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9日齐齐哈尔讯(魏伯勤 通讯员 陈浩 王超)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的进程中,克山县系统梳理本地历史,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准确提炼克山精神,归纳总结出“四个历史”“四个文化”“四个精神”,让党史学习教育结出地方果实。

挖掘四个历史
通过翻阅史料,实地探查,系统梳理克山历史,将其总结归纳为社会沿革史、革命斗争史、经济建设史、社会发展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克山县历史渊长,早在旧石器时代便有了人类活动迹象,历经金代蒲峪路时期、清代莽乃宫时期、清末民初察霍勒时期三个重要阶段,奠定了克山县深远厚重的社会沿革史。在抗日战争期间,克山人民英勇奋战,不屈不挠,涌现出佯装撤兵智取北兴、解救劳工突袭西城、集中兵力夜袭克山等传奇故事,为东北抗联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初期,克山经济呈现繁荣发展局面,农业、工业生产欣欣向荣。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克山中学突破重重困难,成为一所省重点中学,克山病曾经是危害一时的严重疾病,在政府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基本消失。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通过学习地方史,感受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担当本色,进一步坚定了克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把克山人民的命运与全国人民的命运缔结在一起,真正领悟到克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伟大斗争,进行伟大建设的历史壮举,引导克山县广大党员干部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传承四个文化
克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红色文化、萌芽文化、黑土文化、农机文化,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克山文化。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生动讲述伟人之子毛岸青在克山县参加土改的事迹。萌芽学校为全国输送了大批农机技术人才,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形成了润物无声的萌芽文化。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称号、全国第一份土地流转合同、第一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黑土区保持治理,凸显了克山县厚重的黑土文化。2007年,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在克山县拍摄了电影《黑金子》,生动再现了克山县创业、创新、创优的全过程。2018年,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电影《连心地》在河南乡仁发合作社拍摄,充分展现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农业的新发展、农民的新创造的鲜明特征。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充分利用好克山本土文化资源,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为大力发展克山特色“薯豆麻米水”产业提供了文化支撑。

弘扬四个精神
城市精神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生机。克山精神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内外兼容的合作精神、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倾囊相助的奉献精神。农业合作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居民存款稳居前列。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8万克山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响应党的号召,为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98年洪水,克山县预备役二团官兵奔赴嫩江抗洪抢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12名白衣天使勇赴荆楚,代表克山人民出色地完成了援鄂医疗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