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

【城市百科】哈尔滨市-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黑龙江省辖地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特大城市 [108]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1]  。全市共辖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 [3]  ,建成区面积493.77平方千米 [2-3]  [10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哈尔滨市常住人口为1000.9854万人 [106]  。2020年,哈尔滨市实现生产总值为5183.8亿元,同比增长0.6 % [15]  。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  ,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5-6]  。

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7-10]  。

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11]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3位 [12]  ;2017年12月获得“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 [13]  ,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14]  。

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金收国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为两大汉军万户居住地。 [19]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

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 [20]

明末清初时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遗存的建筑材料在原地修筑阿勒楚喀要塞。

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林将军。清末民初哈尔滨属于吉林省滨江县治。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20]

1913年1月29日,吉林省民政公署根据《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将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改为吉林省西北路道,道署设于哈尔滨。1914年5月,吉林省西北路道根据《道官制》改称滨江道。滨江道辖有滨江、长寿(现延寿县)、榆树、新城、双城、宾县、阿城等8县。1929年滨江道撤销,滨江县直接隶属于吉林省政府。哈尔滨松花江北岸地区,属呼兰县,1926年,呼海铁路全线施工后,沿线各地的市政事务统归松浦市政局管理,1929年2月13日,黑龙江省公署又将各地市政筹备处改为市政分局。 [21]

1931年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3月1日伪满洲国建立,7月1日,伪满洲国发布命令,成立哈尔滨市政筹备处,隶属伪国务院,1933年7月1日,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成立,1937年7月1日,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改为哈尔滨市公署,隶属伪滨江省公署,为省会城市。 [21]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民国十二年(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同年滨江省改为松江省。

1949年3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政府改称哈尔滨市政府,仍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4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改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隶属松江省人民政府,为松江省省会城市。8月12日,根据《区街组织变更案》,决定改市、区、街三级政权体制为市一级政权组织机构。同时调整区划,将南岗区与马家区合并,撤销北傅家区。全市由11个区改为道里、南岗、新阳、东傅家、西傅家、顾乡、太平、香坊、松浦9个区。 [21]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实行市、区、村3级行政管理体制。10月25日,根据内务部要求,将6个城市区区公所改为区政府。1954年8月1日,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组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隶属黑龙江省。 [22]

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千米。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即:撤销太平区,其行政区域划归道外区管辖;设立松北区;撤销呼兰县,设立呼兰区。 [103]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

2013年9月,哈尔滨成为国务院发改委《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哈尔滨市双城区。 [23]

2017年8月7日哈尔滨市当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 [24]

行政区划

哈尔滨共辖1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分别是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松北区、香坊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驻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哈尔滨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截至2010年,哈尔滨市共有包括朝鲜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在内的4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1.6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55%,占全省少数民族总数的33%。

经济

综述

2020年,哈尔滨市生产总值为5183.8亿元,同比增长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15.7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4.5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23.6亿元,同比下降0.4%。 [15]

2020年,哈尔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8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5.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44.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23.5亿元,下降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1:22.0:66.9调整为11.9:22.1:66.0。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570元,增长0.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37.4亿元,增长0.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2%。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4.6亿元,增长1.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7%。 [107]

2020年,哈尔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6亿元,比上年下降8.4%。其中,税收收入281.7亿元,下降8.0%。主体税种中,增值税下降10.0%,企业所得税下降2.8%,个人所得税增长1.8%,城市维护建设税下降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2.2亿元,增长5.5%。

2020年,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7.0%、1.7%、2.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5.9%,民间投资下降6.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2.6%。 [107]

2020年,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1545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28个,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0.6%。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8%。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5%。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14.8%,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25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1%。

2020年,哈尔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2.1%。 [107]

第一产业

2020年,哈尔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745.5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33.1亿元,增长5.1%;牧业产值320.0亿元,增长0.1%;渔业产值23.2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6.8亿元,增长2.4%。

2020年,哈尔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62.0万亩,增长1.0%。其中,水稻887.6万亩,增长5.8%;玉米1644.4万亩,下降1.6%;大豆406.2万亩,增长10.6%。蔬菜及食用菌面积46.2万亩,产量116.7万吨。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7.7万亩,产量23.6万吨;瓜果类面积1.2万亩,产量2.0万吨;花卉苗木面积3235.5亩。

