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河北坠井男童遗体找到 107小时救援全记录(图)

129359663_14788184530201n.jpg

昨晚11时许,河北省保定中孟尝村,6岁男童聪聪在40米深井底被发现。

02.jpg

聪聪被送往蠡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03.jpg

今日凌晨1点30分,医院急救室内,男童的父亲瘫坐在儿子遗体旁。

04.jpg

11月10日晚22点40分许,坠井男童被找到,消防队员将其转移至救护车。

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6岁男童聪聪坠井107小时后,被救援人员从井里抱出。今日凌晨,新京报记者从亲属及现场医生处确认,聪聪已死亡。

这场救援自11月6日上午11时展开。当时,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掉落40米深的枯井中,家属立即报警。当地随即开展救援工作,先后启用百余辆挖掘设备,期间救援队伍曾多次更改救援方案。

由于天气寒冷,土质松软,现场挖掘拓展难度加大,枯井破拆工作也越来越艰难。

昨日上午,救援仍在进行,河北直隶救援队长王小冬告诉媒体,该队12名队员凌晨4点已全部撤回。

10时许,一位救援人员身体突发不适,被现场医护人员紧急处理后送医。“至少下了三次井,连续作业劳累,有些缺氧,换班后上井喝水时发生不适。”现场救援人士透露。

昨晚9时40分许,蓝天救援队通报救援进展称,距男童坠井已超过100小时,井壁距离泥面尚有1.5米左右深度,“泥面上没有发现坠井孩子,只发现了小孩的玩具,家属已带走了。”救援专家表示。

昨晚11时许,被困井底107小时后,救援人员在40多米深的井底发现聪聪。现场医务人员描述,聪聪被发现时已停止呼吸,确认死亡。蠡县政府发布《关于营救蠡县鲍墟乡中孟尝村落井儿童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称其无生命体征。

随后,聪聪的父亲表示,孩子在救护车上时仍有呼吸,心电图显示也有生命体征。昨晚11点半,聪聪的亲属来到蠡县人民医院,希望医生继续进行抢救。记者在现场看到,医生在为其做心肺复苏。

今日凌晨1点50分许,记者从亲属及现场医生处确认,聪聪已经死亡。

■ 释疑

为何救援时间长达100多个小时

由于采用挖坑掘进的方式进行救援,造成救援现场的救援面扩大。由于现场土质十分松软,因此救援面积一再扩大。据参与救援的保定直隶救援队队长王小冬表示,现场曾经出现过3次塌方危险,在救援第二天,已经威胁到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所以救援进度一度放缓,再次扩大救援面减小塌方危险,并采取沉管挖掘的救援方式,用护壁管阻挡周围存在塌方威胁的土壤。

而据救援人员介绍,在挖掘到最后阶段,由于井底地质复杂,特别是由机械挖掘改为人工挖掘,井底出现缺氧情况,现场塌方危险不断,因此挖掘速度减缓。

救援方法有问题吗?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井下救援方法分为以下几种,1、通过绳索深入井下,让被困者自行顺绳索爬升。2、由救援人员身绑绳索,倒悬下井,将受困者拉升上井。3、在与被困者所处井的平行方向,打一个同样深度的井,在被困人员所困深度,横向打通至被困者位置,再将受困者救出。4、采用深井救援器,对井下人员进行施救。但深井救援器对场地要求相对苛刻。

中国地质大学技术工程学院马孝春副教授从理论上分析了儿童落井事件的救援方案,一般情况,救援的先期处理应是第一时间与落井孩子取得联系,在保持通话的基础上,持续输送氧气、照明,并安慰情绪、输送食物。同时尽量避免对井体结构的干扰,或物体掉落。专家表示,由于井口过于狭小,成年人无法进洞,而且上述四种救援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确认受困者的具体位置和身体状况,但此次救援都没有探查到被困者的确切受困信息,所以只能进行挖坑掘进的方式进行救援。

107小时救援全记录

●6日11:00 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6岁的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掉落枯井中。

●7日14:00 枯井被挖开27米左右。蠡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由于挖掘拓展难度加大,枯井的破拆工作也越来越艰难,急需臂长挖掘机、拉土机。

●7日22:30 已挖掘约30米。40辆挖掘机同时作业,100多辆自卸车转运渣土,还有10余辆挖掘机待命,附近农村的小型翻斗车已加入救援。

●8日17:00 距井底不到9米。救援人员正架设直径3米的护壁筒,展开人工挖掘。由于挖土机不断作业,作业中心位置上方出现5厘米裂缝,救援人员全部撤出,救援工作暂停。

