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严晓娟 孔义明)专访“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开发者李健博士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演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承压,金融领域的“武器化”趋势更使得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凸显。在这一宏阔背景下,“十五五”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注定是一条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先机的奋进之路。这条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方向,更离不开顶层设计与市场创新的同频共振。
当国庆的荣光映照中天的皓月,我们迎来的不仅是家国同庆的团圆时刻,更是盘点征程、擘画未来的关键节点。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五五”时期的中国金融,正坚定行走在总书记指引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以“五篇大文章”为战略路径,迈向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在这一由国家主导的宏大叙事中,民间创新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为这幅战略图景增添了灵动而坚实的笔触。
其中,李健博士团队提出的【3e:DCEP+FT账户+SDRC特别提款权/中国数字注册货票金融产品工具系统】与双轨结算场景创新应用模式,正是这样一项承载着民间智慧与国家使命的重要金融科技创新,它标志着市场力量正以高度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为国家金融战略贡献独特价值。
在此宏阔而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发展道路何去何从?答案清晰而坚定:服务国家战略,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通过高质量的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勃发提供核心驱动力。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指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关键要素和六大体系支撑。这为“十五五”时期的金融工作绘制了总蓝图。而2025年3月国务院部署的,要求在2027年前取得显著成效的 “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正是达成这一宏伟目标的战略路径和主要着力点。
一、 战略基石与先锋突破:“五篇大文章”与数字人民币的支点作用
“十五五”时期,中国金融的核心任务是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赋能”,通过深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构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式。
其中,数字金融作为打造未来金融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其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口莫过于数字人民币(e-CNY)的国际化。规划中的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已正式落地运营,旨在成为撬动全球金融格局的战略支点,其价值在于提升跨境清算效率与安全性、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并探索主权数字货币的国际规则。

9月22日,李健博士应邀在暨南大学主讲以“贸易金融跨境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稳定币双轨结算应用创新”前沿讲座
然而,宏伟的大厦需要精妙的结构设计。如何将数字人民币的潜能充分释放,并与其他金融基础设施创新性地融合,形成一套既可独立运行、又能与现有体系兼容的“双轨”甚至“多轨”结算生态,是摆在面前的关键课题。正是在这一领域,民间的创新力量展示了惊人的洞察力与创造力。
二、 民间智慧的璀璨结晶:李健博士团队【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的战略价值与创新图景
李健博士团队的【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是一项旨在突破当前国际结算体系依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金融科技创新。它通过数字人民币(DCEP)、自由贸易(FT)账户以及创新的特别提款权(SDRC) 等工具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独立于SWIFT系统的新型跨境结算基础设施。这一模式并非对主流路径的替代,而是极具价值的补充、强化与前沿探索,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1. 工具融合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结算高速公路
该系统绝非工具的简单堆砌,而是深度的化学融合。

· DCEP是“清结算血液”:利用其点对点、可编程、实时全额结算的特性,作为系统内最底层、最高效的价值流转载体。
· FT账户是“制度创新管道”:依托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政策优势,FT账户为跨境资金流动提供了“电子围网”式的风险管控环境。【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将DCEP注入FT账户体系,相当于为这条管道配备了智能化的“定向血流”,能更精准、高效地服务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融资。
· SDRC是“价值锚定与信用扩展器”:这是最具原创性的部分。SDRC(中国数字注册货票)可被视为一种以中国优势大宗商品、关键物资或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锚定的“数字提货权”或“数字贸易凭证”。它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实体资产的数字信用证工具。通过将SDRC与DCEP挂钩,系统为人民币信用找到了坚实的价值基石,避免了纯法定信用的博弈困境,使其更易被国际贸易伙伴所接受。
2. 场景应用突破:“双轨结算”模式化解现实痛点
【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的核心应用在于“双轨结算场景创新”。在传统的美元结算轨道之外,为参与全球贸易的企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RCEP框架下)提供一条全新的、以人民币为核心的“数字轨道”。
· 场景一: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例如,一家境外企业向中国购买工业品,它可以通过【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用法币兑换DCEP,或以其持有的资源(如矿产、油气)为锚发行SDRC,直接用于支付。这不仅降低了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更将人民币的使用从“支付货币”向“计价货币”和“融资货币”深化。
· 场景二: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融资。一张代表未来提货权的SDRC凭证,本身就可以在基于DCEP的区块链上进行拆分、流转和融资。上游供应商收到核心企业开出的SDRC后,可以立即在链上向金融机构发起DCEP贴现,极大盘活了供应链资金,形成了“货票(SDRC)先行,资金(DCEP)秒到”的闭环。
· 场景三:探索“境外发行人民币稳定币”。这正是【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理念的延展。通过与信誉良好的国际机构合作,以存放在FT账户内的DCEP或一篮子高信用SDRC为储备,在境外发行稳定币。这种稳定币因有真实的DCEP和实体货权资产背书,信用更强,能极大地拓展人民币在DeFi、跨境电子商务等离岸场景的应用。
3. 战略意义升华:民间力量贡献国家战略的典范
【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金融创新已形成“国家队”与“民间队”双轮驱动的良好生态。
· 它是对国家顶层设计的积极响应与实践探索:该模式完全契合“提升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探索数字人民币前沿应用”的国家方向,是民间智库将宏大战略转化为可操作技术方案的宝贵尝试。
· 它提供了绕过制裁风险的可行路径:通过构建一个融合了主权数字货币、自贸区政策和资产信用的独立结算网络,为我国与受制裁困扰的贸易伙伴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第二选项”,增强了我国经贸体系的韧性与战略自主性。
· 它助力争夺数字金融规则制定权:【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所探索的DCEP与实体资产挂钩的数字信用证模式,本身就是对未来全球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规则的一种“中国方案”预演,具有深远的前瞻意义。
三、战略突破口:以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为支点,撬动全球金融格局
在“五篇大文章”中,数字金融,特别是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价值。以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落地运营为契机,应成为“十五五”金融创新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一和关键突破口。
其战略价值体现在:
· 提升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与安全性:建立独立于SWIFT系统的跨境支付新通道,减少对传统代理行模式的依赖,降低交易成本和时间,并能有效规避潜在的单边金融制裁风险。
· 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将上海从传统的“在岸金融中心”升级为“数字人民币全球清算中心”,吸引全球金融机构在此设立数字人民币业务总部,集聚人才、技术和资本,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圈。
· 探索主权数字货币的国际规则:通过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进博会等场景开展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领域的数字人民币试点,中国能够主动参与并主导全球数字货币标准与规则的制定。
· 创新探索“境外发行人民币稳定币”:这是在数字人民币基础上更为前沿的探索。通过与信誉良好的国际机构合作,在境外发行以数字人民币或一篮子人民币资产为储备的稳定币,可以极大地拓展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应用场景,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一条全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路径。
四、 战略远景:共筑金融强国,献礼伟大时代
“十五五”时期,是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关键五年。这幅壮丽的战略图景,既需要以“五篇大文章”夯实基础,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作为先锋支点,也需要吸纳如同李健博士团队【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这样充满活力的民间创新。正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战略引领与自下而上的智慧涌流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最生动实践。