2020年,哈尔滨全年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239.6万头、72.6万头、37.2万只、2695.5万只,分别增长17.0%、10.1%、7.5%、4.1%。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0.8万吨、24.0万吨、37.4万吨。水产品产量13.0万吨,下降1.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2.6万吨,下降1.6%;捕捞水产品产量0.4万吨,下降4.3%。

2020年,哈尔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1058万亩。其中,绿色食品产品认证面积1025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33万亩。绿色食品标识认证6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3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40万亩。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3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00家。新增家庭农场25000个。

2020年,哈尔滨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6.0万千瓦,增长3.2%。化肥投入(折纯)42.4万吨,增长0.9%。 [107]

第二产业

哈尔滨建市之初工业体系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抗美援朝时期“南厂北迁”的实施,主要从辽宁迁来一些工业企业。“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华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落户于哈尔滨,形成了哈尔滨市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这些重点工程主要包括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一批重工业企业,构建了哈尔滨市以机电工业为主体,纺织、冶金、轻工等行业为辅的工业体系。1957年,哈尔滨市区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七位,成了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64年开始,中国开始三线建设,哈尔滨作为国防前线城市,大量企业向西北、西南等地区或整建制搬迁,或支援建设,相继成立了西北铝加工厂、兰州电焊条厂、天水长城精密电表厂等,对哈尔滨市的工业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33]

2020年,哈尔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增长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下降3.0%,制造业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

202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10.8%。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11.6%、11.2%、11.7%、3.9%。

202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299户,亏损面26.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2.0%,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3.0元,下降1.1元。

2020年,哈尔滨市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85种,占45.7%;产量下降的有99种,占53.2%。产成品存货增长2.3%。 [107]

2020年,哈尔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74.7亿元,比上年增长0.2%。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20户。其中,一级资质及以上建筑企业216户,占全部建筑企业的16.4%;一级以下建筑企业1104户,占83.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941户,占全部建筑企业的71.3%。 [107]

第三产业

20世纪初期,哈尔滨即成为重要的国际性商贸金融都会,大批国际知名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远东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日本龙口银行、中法实业银行等2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曾进驻哈尔滨。华资银行如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也在早在1910年代即在哈尔滨开设分行。截至2015年底,共有哈尔滨银行以及龙江银行等两家城商行总部设立在哈尔滨。 [34]

对俄特色金融业务方面,哈尔滨银行处于业内领先地位,2010年1-10月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银行当年兑换1.21亿卢布,占同期全国兑换量的90%以上,卢布账户及卢布存款保有量领先境内同行业,卢布结算和对俄人民币结算量处于国内银行领先水平。2014年3月31日,哈尔滨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三家,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家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城市商业银行。 [35]

2020年,哈尔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3.5亿元,增长0.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2.2亿元,下降22.6%;金融业增加值654.2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372.4亿元,下降5.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368.4亿元,下降0.3%。

2020年,哈尔滨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0.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办公楼投资增长44.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2.3%。商品房销售面积768.5万平方米,下降20.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9.5万平方米,减少16.4万平方米。

2020年,哈尔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11.3%。限额以上单位16个主要商品类别中,10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增速较高的有:通讯器材类增长46.5%、饮料类增长4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1%、金银珠宝类增长16.2%;6类商品零售额下降,降幅较大的有: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7.2%、汽车类下降6.2%。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快速增长,增速为32.4%。

2020年,哈尔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55.9亿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1.5%。其中,出口总值136.9亿元,增长14.1%;进口总值119.0亿元,下降9.9%。从商品类别看,农产品进出口83.5亿元,下降1.7%;机电类产品进出口118.3亿元,增长20.6%;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54.1亿元,增长45.5%。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出口87.6亿元,下降9.2%;民营企业进出口134.7亿元,增长21.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4亿元,下降21.8%。从贸易国别看,对俄罗斯进出口31.6亿元,下降18.4%。

