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

创新北移引种技术 浙江农科院耐寒黄檀良种入选国家推荐目录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陈光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珍贵树种良种推荐目录(2025年)》,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珍贵树种团队自主选育的“温州降香黄檀母树林种子”(审定编号:浙S-SS-DO-003-2021)成功入选。这是该团队在林木良种培育领域取得的首个国家级认定突破,标志着我国珍贵树种北移引种技术实现关键性跨越。




降香黄檀:稀缺资源与生态价值的双重突破

作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降香黄檀(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兼具生态、经济与药用价值。其心材因致密纹理与红褐色泽,被视为高端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的顶级原料,同时具有行气止痛等药用功效。然而,该物种自然分布局限于北回归线附近,且生长周期长达50年以上,导致优质资源濒危,人工栽培面临气候适应性与种群延续的双重挑战。



四十年攻关:从北缘引种到稳定群落构建

自1976年启动引种研究以来,浙江省农科院团队突破降香黄檀自然分布北界,在温州景山建立国内纬度最高的引种基地。经长期观测,引种群体实现自然更新并形成稳定小群落,40年生植株心材物理力学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广西南宁50年生野生种,成为浙江省唯一规模化引种成功的红木树种。




全链条创新:技术体系支撑产业化路径

良种选育拓域:选育的耐寒良种可耐受浙南闽北地区-4℃极端低温,适宜在避风向阳的城郊四旁及阳坡山脚种植,为跨区域推广奠定种源基础。

种苗标准化生产:集成促生耐寒容器苗培育技术,发布省级地方标准《珍贵彩色树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第3部分:降香黄檀》(DB33/T 2530.3-2022),实现年产能超5万株优质容器苗,精准匹配森林质量提升工程需求。

适生区精准划定:明确浙江省内栽培适生区,制定市级技术规程《降香黄檀造林及幼林抚育技术规程》(DB3303/T055-2022),通过科学管护实现年均胸径生长1.7-2.05cm、树高生长100-174cm。目前已在温州、台州、丽水、金华等地推广种植17万株,构建“以短养长”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复合经营增效:创新林药(多花黄精、百合)、林禽(鸡鸭)、林虫(养蜂)立体经营体系,开发“降香花梨茶”等高附加值产品,获第14届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未来布局:打造“绿色银行”赋能共同富裕

浙江省农科院将持续深化降香黄檀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创新,聚焦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动林业碳汇经济与山区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将进一步强化“科技+产业”协同机制,助力珍贵树种成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绿色动能”。


【责任编辑:刘莎莎】

厦门海渔执法一大队多措并举筑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网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一大队(以下简称“一大队”)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职责,坚持联动执法、精准监管与广泛宣传相结合,推动所在辖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单点治理”向“综合治理”升级,全面提升保护效能与治理水平,持续筑牢辖区水生野生动物生态安全屏障。

湘潭县科学放流书写生态复苏 “绿色答卷”

随着工作人员的指令声落下,80万尾银鳞闪烁的鱼苗顺着缓冲滑道涌入江中,“扑通扑通”的水声与群众的欢呼声交织,为莲乡的母亲河注入新的生机。湘潭县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现场“今年是我参加增殖放流活动的第十年,”参加放生的志愿者李利动情地说,“我们放生的是鱼苗,更是水域生态的希望。”码头上,市民们在印着“理

株洲仙庾镇重拳出击 筑牢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治“防火墙”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10月31日,株洲市仙庾镇召开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部署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全镇领导干部及各村干部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当前已进入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控的关键时期,全镇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到此项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将秸秆禁烧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

齐齐哈尔市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 确立2025年综合利用率超90%目标

组织观摩了讷河市新安村秸秆打包离田与还田及秋整地现场,展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多措并举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部署推进秋冬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为齐齐哈尔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活动指出,秸秆综合利用是落实生态环保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

湖南湘潭县:勇担使命 以生态之笔绘就蓝天画卷

金秋时节,漫步在湘潭县街巷田野,蓝天澄澈如洗,清风温柔和煦,令人倍感惬意。这份美好背后,是全县上下以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的显著战果。如今,湘潭县正将使命担当、精准务实、创新突破、协同聚力的精神,转化为守护群众“蓝天幸福感”的强大动力,让“生态蓝”成为民生幸福最鲜亮、最温暖的底色。

厦门放流2.4亿尾鱼虾苗,23年累计80亿单位修复海洋生态

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近日,一场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在厦门市欧厝渔业码头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是同安新城丙洲岛东北侧岸线整治工程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

迎难而上!厦门多部门联合“清网” 红树林生态保卫战打响

严厉打击红树林生态区内违法捕捞行为,维护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三大队(以下简称综合三大队)牵头多部门,开展同集沙滩生态红树林区域违法网具专项打击行动,成功清理并破坏性拆除违法捕捞网具37件、总长度约500米,有力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从“绿盈驿站”到碳减排工具:三明绿色金融探索出多元惠企路

位于闽西北的福建三明,素有“中国绿都”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77.12%,是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之一。穿行山林之间,人们会由衷地感叹“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近年来,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积极融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中,有效发挥央行职能作用,激励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组织机制、资金保障、金融产品等方面,支持

云南:“9+1”法规体系实现从“湖”到“河”全链条法治保障

8月25日,云南省召开《重点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条例》的出台,形成重点高原湖泊保护治理“9+1”的法规体系,进一步界定了入湖河道保护管理责任主体,设定了更具体、精准的保护标准和管控措施,实现从“湖”到“河”的全链条法治保障。《云南省重点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护条例》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5年5

厦门海渔执法支队:伏休冲刺期“清查服”并进 护航安全迎开渔

以“清违禁、查隐患、送服务”为行动主线,打出“清—查—服”组合拳,全方位筑牢休渔防线,努力为8月16日12时开渔后的安全生产夯实基础。清:铁腕清除违禁网具 畅通航道护资源近日,二大队针对高崎港汊外侧滩涂展开违禁网具专项清理,一举清除违规设置的“火车网”50

厦门海洋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护鲎行动 党建引领构筑海洋生态保护网

日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二大队党支部(以下简称综合二大队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生态蓝”,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宝珠屿和嘉庚纪念馆外侧沙滩,开展无人岛礁环境卫生维护及中国鲎保护宣传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守护海洋“活化石”。

共护渌江生态,醴陵与渌口携手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5年5月27日,湖南醴陵市与渌口区联合开展巡河行动,两地水利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共赴渌江流域,实地查看水质、岸线管护情况,并在渌口区水利局召开联席座谈会,共商流域生态保护新举措,推动渌江生态廊道建设再上新台阶。

绥芬河海关: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安全共治氛围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绥芬河海关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主题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共治氛围。活动期间,绥芬河海关在口岸设立宣传展板,向出入境旅客发放宣传手册,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在中心广场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和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