●9日1:00 140余台作业车辆、500名救援人员仍在现场实施救援,暂未发现男童踪影。

●9日3:00 救援方案再次改变,由于该井为积土井。考虑到之前运来的护壁管有螺纹,提升使用时阻力较大,连夜更换为平滑的筒壁。

●9日11:30 距井底约6米。挖掘面再次出现一条裂缝,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在底部参与救援的所有人员再次撤离。

●9日16:00 现场准备了20余竹篮,采用人工向井底部护壁管内部挖土,并在护壁管顶部搭建绳索,将挖出的土用竹筐向外倾倒。

●9日19:00 距井底约有三四米。救援队介绍,井下环境非常特殊,井口窄、湿度大,目前最新方案是,挖掘至少还需要2到3个护壁管,才能到底。现场一直往井里输氧,也用鼓风机加速空气流通。

●10日18:00 现场再次出现裂缝,极力排除险情。据央视报道,蠡县官方回应,根据预案继续发掘,只要有希望就继续营救,如果最终确认孩子不在井内,将转为刑事案件处理,警方也将介入。

●10日21:40 井壁距泥面尚有1.5米左右。救援队称,接下来将提出一节井壁,提出后距离泥面只剩70公分。泥面上没有发现坠井孩子,只发现了小孩玩具,家属已经带走。

●10日23:00 生死大救援结束,坠井107小时后,聪聪被医护人员从井里抱出。现场救援人员确认,坠井男童聪聪已死亡。

■ 特写

聪聪找到了

11月10日晚10点56分,蠡县坠井男童聪聪,在距离地面42米的井底被发现。全身蜡黄的他,随即被送上救护车,一路呼啸向西。现场救援人员矗立,村民静默、让路,现场参与救援的百辆汽车、救援设备鸣笛致意。

华北平原的风,掠过空旷的四野,发出“呜呜”的声响。漫天繁星下,救援车辆陆续撤退。聪聪的爷爷,向着车辆离去的方向,磕头、起身、再磕。

一场107个小时的生命营救,在这个初冬上演,又落幕。孩子找到了,奇迹,并没有到来。

免费的灌饼

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到了中孟尝村。这个偏居蠡县西部的小村,已经出现了堵车。

车辆碾过的土地上,映出深深浅浅的车辙。视线再往前拉一些,一个个黑黝黝的洞口,对着天空。

这是村民打下的灌溉机井,每一口造价将近两万元。华北平原干旱少雨,农作物的灌溉,仰仗于这些暴露在田埂上,直径宽30公分的“黑洞”。

在中孟尝村的农户看来,现在打一口井,成本越来越高,动辄下到地下百米,才能钻出没有涩味的“甜水”。而当地下水干涸后,机井又迅速被废弃。覆盖着井口的灌溉机械被拆走了,只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洞口,接受风霜雨雪的侵蚀。

土地之上,更多的人在忙碌。

中午,文旭强的推车支了起来。相比较昨天,他“出摊”早了两个小时。“昨天没赶上午饭的点,今天要赶上。”文旭强平时在蠡县县城摆摊,售价5元的煎饼,他每天能卖将近60个。

这一天,文旭强带来了6盒180个鸡蛋,打算全部做成鸡蛋灌饼,送给现场的救援人员。“这个多少钱一个?”每当听到这样的提问,他一边擀面,打鸡蛋,一边头也不抬地说“免费的,干活的都有。”

接力的救援

现场救援工作的一名负责人介绍,事发地原本是当地的一条泄洪河道,与白洋淀水系相连,历史上多次发生河流改道,河床与土地上下相叠,因此地质状况非常复杂。上述负责人表示,事发井口往下,胶泥层与沙土层交替出现,给救援增加了难度。

救援现场所在的地面,由于土质松软,一直比较贫瘠。在计算农业税的年代,这片土地通常以“一亩算半亩”的方式进入计算。

日月交替,阳光重新笼罩中孟尝村。这是11月10日的上午,距聪聪坠井,已超过了90个小时。现场挖掘设备不再作业,救援人员分成小组,依次下到井内。

此前两天,随着距井底越来越近,现场救援已由挖掘设备的机械化作业,转为更加精细的“大筒套小筒”,即为防止井口周围出现的塌方,先在周围设置“护壁管”,在其外围设置一个更大的“作业筒”。救援人员在作业筒内手动挖掘,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裂缝或者塌方。

挖掘机已完成了使命。这些最早赶来的救援者,仍然选择留守在现场。

10月6日中午,张小芬通过微信群,得知中孟尝村“小孩掉到井里了”,放下碗筷,叫上同为挖掘机司机的弟弟,一路风尘仆仆地出发了。当现场指挥部决定调整救援方案后,像绝大多数的挖掘机司机一样,他没有选择离开。张小芬昂着头,“这么多人看着,孩子可一定要活下来啊!”