2020年,哈尔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7户,合同外资金额1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3%,投资主要来源于韩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13个行业领域。新设立投资总额超亿美元的企业3户,投资总额22.2亿美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89.9%。存量企业增资扩股21项,新增合同外资额3.2亿美元。全年直接利用外资3.4亿美元,增长0.6%。 [107]

2020年,哈尔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33.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2%。其中,国内游客7823.6万人次,下降18.0%;入境游客10.1万人次,下降71.6%。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1105.7亿元,下降29.8%。其中,国内旅游业务收入1099.9亿元,下降29.1%;国际旅游创汇8909.8万美元,下降74.1%。拥有A级旅游景区67家、S级滑雪场12家。星级宾馆5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33家,二星级3家。旅行社383家,其中出境组团旅行社79家。

截至2020年,哈尔滨市银行金融机构单位数62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8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653.4亿元,增长3.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749.4亿元,增长12.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553.3亿元,增长4.2%。

截至2020年,哈尔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88.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财产险收入83.7亿元,下降0.6%;人身险收入304.3亿元,增长4.6%。在人身险收入中人寿保险收入207.5亿元,增长1.7%;健康保险收入88.2亿元,增长13.2%;意外伤害险收入8.6亿元,下降2.8%。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25.2亿元,增长4.6%。其中,财产险支出51.5亿元,增长16.2%;人身险支出73.7亿元,下降2.2%。在人身险支出中人寿保险支出44.7亿元,增长2.1%;健康保险支出27.5亿元,下降7.4%;意外伤害险支出1.5亿元,下降21.2%。

截至2020年,哈尔滨市有注册地在哈尔滨证券公司1家。证券经营机构102家,其中分公司22家、证券营业部80家。共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1家。境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30家。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成交额37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股票交易成交额17302.1亿元,增长51.2%。各证券经营机构开户数486万户,增加49万户。 [107]

交通运输

公路

哈尔滨主要公路有绥满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哈佳高速公路、五右高速公路、哈同公路(同江)、吉黑公路(黑河)、鹤哈高速公路等。 [36]

截至2019年底,哈尔滨公路里程2576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7.2公里。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97.9万辆,增长8.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78.7万辆,增长8.0%;个人小型客车保有量162.7万辆,增长8.0%。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26.6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12.9辆。年末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514辆,全年新增2722辆。 [2]

铁路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十八个铁路局之一 [101]  ,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2005年3月18日开始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铁路局(集团公司)撤销下辖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海拉尔5个铁路分局,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截至201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6854千米,线路计长12516.9千米。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北京、长春、沈阳、大连、天津、上海、广州、济南、青岛、南昌、武汉、石家庄、郑州、长沙、西安、重庆、德州、南京、杭州、温州、海口、福州、乌鲁木齐、包头等以及沿线城镇。哈尔滨乘火车可以抵达省内所有通客运铁路的大中小城镇,是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

航空

哈尔滨的民航事业起步于1950年,1979年以前全省只有5条航线,每周15个航班,年旅客吞吐量仅7万余人次。1979年底,建成了可昼夜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阎家岗机场,即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太平国际机场属干线国际定期4E级机场,航站楼面积6.7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2013年突破1000万人次。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由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可以到达北京、香港、台北、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天津、西安、沈阳、乌鲁木齐等各国内主要城市,以及东京、大阪、新潟、首尔、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安克雷奇、巴黎等国际城市。 [38]

截至2018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253条,新增9条。其中,国际航线19条,减少9条;国内航线234条,新增18条。全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2043.1万人次,增长8.6%。航空货邮吞吐量12.5万吨,增长3.2%。 [39]

哈尔滨平房机场是继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哈尔滨第二个民航通用机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一座通用机场,它是中国飞龙通用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

水运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黑龙江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有中俄水运贸易。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千米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2005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309万吨。 [40]

市内交通

地铁

哈尔滨地铁是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截至2021年10月,哈尔滨地铁1号线运营全长26.05千米,其中一、二期线路全长17.47千米,设18座车站;三期8.58千米,设5座车站。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设19座车站。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5.45千米,开通试运营3座车站。 [41-43]  [110]

