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马海彤)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及厦门国贸地产集团,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举办“世界地球日·共植红树林”活动。这场凝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的生态行动,既是对“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生动诠释,更展现了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前沿探索成果。


科技赋能种植 创新保护模式
活动现场,科技元素成为最大亮点。卢昌义教授团队演示的"AI+低空经济"技术集成方案引发热烈关注:P150无人机精准执行病虫害防治喷洒任务,T20无人机突破滩涂采样难题实现可视化精准定位,专业钻土设备破解坚硬土质种植困境,无人机运输系统大幅提升苗木运输效率。这些创新应用构建起"天空地海"一体化保护网络,为红树林生态修复注入科技动能。

全民参与共植 绘就生态画卷
互动环节中,参与者们踊跃在背景墙的红树上张贴叶片状便签,写下对地球的深情祝福与环保承诺,以务实行动诠释生态守护初心。活动期间,众人还走进生境厅,通过宣传视频与科普展板,系统了解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的发展脉络、生态价值与科研突破。换装完毕后,参与者手持铁锹分五组奔赴种植区,在技术员的规范指导下,与指导老师、志愿者协同配合,将一株株红树苗植入滩涂,为生态家园注入盎然生机。

生态修复典范 全球治理样本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典范,下潭尾红树林修复项目已建成全国领先的生态屏障体系:生物多样性跃升,修复区鱼类、贝类、虾蟹类物种数较修复前增长2.4倍,生物量分别提升2.99、4.76和1.19倍,林鸟种类持续递增;碳汇功能强化,作为金砖厦门会晤碳中和林,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蓝色碳汇”方案;社会效益凸显,日游客量突破4.6万人次,成为高颜值生态厦门的网红地标。
随着一株株红树苗扎根滩涂,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将继续联动社会各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模式,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保护事业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