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3月19日,“2016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教授宣布,2016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美好睡眠 放飞梦想”,并且围绕这个主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型的科普活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委会主任委员郭兮恒表示,数据显示,约有80%的重大交通事故与司机睡眠不足、疲劳驾驶有关,睡眠问题应受到社会高度重视。
每天睡眠7-7.5小时的人寿命最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失眠症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患者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据了解,日常生活中,觉醒周期是最稳定的,它既规则又有节律,因为工作或者不良生活习惯打乱睡眠节律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机体内各系统会失去平衡,各种疾病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忠新教授表示昼夜节律紊乱对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显示,睡眠时长和寿命呈U型关系,每天晚上睡眠7-7.5小时的人,寿命最长,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相应的寿命也会降低”。
据介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可分为几种:时差变化综合征、倒班工作的睡眠障碍、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则、非24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综合征等。其中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在青少年中最常见,对青少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该年龄组患病率为7%。对于这类患者,赵忠新表示,目前可以通过时间疗法进行治疗,例如,患者日常每天两点才能睡觉,按照时间疗法,使其每周推迟三个小时睡眠,第一周早上五点入睡,第二周早上八点入睡,依此类推,坚持到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情况。但赵忠新也强调,这种疗法,贵在坚持,如果中间有一天打破这一规律,则前功尽弃,必须重新开始。
17小时不睡觉=血液中包含了0.5‰的酒精
据了解,睡眠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唐向东表示,失眠可导致人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绪等意志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如感知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易冲动等心理异常,甚至可引起幻觉。患有睡眠障碍的人不仅白天嗜睡、疲倦、记忆力减退,而且会引起烦躁、焦虑,严重的会引起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另外,睡眠的好坏还与公共安全有关。郭兮恒表示,睡眠呼吸障碍与交通事故有很大的关系,澳大利亚科学家曾研究表明,对于开车的人来说,17小时不睡觉就相当于血液中包含了0.5‰的酒精。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汽车司机交通事故发生率是正常人的7倍,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与睡眠障碍有关。
“睡眠障碍已影响到了公共安全,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睡眠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呼吸、神经、精神、口腔等多个学科,有了睡眠障碍应及时到有关科室就诊,寻求医生帮助。” 郭兮恒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