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7日楚雄讯(王东琴 通讯员 申云彬 张铁山)在金沙江中游,观音岩水电站作为“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也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安置行动,成为楚雄州促进民族团结融合的生动实践。
观音岩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涉及楚雄州大姚、永仁两县,共搬迁安置5734人。移民们告别故土,从傣族聚居区搬迁到彝族、汉族聚居区,面临着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为帮助移民适应新生活,楚雄州各级政府和干部付出了巨大努力。大姚县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投资13亿元,28名实职县级领导、70家责任部门、近500名干部进村入户,与移民结对“认亲”,开展包保工作,将县移民局办公室搬到移民工作一线,以真心换信任,成功破解了移民工作中的重重难题。

如今,一座座整齐明亮的移民新村在新址拔地而起。永仁县永兴乡的福兴、定兴、田兴、和兴四个移民新村,共安置413户、1359人。新村公共基础设施齐全,民房建设融入民族风情,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和引排水、照明、道路及水保环保设施统一标准,特色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移民们住进宽敞美观的新房,用上了自来水、煤气灶、电磁炉等现代设施,过上了曾经不敢想象的“城里人生活”。
在产业发展方面,当地积极引导移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收致富。永仁县永兴乡林果产业发展迅速,芒果种植面积达4.8万亩,产值近4千万元;核桃1.5万亩,产值250万元;红花3千多亩,产值1.4千万元,移民群众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经济收入且稳步增收。大姚县铁锁乡七棵树村委会的移民搬迁至紫丘村后,通过土地流转,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方式,广泛吸纳移民户、贫困户种植金边玫瑰,采花高峰期,每户每月收入可达3600元以上。此外,紫丘村还种植了1000多亩特色蔬菜、90亩杨梅,建成900平方米的标准化小把粉丝厂,吸纳富余劳动力40余人。同时,青壮年移民外出学习专业技能,每年组织30余人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班开到家门口,为移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在促进民族团结融合方面,楚雄州做了大量工作。紫丘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支部引领一面旗、服务发展一条心、团结和谐一家亲“三个一”工程,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廉政文化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建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和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事迹宣传栏,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栗子园社区作为州内最大的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整合矛盾化解资源,创新推出“五星服务”模式,促进居民就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成为移民与当地民族群众和谐共处的典范。
观音岩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功,只是楚雄州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的一个缩影。楚雄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移民安置过程中,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