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陈光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珍贵树种良种推荐目录(2025年)》,浙江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珍贵树种团队自主选育的“温州降香黄檀母树林种子”(审定编号:浙S-SS-DO-003-2021)成功入选。这是该团队在林木良种培育领域取得的首个国家级认定突破,标志着我国珍贵树种北移引种技术实现关键性跨越。

降香黄檀:