消防队员和专业救援队员成了主角,他们每16人为一组,轮班向井底掘进。

一场生命接力进行着。

最后的营救

11月10日入夜,救援现场被黑夜笼罩,人群散落。警戒线外的志愿者点起柴火,做好了守夜的准备。

烟雾随着风向往西飘,人们习惯性地望向西侧的家属聚集的地方,寒风中的三五黑影扎堆而立。

如果不是救护车突然亮起的车灯,这一切似乎与前几日并无区别。

晚10点30分,在警戒线内停放数日的救护车传来点火的轰隆声,很轻,但足以拧紧周围人的神经。随后,数十名特警出动,拉直警戒线,组成人墙分立两旁。救护车倒退开到坑口边上,两名医护人员站在车旁,熟练地戴上浅黄色的皮质手套。

人群围上来,几百双眼睛望向坑口,讨论着各种可能。

此前半小时,蓝天救援队队长庞治告诉记者,救援队员准备提出最后一节井壁。“目前还未发现孩子,但救援很快就会有结果。”

晚上10时38分,骚动的人群撕出一条裂缝,在特警护送下,孩子家属钻进救援现场,赵向阳第一个奔向坑边。

聪聪的外公告诉记者,这是孩子爸爸事发后第一次到达坑边,家属聚集的地方离坑口不足百米,赵向阳等了4天。

23时09分,救援现场内传来一声刺耳的汽车鸣笛声,一瞬间,鸣笛声响成一片。身穿制服的救援人员从坑口涌上来,紧接着医护人员抬着担架跨上救护车,关门,开动。(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李明 曾金秋 赵蕾 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责任编辑:雨蝶】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右线铺轨完成 全线铺轨进度超九成

,截至昨日,由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一局承建的西十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右线铺轨完成。目前,西十高铁陕西段铺轨已完成,湖北段铺轨累计完成137公里,全线铺轨任务完成92%,为全线铺通奠定了基础。

绥芬河公路口岸货运量创新高 智能化通关助跑“加速度”

11月14日早晨7点多钟,黑龙江省绥芬河公路口岸,跨境货运车辆就排起了长队。在海关关员严格监管下,满载新鲜果菜、二手汽车、日用百货的车辆依次驶出国门,勾勒出向北开放通道上繁忙有序的生动图景。据绥芬河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至10月,绥芬河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23.5万吨,同比增长25%,超去年全年总量;监管进出境车辆10.3万辆次

连城塘前:香菇撑开“致富伞” 整乡推进绘就共富图景

11月10日,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塘前乡罗地村尚福鑫农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暖意融融,浓郁的菌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菌棒架上,朵朵香菇饱满肥嫩、破棒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小小的香菇,如今已成为塘前乡整乡推进共富的“金钥匙”。

强电工程轨行设备顺利进场 西十高铁湖北段施工再提速

11月11日,记者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武九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承建的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湖北段(以下简称西十高铁湖北段)接触网工程轨道车组在天河大桥施工现场顺利进场并完成吊装,这标志着西十高铁全线站后强电工程,即将进入到接触网导线架设的关键阶段,为工程整体建设按下“快进键”。

岂容“数据美容”,“纸面发展”要不得!

