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王虹敏 )10月30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联合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燕赵环保世纪行·走进自然保护区”采访团,来到了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南沿海,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完好的综合海岸海洋生态系统。1990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岸自然景观及所在海区生态环境和资源,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沙丘、沙堤、潟湖、林带、海水、鸟类等。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中心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主管部门工作要求,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探索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实施生态修复治理,不断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2024年,管理中心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领域优秀集体。
为加强海域资源管护,保护区管理中心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包括界碑、界标、警示牌、宣传牌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标识系统,明确保护区边界和范围,增强警示效果。同时建设了巡护码头、巡护检查站、巡护驿站等设施,在重要区域全部安装围栏围网,配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物理隔离和实时监控。
保护区管理中心始终将生态安全放在首位,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要务。

“我们建立了常态化的巡护机制,发布了《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巡护规范》。”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富强介绍,依据规范管理中心每年组织陆域巡查均在百次以上,海域巡查均在五十次以上。保护区还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防控体系,组建7人半专业化防火队伍,负责日常巡查和野外值守,并与北戴河新区团林林场、北戴河新区团林管理处、昌黎县林业发展中心、刘台镇政府、茹荷镇政府共同签订《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区生态资源十分丰富,要想把资源环境保护好,必须借力借势,实施开放性保护。”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旭鹏表示,自2021年11月行使行政执法职能以来,管理中心对区内违法违规活动共立案61起,全部处罚到位。 通过加强部门间的联防联控、协作配合,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执法力度,有效打击了各种违法违规活动,为推进昌黎黄金海岸保护区海域资源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保护区管理中心与属地相关执法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机制,形成了区地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通过与周边政府、属地海洋、渔业、海警等执法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开展“净网”“碧海”等执法行动、加强执法培训等方式,严厉打击海上违法捕捞、违规进入自然保护区等违法行为,坚决维护了保护区生态安全和秩序。尤其发挥公、检、法在资源保护方面的优势,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活动的发生。
2021年,管理中心针对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涉刑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为保护区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开创了先例,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2022年7月,管理中心被秦皇岛市检察机关确定为“检察公益诉讼观察员单位”,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保护区内设立河北省第一个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基地——秦皇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司法保护基地;
2023年6月与新区检察院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活动,建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公益检察协作办公室,双方共同签署联席会议机制。同年7月与昌黎县公安局成立警务协作办公室,建立“联防、联控、联勤、联动”四联机制;
2024年针对保护区现存的难点问题,先后召开了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海域生态保护适用法律座谈会、非法养殖问题军地协作调研会,为推进保护地保护和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保护区积极推动生态修复与建设,实施退养还海、退养还湿,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16年-2021年,保护区配合当地政府先后对位于保护区内的七里海潟湖湿地开展两期生态修复工作,共完成岸线整治15.13千米、退养还湿806.73公顷、清淤疏浚125万立方米、恢复岸坡植物68.02公顷、河口湿地地形改造29.78公顷,清除构筑物1020平方米。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金照光介绍说,“自2020年开始,管理中心连续4年开展七里海潟湖湿地鸟类调查工作,共记录鸟类2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6种,二级保护动物32种,七里海重现了碧水蓝湾、万鸟齐飞的原生态胜景。”
2023年6月5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修复司组织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征集活动,七里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获评国家级典型案例;2024年,秦皇岛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被中华环保联合会评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保护区生态修复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