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

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宁蒗龙通村千亩沃柑产业铺就乡村振兴"黄金路"

中经联播7月12日讯(王东琴 通讯员 司马孟奇 邓龙武 杨彬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金棉乡龙通村地处金沙江边干热河谷地带,气候干热,在过去,群众只能靠外出务工维持家庭开支,增收“没得路子”一直是困扰当地党委政府的发展难题。2020年以来,龙通群众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的带动下,因地制宜发展起沃柑产业,通过几年来的深耕细作,龙通的沃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现已建成千亩集中连片基地,成为了该村的“致富果”。

 

党建引领,规模化基地从无到有

2020年以来,借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春风,当地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强产业,增收致富促振兴”的发展思路,在邀请地质专家对龙通村的土质进行检测分析后,积极引进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沃柑品种,沃柑产业“呱呱坠地”。  

起初,当地村民对“沃柑”这个名词是比较生疏的,村党总支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入户宣传和动员,鼓励村里的29名党员带头种植了沃柑苗100亩,随后,党员种植户又逐步带动70户农户种植沃柑800亩,沃柑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到2022年,村党总支再利用闲置耕地和荒山荒坡500余亩进行扩种,同时,争取“庭院经济”奖补等政策支持,对枯苗断苗等进行补种,龙通村零零星星的沃柑树开始从分散化走向基地化、规模化。

根据沃柑产业发展需求,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金棉乡龙通江边沃柑合作社”,走出“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累计为村民免费发放沃柑苗近10万株,打造出规模化沃柑产业基地1400亩,实现了全村户均5亩沃柑园的产业发展小目标。通过“合作社绑定企业、农户绑定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整合村里分散的土地以及劳动力资源,让企业带着合作社发展产业,合作社带着农户赚钱。如今,沃柑种植户达到了147户,110户“三类”监测对象不用再背井离乡去打工,实现了“家门口务工”。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搭上“快车道”

“千亩基地打造了,但怎么让一棵棵沃柑健康茁壮的成长又是一个难题。缺水、缺技术是我们村种业发展最大瓶颈...”过去,该村党总支书记总会这样感叹。

为了解决龙通村无水源的问题,宁蒗县委政府、县委组织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从27公里外的西川乡竹山村引进水源,实施24千米灌溉用水工程,为龙通村筑造了1000立方土工木储水池1个,又通过沪滇帮扶项目实施了龙通村自然能提水项目,实现了竹山引水、金棉河水、金沙江水“三水合用”,千里引水养沃苗,空前保障了沃柑基地的灌溉用水需求。村民们自发成立了用水协会,由专人负责供水设备维护,分时分片对沃柑基地进行灌溉,提高用水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用水纠纷的产生。

2024年以来,村党总支依托科技特派员、百名农科人才下基层等政策争取苗木修剪、疏果、防病虫害等技术支持,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学习考察2次300余人次,培育出沃柑产业“土专家”18名,群众发展的内劲在慢慢鼓足。2025年,村党总支引进现代滴灌技术,为果农安装滴灌管道约6万米,实现了现代滴灌设备全覆盖;实施的沃柑基地运输单轨道项目,安装运输轨道17条4800米,起到了上山运肥、下山运果的作用,实现了坡地机械化经营。此外,沃柑合作社推广了基地全域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使得农药利用率提高20%,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释放了劳动力,也避免了因打农药对农户健康造成影响的可能。

 

销路扩宽,群众腰包“鼓起来”

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后,销路便是果农们的“心事儿”。刚挂果的第一年,沃柑销售大多是依靠农户自产自销和部分小老板进村收购,农户找不到固定的销售市场,随着沃柑产量逐年递增,2024年开始,龙通村通过“农户自销+合作社帮销+引进老板收购+直播带货”等途径拓宽销路,龙通沃柑在整个丽江水果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从“一站式”采果到“清一色”包装再到“一条龙”配送,龙通沃柑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

