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6日讯(通讯员 孙哲)“警察同志,请问去博物馆站怎么走?”“我要坐3号线,怎么走?”“地铁票怎么买,能不能帮我?”……哈尔滨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太平桥站派出所所长张广君穿着制服刚走进地铁太平桥站,没走几步就被过往的群众问路、求助等“拦截”,张广君总是不厌其烦地提供帮助。
说起地铁站,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地铁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但是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工作在地下,见不到阳光,他们的办公场所除了少量文员外,绝大多数人都散落在地下各个站台;他们早晨搭乘第一趟地铁上班,晚上搭乘最后一趟地铁下班;他们时刻守护者每一位来来往往的人……今天,我们走进他们中间,为您记述你所不知道的“地下卫士”。

做到事事用心 换来群众安心
太平桥站派出所秉承新时代“东莱精神”,从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急需的小事做起,防范小事故,调解小纠纷,解决小诉求,做好小服务,换来群众的一份安心。
4月17日,地铁1号线由新疆大街站开往哈尔滨东站方向的列车途经烟厂站停车,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大爷突然跌倒在站台上。民警刘金斌巡逻时发现这一情况后,先是将老人扶到座椅上坐着。见老人脸色苍白、无法言语,民警又拿来一杯温开水给老人喝下。渐渐地老人神志恢复清醒,但口齿不清,仍无法正常交流。待情况稳定后,民警耐心与老人交谈,询问老人身上是否带有手机。老人缓慢地从身上拿出手机交给了民警。民警通过老人的手机联系到他的家属,并告知老人现在的情况。大约15分钟后,老人的家属赶到。后经了解,这位老人姓赵,今年70岁,患有脑梗。今天趁家人没在独自一人出来。老人家属发现老人不见也非常着急,幸亏民警打电话告知,并且及时对老人进行了救助,避免了意外的发生。老人家属对民警的帮助表达深深的谢意。

开启“绿色通道” 护航平安高考
高考期间,太平桥站派出所开启“绿色通道”,在考生赶考时段,地铁车站安排专人值守安检点、闸机边门,指引考生快速通行进站,实时关注站点出入口交通情况,避免大客流对考生通行造成影响。
6月8日上午,副所长刘成宝在地铁太平桥站值勤,一名乘客焦急地向刘成宝跑来,刘成宝看到这种情况,迅速迎了上去,并且询问道:“您需要帮助吗?”此时的乘客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警察同志,我捡到一名高考考生准考证,你快看看!”刘成宝接过准考证,迅速开展工作,经查证后,一边微信转发扩散联系考生本人,另一边驱车前往考点寻找考生本人,在8时30分许,民警在考点门前找到了考生本人,而此时的考生正惊慌失措,不如如何是好。看到刘成宝送来的准考证,这名考生眼含热泪地向刘成宝敬了一个礼,刘成宝笑着说:“小同学,加油啊,不要有心理压力,专心考试,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立足服务宗旨 为民排忧解难
太平桥站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始终将“人民在我心中,我让人民满意”的思想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主动服务,做到“有疑必答、有问必答、有诉必听”,随时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3月5日中午,副所长刘成宝带领民警付强、徐万超在地铁一号线哈东站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一位男乘客神色慌张,似乎遇到什么着急的事儿。民警立即上前询问得知,这位乘客姓姜,1999年生人,家住内蒙古,是哈尔滨某高校大四学生,因随身携带的背包在乘坐地铁时遗失了,里面有自己与同学毕业的相关材料,而这些材料非常重要,情急之下不知所措。刘成宝、付强和徐万超先是将该男子带到警务室,调取相关的监控录像,同时在地铁各站开展协查工作。大约20分钟后,地铁医大一院站驻站民警刘晨光反馈一条信息:“刚接到110报警,有一位老人在乘坐地铁过安检时拿错了包,这位老人已经在医大一院办理了住院,因疫情规定无法随便出入医院,请求民警联系遗失背包的失主。”刘晨光对照丢包乘客姜某遗失背包的特征,确认该背包就是遗失背包。随即民警刘晨光又与医大一院进行了多方联系和沟通,终于将背包送还到失主姜某手里,乘客姜某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连声对民警表示感谢。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让群众挂心的大事。一件件小事背后,关联的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地铁分局太平桥站派出所把学习党史与新时代“东莱精神”结合起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守护着地铁线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