有的地方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有的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上盲目进行数字攀比;有的地方为了项目上马,在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数据造假……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发现,通过“堆数字出业绩”搞“纸面发展”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尚未根除。统计数据本应客观反映一地发展真实情况,一旦被“美颜”“整容”,就会失真甚至贻误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

民革长沙市委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蒋涤非刘汇出席并讲话

11月5日上午,民革长沙市委会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在湖南宾馆举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湖南省委会主委蒋涤非,中共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汇出席并讲话。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革长沙市委会主委康镇麟致辞。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长沙市委会主委李舜代表各民主党派长沙市委会、长沙市工商联致贺词。民革长沙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舜尧主持纪念大会。民革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范泽容

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取得里程碑进展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11月3日,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迎来两项重大突破,由该中心发起并主导的“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同时,两个由莫斯科大学推荐的尖端技术产业化项目启动在厦门实体化筹建。这一系列进展标志着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框架下的务实合作正在结出硕果。本次揭牌的“中俄数字经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重要成果。该

教育部重拳规范特殊类型招生!资格审核再升级,严打“曲线高考”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严格特殊类型招生报名资格审核,明确“不得降低报考条件、不得放宽审核标准”底线,覆盖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四类招生类型,剑指“曲线高考”乱象,筑牢公平公正防线。资格审核“全链条”严控通知明确,高校须与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协同审核考生身份、学籍、省级统考、校考、高考报名等关键信

厦门海渔执法携手科技馆:守护水生精灵 共筑海洋家园

近期,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一大队(以下简称“一大队”)联合厦门科技馆等单位,在科技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及科普宣传活动。知识科普“零距离”一大队走进科技馆,设立宣传摊位,通过面对面知识科普、互动交流等形式,向参观人员生动普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南安山美水库“数字引擎”发力:“山美生活”小程序激活九都库区发展“一池春水”

在福建泉州南安市九都镇群山环抱间,山美水库既是保障下游300多万群众供水、600多万人防汛安全的“生命库”,也是承载乡愁与生态价值的地标。2025年4月,九都镇人民政府打造的低成本、优服务、可持续的“山美生活”小程序正式上线,短短六月便成为激活库区生态、赋能文旅、联结移民的核心载体,书写出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九都答卷”。

完美!湖北境内两座桥梁昨日接连实现跨线空中转体

昨日,两座万吨级的单体大型桥梁桥体,在湖北省内接连实现空中转体,上跨多条铁路线路的高难度“空中芭蕾”。上午,在位于武汉市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的万家咀大桥,重达约1.4万吨的桥体沿逆时针方向平稳旋转54°,精准横跨下方繁忙的武黄铁路线,实现桥梁结构的精准对接。

云南省召开“十四五”农业农村专场发布会 详解六大发展成效

10月20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在海埂会堂举行。会上,相关部门全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情况,重点阐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实践成果,并现场回应记者提问,展现出符合云南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十四五”期间,云南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

湖南党政智慧办公平台全域覆盖 “湘办通”引领政务服务数字化革新

一场从纸间传递到指尖直达的办公效率革命,正在湖南各级党政机关悄然发生。“以前在微信群里发布会议通知,总会担心有人漏看消息,回执收集零散又费时,有时还要一个个打电话确认。现在用‘湘办通’发通知,几分钟内就能收到全员回执,效率太高了。”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深有感触。这份便捷,正成为湖南全省党政机关的工作日常。平台覆盖全省湖南党政智慧办

“耿庄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百年贡蒜打造乡村金色名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公告,对87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承载着辽宁海城耿庄镇百年农耕记忆的耿庄大蒜赫然在列。这张浸润着历史底蕴的“蒜名片”,在斩获2010年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再获国家级权威认可。

中西部高铁大动脉实现“全面互联”,武汉西安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

由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建设管理,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十高铁湖北段接入原汉十铁路十堰东站通信信号系统改造施工正式开始,这标志着西十高铁与汉十高铁连接工程正式启动。据了解,西十与汉十高铁连接工程涵盖通信信号连接、轨道和电力供电连接等多个施工内容。

政务AI大模型有了部署指南,两部门联手防止“模型孤岛”

一项旨在规范政务AI大模型应用的国家指引正式落地,为火热政府AI应用划出边界、设定红线。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的工作导向和基本参照。这份指引从应用场景、规范部署、运行管理等方面对政务大模型部署作出规范,强调要统筹推进政务大模型部署应用,防止形成“模型孤岛”,并

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专题调研职业教育 强调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专题调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更好服务浏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肖正波在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调研肖正波先后前往长沙轨道交通职

浙江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全国首例引热议

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出台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推行此项政策的省份。10月9日,随着绍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意见》,浙江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出台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相关文件。这标志着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全覆盖。这项广受关注的政策落地,意味着浙江中小学生和家长望眼欲穿的全省域春秋假正式到来。全省覆盖:政策脉络浙江

创新推进“三化协同” 黑龙江甘南县持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甘南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全县年秸秆可收集量在100万吨左右。多年来,甘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原则,不断在全量还田和离田利用上发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