2024年沃柑销售量达130万斤,产值达25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2025年沃柑产量达300万斤,产值已超40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党员种植大户和建光笑着说:“我家‘一树光’地卖给村委会引进的老板,现在都是老板自己请摘果工人,今年以1.25元一斤的单价都卖到了7万多斤,再加上采果务工,共收入9万多元”。

    时下,龙通村绿意盎然、果香四溢,放眼望去,金黄色的沃柑果子在金沙江畔烨烨生辉,龙通村也从曾经的不毛之地蜕变成了如今的果品圣地。正如当地果农经常挂在嘴边儿的那句“一江春水绿如蓝,龙通沃柑甜如蜜”,尝一口龙通沃柑,留一夏清香绕眉弯。



【责任编辑:崔岳莺】

孝行七城谱新篇 硒品夺魁硒博会——农垦享购第三届品牌文化节圆满落幕

跨越7城,历时13天的农垦享购第三届品牌文化节,自沈阳启幕,行经天津、江阴、武汉、开封、汉中,于新疆克拉玛依圆满落幕。本届文化节以“孝暖农垦 福泽享购”为主题,将中华孝道文化与大健康理念深度融合,成为行业内外瞩目的文化盛事。深受农垦享购会员喜爱的明星产品“遇唐安富硒百菌萃”荣膺第十届硒博会“最具市场影响力名优硒产品”称号。

“黑土优品”一线城市品牌行(无锡站)暨第十届五常新米惠民节成功举办

进一步提升“黑土优品”品牌影响力,推动黑龙江优质农产品深入长三角地区,助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11月8日至9日,由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黑土优品”一线城市品牌行(无锡站)暨第十届五常新米惠民节在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举行。黑龙江省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周广宇和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傅涛出席启动仪式并见证签约。本次活动由黑龙江省供销

一颗油茶籽的“全链升级”

“千年攸韵,油茶飘湘”!以“科技赋能油茶,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湖南油茶节,将于明天在攸县拉开帷幕。10月22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中国日报和湖南广播电视台等10家央媒、省媒组成的联合采访团,专程实地探访株洲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品味“东方橄榄油”的独特芬芳。株洲日报记者跟随联合采访团的脚步,穿梭山林、跋涉绿野,走进车间、采访农户,亲身见证和感受一颗小小的油茶籽,依

千年“梨变”——梨香晋州:从谏官药箧到亿级产业链

9月中旬,在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晋州鸭梨陆续开始上市;‌9月下旬‌,‌黄金期的晋州鸭梨口味、香气进入更佳状态;10月中旬,晋州鸭梨采摘结束。通过科技赋能,鸭梨可供应至次年7月,而在短短两个月之后,晋州鸭梨又进入了新一轮链条的流转……

北大荒泰来农场有机水稻开镰:科技“提质增效”,丰收又增收!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大地铺金叠翠,日前,在泰来农场有机水稻种植地块,收割机有序地在田间穿梭,金色稻浪在机械作业下翻涌,标志着农场今年有机水稻收获工作全面启动,打响全年农业生产“收官战”。泰来农场能持续产出优质的有机水稻,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处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年活动积温稳定在2920℃,147天无霜期以及显著的昼夜温差

查哈阳农场:秋整地工作高效推进筑牢明年丰产根基

金秋十月,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域内的查哈阳农场金星管理区的地块上,联合整地机轰鸣作业,按照农场秋整地标准稳步开展深翻工作。为确保秋整地工作扎实开展,农场将“早”字贯穿始终。秋收工作启动后,农场坚持“收获与整地无缝衔接”原则,充分发挥大马力农机装备优势,严格执行“收获一块、整地一块”的作业标准

单产4.88吨 克山农场马铃薯单产创新高

一举打破马铃薯单产历史记录,4.8万亩马铃薯丰产丰收成为定局。黑土生“金豆”,丰收堆满仓。作为垦区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今年克山农场全面提升马铃薯种植的标准化和科技化水平,实现良

依安县新屯乡:干菜加工链“晒”出致富经 农产品变身“黄金菜”