公共汽车

截至2019年末,哈尔滨共有编码公交线路306条,其中新开辟、调整和延伸公交线路45条。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6984公里,其中新增运营里程704公里。共有公交运营车辆7402辆,其中新增、更新车辆2063.5标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937台。全年公交客运量10.6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6.5%。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共有出租汽车17980辆,其中更新双燃料出租车2423台,客运量5.56亿人次。地铁营运线路长度30.3公里,客运量1.04亿人次,增长25.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哈尔滨市有在哈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11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4所,普通高中102所,普通初中347所,普通小学(含农村小学网点)405所,特殊教育学校18所,幼儿园1323所。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53%。 [107]

2020年7月,入选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名单。

科学技术

哈尔滨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经形成了以大学、研究所、大工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

截至2020年,哈尔滨市有科研机构78个,拥有1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3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利授权15561件,增长31.0%。其中,发明3747件,实用新型10022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429项,成交额220.4亿元,增长6.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180家,增长45.3%。全市备案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全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98项。 [107]

体育事业

2020年,哈尔滨举办全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6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参加国内比赛获得奖牌257枚,其中金牌83枚,银牌86枚,铜牌88枚。

2020年,哈尔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963人(二级603人,三级3360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2353人。全市各区、县(市)建设社会足球场77块、浇建室外公益冰场85块。 [107]

2019年,哈尔滨打造10分钟健身圈工程,安装健身路径7103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456人(二级456人,三级2000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10606人。新建可拆装移动冰场2个,免费开放冰场89个。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省级冰雪特色学校193所,城区中小学校“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实现全覆盖。

文化事业

2020年,哈尔滨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博物馆80个;文化馆(艺术馆)20个;公共图书馆17个,图书馆分馆13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0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3个。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0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99319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97433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99.99%,广播综合覆盖率99.95%。 [107]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哈尔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394个(包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25个,卫生院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6万人,注册护士3.3万人。卫生机构全年诊疗2317.4万人次。 [107]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哈尔滨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0.1万人,比上年增长4.5%。享受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05.4万人,增长2.1%。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235.0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10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01.2万人,增长1.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7.3万人,下降0.7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5.3万人,增加1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7.2万人,增加6.7万人。

截至2020年,哈尔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9万人,比上年下降11.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2万人,增长0.8%;特困人员2.2万人,下降3.1%。全市现有养老机构535家,其中新建23家。养老机构床位数43283张,其中当年新增2107张。救助孤困儿童1271人。

截至2020年,哈尔滨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3万张,收养人员1.9万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3056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7亿元,下降26.6%。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区每人每月732元,县(市)每人每月604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4404元。

截至2020年,哈尔滨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791元,比上年下降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02元,下降7.0%。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1元,增长7.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47元,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38.0%,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差距比上年缩小0.6个百分点。 [107]

邮电通信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可以办理哈尔滨市、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

2019年,哈尔滨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电信业务总量726.7亿元,增长50.9%。快递服务企业快递业务量24440.6万件,增长1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下降16.3%。移动电话用户增长3.0%,移动电话普及率54部/百人。固定互联网用户增长6.4%,其中宽带接入户增长6.4%。 [2]

2019年10月31日,哈尔滨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52]

城市建设

2019年,哈尔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907.1公顷,比上年下降46.4%;工业仓储420.0公顷,增长71.2%;商服用地162.5公顷,增长103.3%;住宅用地425.6公顷,增长58.1%;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898.9公顷,下降69.4%。

2019年,哈尔滨完成造林面积27.6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86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8.19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62万亩。地方林业湿地公园16处,面积2.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面积2.0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2处,面积12.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8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6%。

2019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优良率达83.3%,其中优的天数144天,比上年增加21天。实测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4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6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为1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33微克/立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9.7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1.5分贝。 [2]

2020年6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定为2020年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53]

历史文化

方言

哈尔滨话原属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根据最新的东北官话标准,哈尔滨话被划分为东北官话松辽片 [16]  ,是全国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普通话发音的方言之一。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具有表达标准、清晰、明了的特点。哈尔滨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明显好于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好听、地道、没有奇怪的语调。哈尔滨人的发音与东北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哈尔滨市区与近郊区的发音都有明显区别。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文学艺术组织培养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宗教

