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周子智 张宇晖 雨蝶)华盛顿夜空下,乌克兰总统的专机再度降落,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外交博弈在白宫拉开序幕。

(资料图)
美国东部时间8月17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飞抵华盛顿。这是自今年2月28日他与特朗普激烈争吵不欢而散后,首次重返白宫。此刻的华盛顿,政治空气凝重如铁。
抵达后的泽连斯基迅速发声,在社交媒体上向特朗普喊话:“美国准备参与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这是一项历史性决定。”他特别强调,必须让欧洲国家参与全过程,形成欧美乌三方“合力”,共同迫使俄罗斯接受“真正的和平”。
领土底线:当前战线为谈判起点
泽连斯基的立场在抵达后迅速明确。他提出:以当前实际控制线作为谈判基础,不放弃俄罗斯未占领的土地。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特朗普此前暗示乌克兰应割让领土的言论。
“我们需要真正的谈判,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现在的前线所在开始。”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强调。他特别指出顿涅茨克地区虽然俄罗斯觊觎已久,但“俄12年来一直未能占领该地区”。
乌克兰宪法成为泽连斯基坚守领土的重要武器。他重申:“不可能放弃领土或交换土地。”这一法律依据封死了他在领土问题上妥协的空间。
泽连斯基对三方会谈模式表现出开放态度。他表示愿意在特朗普斡旋下与普京直接谈判,但必须采用乌克兰-美国-俄罗斯三方框架,而非排除基辅的美俄双边协商。
特朗普的“和平方案”:暗藏领土妥协
特朗普的态度与泽连斯基形成鲜明对比。在泽连斯基抵达前,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发文直言:“泽连斯基如果愿意,几乎可以立即就结束与俄罗斯的战争。”但他同时划出两条红线——“不要想收回奥巴马时期失去的克里米亚,绝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
据内部消息披露,特朗普已向泽连斯基传达一项“和平协议”框架:乌克兰从顿巴斯撤军,以换取停火。该方案将导致乌克兰丧失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以及克里米亚的控制权。
这一方案被乌克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梅列日科斥为“投降协议”。他在接受采访时愤怒表示:“看起来特朗普已经与普京结盟,他们迫使我们接受和平协议,包括乌克兰割让领土、不加入北约。”
白宫会晤:欧洲盟友的关键角色
根据日程安排,特朗普将于美东时间8月18日下午首先与泽连斯基举行双边会谈,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将出席。随后,会议将扩大范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及北约秘书长吕特将加入讨论。
泽连斯基在会前已展开外交布局。8月17日,他与英、法、德等欧洲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协调立场。会后他获得欧洲支持:谈判应以当前前线为基础,而非俄罗斯要求的以乌军完全撤出顿巴斯为前提。
欧洲领导人的联合声明也明确了四条底线:乌克兰必须获得铁一般的安全保障;不应限制乌军及其与第三国合作;俄罗斯不能否决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乌克兰将自行决定领土主权。
泽连斯基的策略转变:从强硬到务实
从断然拒绝领土谈判,到接受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协商,泽连斯基立场经历了微妙而关键的转变。这一变化背后是残酷的战场现实与西方支持动摇的双重压力。
8月1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曝出泽连斯基已私下告知欧洲领导人:对于俄罗斯已控制的地区,可纳入谈判范围。这标志着他从“寸土不让”转向“有限妥协”。
战场形势日益严峻。俄军在顿涅茨克已控制75%区域,卢甘斯克几乎全境沦陷。过去两个月,俄军撕开乌军防线18公里缺口,切断了关键补给线。乌军阵亡人数突破28万,兵源几近枯竭。
西方援助断崖式下降更令乌克兰雪上加霜。欧盟7月援助量同比减少60%,美国国会搁置了价值600亿美元的援助法案。北约评估认为,乌军现有装备仅够维持三个月防御作战。
和平之路:三方博弈的困境与可能
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晤后,特朗普曾表示“非常接近达成协议”,并称“泽连斯基必须同意,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而乌克兰不是”。这番表态被解读为对乌克兰的公开施压。
泽连斯基则巧妙运用道德武器,将谈判焦点引向人道议题。他不断强调两个关键数字:6000名乌军战俘仍被关押在俄境内,2万名乌克兰儿童被强制转移至俄罗斯。这些数字成为他向西方争取支持的利器。
特朗普对三方会晤寄予厚望。他在8月16日声明中表示:“如果一切顺利,我们之后会安排同普京的会谈。”美方消息称,若18日白宫会晤顺利,俄乌领导人最早可能在8月22日会面。
白宫西翼办公室内,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再度相对而坐。与半年前不同,这次泽连斯基手中多了一份标注前线态势的军用地图。他手指划过顿涅茨克尚未沦陷的区域:“这里,我们还能守住。没有土地可以交换,但停火线可以在这里划定。”
窗外,欧盟领导人的车队正陆续抵达。马克龙下车时抬头望了望华盛顿灰蒙蒙的天空,这场多方博弈将决定欧洲未来数十年的安全格局。而在基辅街头,征兵官员仍在搜寻着最后的青壮年——战场不会等待谈判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