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

我国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我国能源行业正逐步构建起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着力优化能源结构。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

当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和电力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亮眼。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71亿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生产6172.33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水电和风电机组合计生产3367.06万千瓦,占比54.55%,超过半数,比重较上年提高5.21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Z丽向人民网记者表示,我国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可再生能源成为发电装机主体,其比例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为46%,“十三五”期间为62%,2021年上半年为65%,已经成为新增装机主体。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继续大规模发展,年均装机规模将在“十三五”基础上有大幅度提升,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超过50%,成为发电装机主体。

二是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消费增量主体。其中,风光生物质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从2015年的5.0%提升到2020年的11.4%,2021年上半年达到14.7%。预计“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

发展清洁能源,对减少电力行业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Z丽介绍,为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新能源上网电价、风光开发建设管理等。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有望成为主力电源,火电则成为补充电源。

“煤电仍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虽然近年来装机、发电量比重都不断降低,但到2020年煤电在全部发电量中的比重仍超过60%、在电力装机中的比重也才首次降到50%以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能源经济中心研究员高虎表示。

高虎认为,电力系统存在即发即用的特殊性,难以储存,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出力具有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须有电源及时跟随风光出力的变化,灵活做出调节,才能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

那么,如何进一步探索研究清洁能源发电与煤电协调健康发展机制?“近年来,除建设抽水蓄能等调节性较强电源外,我国还通过不断挖掘煤电调节能力,有效促进了清洁能源与煤电协调发展。”高虎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层面已从三方面着手,不断探索清洁能源发电与煤电协调健康发展机制。

一是开展煤电灵活性改造。“十三五”以来我国启动煤电灵活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利用在东北等地开展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探索开展纯凝机组及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改造,一些纯凝机组改造后最小技术出力能从50%降至30%,部分机组甚至可以达到20%-25%;热电联产机组最小技术出力也可从75%-85%降至40%-50%,从而可大大增加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根据《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火电灵活性改造带来的新增调峰,可作为风光市场化并网项目落实并网条件的途径之一。

二是积极推进煤电与清洁能源打捆外送工作。为了充分利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丰富的风光清洁能源资源,扩大清洁能源消纳范围,国家近年来陆续建成了酒泉-湘潭、宁东-绍兴、准东-皖南、扎鲁特-青州等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通过煤电调节平抑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实现清洁能源外送线路的稳定运行,有效促进了甘肃、新疆、宁夏、蒙东等地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消纳。

三是鼓励煤电与清洁能源开展各类市场化交易。我国已建立了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及辅助服务等不同的电力市场形态,交易品种中就有省间、省内不同时间周期的新能源与煤电等发电企业之间的发电权交易,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增加系统内清洁能源消纳。

高虎分析认为,未来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要从过去的补充性、辅助性电源,走上舞台中央,成为主体电源。对此,他指出,为促使清洁能源早日承担起主体能源的责任,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继续推进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功率预测、支撑能力、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等方面加大创新步伐,实现新能源发电性能的持续提升及经济性的持续改善,为系统安全及成本降低做出实质性贡献。

二是要积极融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和多能互补发展的大势,在集中式清洁能源电站及分布式清洁能源开发过程中,兼顾与其他电源及储能、负荷之间的互动及融合发展。

三要加快融入电力市场,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兼顾清洁低碳及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的要求。(记者许维娜)


【责任编辑:欧阳雪】

鞍山市汤岗子“千年名汤 百年康养”中国石油辽宁鞍山销售分公司站开市

医院工作人员为职工及群众提供科普讲座、血压测量、医保政策解读及健康咨询服务,并结合每位人的身体状况给出个性化健康建议;同时耐心细致地解答大家所提出的疾病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问题,让大家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将健康与温暖送到职工心间。 据介绍,活动中,心肺康

AI健康进社区:澎城智能打造一刻钟健康生活圈 引领健康消费新模式

以"社区入口+场景式体验+全生态共建"的创新模式,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一刻钟健康生活圈"。在杭州万家花城社区活动现场,AI健康机器人成为居民健康管理的"智能助手"。通过中医健康检测、体质精准评估及个性化健康报告生成,居民无需奔波即可获得专业健康指导。配套的秋日中

康养度假 俄罗斯游客青睐辽宁鞍山汤岗子

独特的温泉理疗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既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收获了健康,又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介绍,汤岗子康复医院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温泉资源,温泉水出口温度达72℃,温泉水富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再配合按摩、针灸、泥疗、电疗、蜡疗等中医特色疗法,对风湿性

千年药脉融南国,一方药都启新程

6月9日至10日,湖南邵阳(廉桥)中医药产业“南国药都”展馆亮相长沙铜官窑古镇中医药文化街。展馆共设置了入口展示区、“南国药都”展示区、“健康邵阳”展示区、“中药出海”展示区及互动体验区五大区域。

云南九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推进智慧化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近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提升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有效遏制传染病传播流行。

中国援塞医疗队实施"双百行动" 推动中塞医疗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福建)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自2024年4月赴塞以来,以“双百行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百场急救健康科普”与“培训百名海外中医药爱好者”两个项目,将中国医疗智慧与塞内加尔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书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科技赋能民生福祉 金天国际助力国家战略落地

5月20日,金天国际集团在宿迁举办了一场以“激活男性本源,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发布会,此次活动的举办展现了其通过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国家人口战略的实践成果。作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践行者,企业联合中科院等机构攻关卡脖子技术,研发出基于AI算法与传统草本智慧的创新方案,构建全球首个"草本功效数字云脑",为男性生殖健康提供非药物干预路径,相关成果被纳入国家卫健部门专项研究。

第十一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大会开幕

5月15日至17日,第十一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大会”在河北省会石家庄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河北省急救医学会、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糖尿病协会主办,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石家庄市糖尿病医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联合承办,并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参加。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段云波石家庄

云南出台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 构建“四级三环”质量安全网​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印发《云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首次系统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贯通临床、医技、管理三大领域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该办法将于2025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云南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迈入规范化、制度化新阶段。

“五一”出游如何预防传染病?黑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支招

在外出旅行、户外活动、亲朋好友聚会时,要做好呼吸道、肠道以及虫媒传染病的预防。”4月29日,黑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包名家在“黑龙江省以改革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黑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包名家介绍相关情况(张春雷 摄)出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动态以及疾

黑龙江:多项重大传染病防控实现关键突破

自1982年黑龙江省正式推行免疫规划政策以来,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项重大传染病防控实现关键突破,1991年,黑龙江省实现无脊灰状态;自1998年起,再无白喉病例的报告记录;2003年至今,省内未出现本土感染

石家庄市三院创新"流动诊室"模式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4月19日上午,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首届大型惠民义诊健康集市"在河北省博物院广场盛大启幕。作为此次活动核心参与单位之一,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市骨科医院)创新推出“流动诊室+特色体验”服务模式,派出近20名权威专家组成"超豪华"医疗团队,将"诊室"直接搬到街头,为市民打造沉浸式健康服务新体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