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魏伯勤 通讯员 宋燕军 孙丽)夏日的阳光照耀着北大荒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大山农场的每一寸土地,当前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时节。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大山农场始终将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示范引领、田间标准管理,实现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建设升级改善设施强根基
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标志。北大荒集团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山农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抓手。一个以科技、绿色、质量为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农业正在这个农场孕育和绽放。
“机械作业效率低、人工作业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种植户分散经营……”想起以前农业生产的难处,大山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庆海感慨万千。农场刚调整种植结构开发水田时,遍地都是3~5亩的水稻池子,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响应集团号召,整合优质资源,走农业标准化之路。”王庆海坚定地说。
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农场完成1万亩格田改造,将原本面积小、池埂占地大的地块,改造成大格田,减少池埂占地面积,打造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资源效率高的“田、路、埂、渠”相配套的高标准格田。同时,可实现节水、节肥、节时,减少人工费支出、土地资源破坏等损失,提高有效耕地面积、机械作业效率及水稻产量,有效解决稻田地池梗杂乱、作业难度大、费工费时等问题,激活了土地“新动能”,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在大山农场的水稻育秧基地,一排排占地55.5亩,长80米、宽12.5米、高4.25米的超级大棚拔地而起,“硬核”的它们不显山不露水,却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咱们新建的这37栋超级大棚,有效提高了水稻育秧工作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电动覆土机、播种机都能进来,相较普通大棚,超级大棚内部环境更稳定,温度、光度、湿度更可控,育苗质量高了一大截。”农场农业发展部总经理谢明哲介绍。
近年来,农场始终坚持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在播、种、管、收这些关键环节,都付出了大量努力。建设水田科技示范园区100亩、旱田科技示范带150亩,打造高标准农田,整合农业项目资源,组建规模家庭农场,围绕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开展水稻品种实验,促进产量、品质双提升。同时,更新各类农机装备、应用推广农业种植新技术……大山农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农业标准化之路。

科技赋能塑造农业新生态
种植模式与技术的标准化,是农业提质增产的重要生产力。“为了确保水稻长势良好,春耕的时候,我们通过良种对照试验确定最适宜本地的种植品种,采取水稻智能浸种催芽技术,保障种植户用上高质量的好种子,并对育秧大棚进行智能化管理,增加水稻生产科技含量。通过宽窄行技术完成插秧作业,充分利用作物的边际优势实现增产目的。在当前夏管时期,力求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保证各项生产工作的落实。现在作物生长良好,今年一定能再获丰收。”农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永强说。
走进大山农场认领“一亩田”水稻订单种植地块,青翠欲滴的水稻在微风中掀起阵阵稻浪,而一个个白色小灯笼似的飞虫诱捕器整齐地“站”在稻田里,远远望去就像整齐划一的“哨兵”。据了解,诱捕器的安装不但能捕捉二化螟等害虫,还实现了有害生物的无害化治理,有效降低了农药对黑土地的污染,稳定水稻的产量。而这正是农场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标准化”种植与管理模式推动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农场旱田地块的一角,种植户张永春正在田间为玉米浇水。张永春这块500亩旱田地是今年大山农场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的地块之一。眼下正值玉米抽穗灌浆的生长关键期,一排排翠绿的玉米成方连片,株株挺拔,洋溢着勃勃生机。只见张永春轻轻一旋手中的阀门,滴灌系统应声而启,细雨般的水珠轻盈跳跃,精准滋养着每一株玉米。去年,这“水肥合一”的新技术还是个谜,而今却成了他的心头好。“看见邻居家的玉米丰收,我心动了!这技术,真行,瞧这架势肯定能增产增收,咱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甜了。”他笑逐颜开,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农场应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种植了8100亩的玉米和黄豆,目前已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农业技术人员根据作物生长需要精准给水给肥,调试各地块滴灌设备和管网,不仅肥料输送更精准,还可节省约20%的水肥用量,每亩效益可增收150元左右,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今年,农场将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智能化、数字化运用高效结合,实现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成果应用齐头并进,为粮食连年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以人为本服务职工促提升
农场严格按照农业生产要求,在各个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党员田间服务站等方式,把“农技课堂”举办到田间地头,提高种植户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的认识和了解,并为他们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农业标准化水平。
“叶龄诊断就像是给农作物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田管方案,以便于适时进行施肥、灌溉、杂草防治等农事活动……”在水田科技示范地块,农业技术人员崔永琦正在给种植户讲解农业知识。
“我以前认为条条框框的这些‘标准’,现在看来对于种植产量提升真的太重要了。原来水稻种得好不好,经验只是一方面,严格按照各类标准开展农业工作,更是关键。我在培训班里学会了宽窄行插秧种植技术,农业技术人员还经常指导我怎么科学施肥、怎么防治病虫害,帮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服务真的很到位,也更有信心把地种好了。”水稻种植户李英胜感慨道。
在大山农场的田间地头,党员田间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指导种植户科学开展田间管理,为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通过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清除稻田边埂附近的杂草、垃圾和农业生产残留物,确保农田环境的整洁与美观。同时,针对近期天气变化对作物生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并为种植户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确保作物能够健康生长。
感受到标准化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积极参与到其中。今年以来,农场共计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10余次,农业服务80余次,受益人数达300余人次。除此之外,农场还注重加强基层培训、更新业务知识、强化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为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大山农场将加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为目标,对农时标准、农机作业标准、田间管理标准、农艺措施标准等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