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24日齐齐哈尔讯(魏伯勤 通讯员 王克俭)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拜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家住拜泉县东升明苑小区居民李玉红来到了拜泉县政务服务中心,当看到大厅内设立的“办不成事”牌子时特别感兴趣,尤其看到热情的服务态度和解答时,想到了多年来办不下来的房照,能不能在这个窗口问问。没想到,这一问还真找对了地方。原来李玉红家住拜泉县永宁村,由于城市发展动迁,家里分到一个动迁房。但当办理房照的时候,房屋不动产要件却丢失,而开发商又不给出具相关证明。多年来,几经周折,房照始终没有拿到手。

五天后,拜泉县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协调开发商及拆迁公司共同出具证明,李玉红终于拿到了房照。当看到多年来办不下来的房照时,她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本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真办成了。”李玉红悬着多年的心放下了。而“办不成事”窗口虽小,承载的却是政务服务人员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初心和使命。
多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权力和责任下放到基层,给办事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信息不统一、部门协调不畅等问题。作为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办不成事”窗口通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一起为群众解决“办不成的事”。

拜泉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苏福军告诉记者:“这窗口不是“办不成事”,而是“专办麻烦事”,相当于医院里的“疑难杂症专科”,让那些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各种原因卡住的事,有一个分析、协调和解决渠道。”
“本级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决不会搁置到本级。‘办不成事’窗口通过逐级反映机制,将疑难问题按照问题分类逐级向上反馈,再横向疏通各部门,这样的畅通响应机制,实际上是帮群众把路给打通了,让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苏福军说。
窗口成立一个多月来,共受理群众申请的“疑难杂症”事项17项,解决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办不成事”窗口的出现,只是拜泉县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为了能够牢牢抓住“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一重要任务,拜泉县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成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以领导干部“走流程”、“吹哨报到”、“开门办民生”、化解信访积案、惠民行动、党员志愿服务等方式方法,全方位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等活动,拜泉县还组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和重点部门“一把手”、“四老”(即老同志、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代表、市场主体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四个层面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
截至目前,拜泉全县参与“走流程”领导干部306人,发现问题349个,立行立改263个。在吹哨报到方面,受理城乡居民反映问题3427件,已全部即时有效解决,群众满意率达到97%。全县参加志愿服务党员干部3880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497件。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拜泉全县累计接种疫苗37219剂。
为民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落脚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拜泉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