假国内旅游有望迎来强劲复苏。出行数据显示,4月30日至5月5日,全国铁路、民航以及道路客流量合计将达到2.5亿人次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