哈尔滨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犹太教和萨满教。

民俗

野游

由于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早在19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以家庭为单位野游。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野游的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已成为哈尔滨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54]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55]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55]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55]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20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55]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风景名胜编辑 语音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璧,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区内有圣索菲亚教堂、尼古拉教堂、俄罗斯木屋、哥特式楼宇、中央大街、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萧红故居、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


【责任编辑:欧阳雪】

鞍山市汤岗子“千年名汤 百年康养”中国石油辽宁鞍山销售分公司站开市

医院工作人员为职工及群众提供科普讲座、血压测量、医保政策解读及健康咨询服务,并结合每位人的身体状况给出个性化健康建议;同时耐心细致地解答大家所提出的疾病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问题,让大家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将健康与温暖送到职工心间。 据介绍,活动中,心肺康

AI健康进社区:澎城智能打造一刻钟健康生活圈 引领健康消费新模式

以"社区入口+场景式体验+全生态共建"的创新模式,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一刻钟健康生活圈"。在杭州万家花城社区活动现场,AI健康机器人成为居民健康管理的"智能助手"。通过中医健康检测、体质精准评估及个性化健康报告生成,居民无需奔波即可获得专业健康指导。配套的秋日中

康养度假 俄罗斯游客青睐辽宁鞍山汤岗子

独特的温泉理疗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既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收获了健康,又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介绍,汤岗子康复医院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温泉资源,温泉水出口温度达72℃,温泉水富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再配合按摩、针灸、泥疗、电疗、蜡疗等中医特色疗法,对风湿性

千年药脉融南国,一方药都启新程

6月9日至10日,湖南邵阳(廉桥)中医药产业“南国药都”展馆亮相长沙铜官窑古镇中医药文化街。展馆共设置了入口展示区、“南国药都”展示区、“健康邵阳”展示区、“中药出海”展示区及互动体验区五大区域。

云南九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推进智慧化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近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提升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有效遏制传染病传播流行。

中国援塞医疗队实施"双百行动" 推动中塞医疗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福建)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自2024年4月赴塞以来,以“双百行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百场急救健康科普”与“培训百名海外中医药爱好者”两个项目,将中国医疗智慧与塞内加尔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书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科技赋能民生福祉 金天国际助力国家战略落地

5月20日,金天国际集团在宿迁举办了一场以“激活男性本源,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发布会,此次活动的举办展现了其通过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国家人口战略的实践成果。作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践行者,企业联合中科院等机构攻关卡脖子技术,研发出基于AI算法与传统草本智慧的创新方案,构建全球首个"草本功效数字云脑",为男性生殖健康提供非药物干预路径,相关成果被纳入国家卫健部门专项研究。

第十一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大会开幕

5月15日至17日,第十一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大会”在河北省会石家庄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河北省急救医学会、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糖尿病协会主办,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石家庄市糖尿病医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联合承办,并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参加。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  段云波石家庄

云南出台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 构建“四级三环”质量安全网​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印发《云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首次系统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贯通临床、医技、管理三大领域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该办法将于2025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云南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迈入规范化、制度化新阶段。

“五一”出游如何预防传染病?黑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支招

在外出旅行、户外活动、亲朋好友聚会时,要做好呼吸道、肠道以及虫媒传染病的预防。”4月29日,黑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包名家在“黑龙江省以改革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黑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包名家介绍相关情况(张春雷 摄)出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动态以及疾

黑龙江:多项重大传染病防控实现关键突破

自1982年黑龙江省正式推行免疫规划政策以来,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项重大传染病防控实现关键突破,1991年,黑龙江省实现无脊灰状态;自1998年起,再无白喉病例的报告记录;2003年至今,省内未出现本土感染

石家庄市三院创新"流动诊室"模式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4月19日上午,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首届大型惠民义诊健康集市"在河北省博物院广场盛大启幕。作为此次活动核心参与单位之一,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市骨科医院)创新推出“流动诊室+特色体验”服务模式,派出近20名权威专家组成"超豪华"医疗团队,将"诊室"直接搬到街头,为市民打造沉浸式健康服务新体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