架子上、晒场上,一排排整齐铺开,里面晾晒着红彤彤的辣椒、一串串饱满的豆角。金黄的阳光下,土豆像一排排安静的士兵,整齐地趴在地上接受“检阅”。阳光炙热,它们的颜色从暗灰渐渐变成温暖的棕黄,空气里弥漫着粮食和干果的清香。几位村民戴着草帽,不时用木耙翻动晾晒的作物,让它们均匀受

黑土硒都育珍品:宝清红小豆的百年传承与健康价值

宝清县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富硒农业示范区。该县拥有富硒耕地580万亩,与其他富硒地区相比,具有硒含量稳定、土壤无污染、肥力充沛等显著优势,素有"种无不宜、种无不丰"的美誉。

克山县全富村:订单西瓜迎丰收 特色产业促振兴

连日来,克山县曙光乡全富村“冰淇淋西瓜”陆续成熟,连片的瓜田里,一颗颗圆滚滚的西瓜隐藏在藤蔓之间,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分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在分拣包装区,村民们正忙着将刚摘下的西瓜称重、套网、装箱。这批“冰淇淋西瓜”是发往上海的订单,早上刚采摘完,下午就装车运走。据了解,全富村已与上海的超市、电商平台签订了购销协议,

长汀“共富林场”首批茯苓加工项目投产 撬动林下经济新突破

作为长汀县推进“共富林场”建设的重要成果,该厂的投产标志着当地茯苓产业在精深加工领域实现新突破。新投产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熟练地为新鲜采收的茯苓手工削皮去泥,再加工成茯苓丁、茯苓片等多种产品,整个流程井然有序。该厂的投用,不仅有效破解

龙江粮香入蜀地 南北协同谱新篇 - 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成都推介会圆满举行

五月的蓉城焕发蓬勃生机,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奏响北粮南销强音。5月21日,由哈尔滨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办,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巴彦县供销合作社联合协办,巴彦县农业农村局、哈尔滨商业大学、成都市青白江区工商业联合会、成都市女企业家商会、成都市青白江区女企业家商会、成都市哈尔滨商会、黑龙江领头羊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支持的"哈尔滨市定制农业推介会暨健康农牧业新品发布会",在成都青白江铁港锦

科技赋能 哈尔滨市农科院 “寒地小龙虾”亮相哈洽会

肇源县贵五谷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繁育养殖的“寒地小龙虾”成为关注焦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游客和媒体的目光。展会现场,一只只活力四射的小龙虾,在透明水缸中挥舞着钳子,青亮的外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拍照、赞叹不已。贵五谷健康食

云南咖啡的“狂飙”与突围:黄金产区的冰与火之歌​

北纬15°-25°的“咖啡黄金带”上,云南哀牢山与小粒种咖啡树的“光合极限挑战”已持续百年。这里诞生的瑰夏豆能品出荔枝蜜香,铁皮卡自带柑橘酸质,堪称顶级咖啡的胚床。然而,现实却是一地鸡毛。咖农老王蹲在地头嘬着牙花子算账:“每公斤生豆卖不到10块,不如种玉米!”全球期货市场的“无形大手”将云南豆均价压至越南的三分之一,全省60%的咖啡园仍在沿用祖传的“

棚室经济奏响增收曲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大五福玛村温室果蔬抢"鲜"上市

连栋温室整齐排列,水果黄瓜青翠欲滴,番茄如红宝石缀满藤蔓,西葫芦舒展着肥厚的叶片,农户正在进行吊蔓作业。"我们的黄瓜不用催熟剂,现摘现发,凌晨4点还在采收,6点就能摆上早市摊位。"正在打包的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到。目前日均供应市场3吨鲜蔬,通过"农超

云南:打好特产这张牌

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云南;咖啡香飘海内外,种植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蓝莓、牛油果等“洋水果”变身“土特产”助农增收……行走七彩云南,处处可见高原特色农业焕发的勃勃生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