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6日北京讯(记者魏伯勤 通讯员马娜)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富裕县吉犇牧场场长刘海玲提出了关于逐步扩大耕地轮作面积的建议。
建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近年来,中央财政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加大粮油生产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黑龙江省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始终将大豆种植作为政治任务,积极出台稳粮扩豆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确保实现粮食种植面积和产出水平稳定增长。
大豆种植的推广与轮作模式密不可分。轮作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国家推行耕地轮作补贴试点政策,对于市场条件下鼓励农民种植大豆,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地力及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存在问题:
俗语说,“豆见豆,必定瘦;油见油,三年愁”。避免重茬种植,一直困扰着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逐年扩增,通过基层实际情况看,一些问题和弊端已经显现出来。
一是种植大豆经济效益欠佳。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为例,全县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扩种大豆种植任务,2024年大豆种植80.81万亩,总体来看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由于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加之轮作补贴不能全覆盖,依靠政策性补贴才能与玉米、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保持在相对同等水平的预期没有实现,多数农户因短期经济效益考量,大豆种植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大豆扩种。
因2024年玉米和大豆销售价格较往年偏低,不具备可比性,以2023年大豆和玉米种植效益对比,以规模种植大户为例,大豆种植投入成本在1150元/亩左右,以亩产300斤,按照2.6元/斤计算,种植收入为780元,按照生产者补贴350元/亩,并享受轮作150元/亩计算,纯效益为130元;玉米种植投入成本在1300元/亩左右,以亩产1350斤,按照1.08元/斤计算,种植收入为1450元,按照生产者补贴28元/亩计算,纯效益为186元。如不享受轮作补贴,大豆种植效益难以保障,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是轮作补贴试点面积较小。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为例,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80.81万亩,在耕地轮作试点技术路径上继续推广“一主多辅”种植模式,符合轮作路径面积47万亩,落实耕地轮作面积34.4万亩,还有12.7万亩大豆没有享受轮作补贴政策。由于轮作补贴政策没有做到全覆盖,在政策落实上还倾向于规模种植大户,导致小型农户利益受损,对大豆轮作补贴政策望尘莫及,严重挫伤小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
三是耕地保护压力加大。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为例,轮作实行“二二制”,主要是玉米-大豆轮作为主,2024年轮作总面积为34.4万亩,其中:“米-豆”模式23.14万亩、“米-豆-豆”模式11.26万亩。由于重茬面积大,土壤养分单一消耗,病虫害越冬基数大,导致荚数减少、瘪荚增多问题较为严重,大豆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重茬地块病虫害防治压力越来越大,开展防治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重复施用大豆所需肥料,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黑土保护。
相关建议:
建议国家相关部委,逐步增加耕地轮作试点面积,将大豆轮作政策由试点性质的政策,逐步过渡成普惠性的政策。轮作补贴变成普惠性政策,一方面可以提振农民种植大豆热情,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基层大豆种植与玉米、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在相对合理水平,保持和提高生产者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可行性,使大豆生产者通过政策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