当国家战略与民间智慧交汇,当金融科技的星辰大海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广袤大地紧密相连,我们便有充分的信心展望一个:
· 更强大的货币:人民币因有了DCEP与SDRC等创新工具的赋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更加稳固。
· 更富韧性的体系:因有了【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这类“多轨”结算方案的补充,中国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抗风险能力和多样性显著提升。
· 更具活力的生态: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金融环境,将催生更多来自民间的“奇思妙想”,共同为国家金融强国事业添砖加瓦。
五、战略远景共描绘:民间智慧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李健博士团队提出的【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生动诠释了“十四五”规划中“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和“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的要求在民间层面的积极回应与创新实践。它表明,建设金融强国并非仅是国家和大型机构的使命,更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共同事业。
这一创新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术方案的巧妙,更在于它体现了中国金融创新体系的三个重要趋势:
· 从“跟随模仿”到“原始创新”:开始出现具有全球视野和独创性的金融基础设施构想。
· 从“技术驱动”到“制度-技术双驱动”:深刻理解并利用中国的制度优势(如FT账户)与技术优势(如DCEP)进行融合创新。
·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尝试构建一个从底层工具(SDRC)、支付网络(DCEP)到制度接口(FT账户)的完整闭环,旨在对现有体系进行系统性优化甚至重构。
· 在“数字金融”领域,3e系统以其深度融合数字人民币(DCEP)与前沿区块链技术的架构,为支付清算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了超越传统思维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是“金融机构自身数字化转型”的体现,更是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支付体系现代化”的跃升,是数字人民币从货币形态创新向复杂金融基础设施创新的关键延伸。
· 在“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领域,该系统通过SDRC(特别提货权/中国数字注册货票)这一创新型金融产品工具,为供应链上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的信用凭证。这直接破解了科创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痛点,是“股、贷、债、保”之外,对“全链条”金融服务生态的有力补充,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资源的精准滴灌和普惠可得。
李健博士团队的【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正是这星海中一颗明亮的星辰。它以其专业、前瞻的探索,证明了民间智慧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巨大潜力与价值。“十五五”的征程即将开启,前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凝聚国家与民间的磅礴合力,深耕“五篇大文章”,勇闯数字金融“无人区”,必将能在世界金融的变局中,成功塑造属于中国的新格局,最终抵达金融强国的光辉彼岸。
结语:
“十五五”时期的中国金融创新发展图景,是一幅在外部变局中主动塑造内部新局的战略蓝图。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以“五篇大文章”为具体抓手,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金融和人民币国际化為前沿突破,最终目标是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强国。这一历程注定充满挑战,但这也是中国跨越“大而不强”的关口,在全球金融治理中赢得与自身贡献相称地位的历史性机遇。
在这中秋月圆、举国同庆的金秋时节,我们展望“十五五”的中国金融,心中充满豪情。它是在外部变局中主动塑造内部新局的战略蓝图,更是国家力量与人民智慧共同谱写的时代华章。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舟,以“五篇大文章”为桨,以数字金融为帆,并汇聚包括【李健博士团队3e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在内的全民族创新力量,中国金融的航船,必将在波澜壮阔的世界经济海洋中,破浪前行,最终抵达那座名为“金融强国”的辉煌彼岸。
李健:金融博士,金融数字化与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场景创新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大数据与产业化发展智库课题组负责人/跨境数字金融供应链结算科技场景创新专家/数字金融生态战略专家,服务资产货币化交易(ABST)创始人。
1993年起从事金融业,至今30余年,历经银行信贷、信托、租赁、证券投行和股权私募等工作。现任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决策咨询基地研究员、数字人民币场景金融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创业导师、上合组织国际结算创新服务专业委员会首席高级顾问、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与首席金融架构师(正在创建落地全国总部公司:中国跨境贸易数字金融结算科技有限公司、区域总部广州/广州港的创新场景应用项目:广州新型易货贸易跨境数字金融结算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窗口:香港新型离岸贸易跨境数字金融结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职。
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是基于国家金融政策思考,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导下,定位金融供应链、底层结算支付科技创新为特色的一站式综合数字金融服务商,是CIPS与银联商务支付的全球跨境贸易结算场景创新战略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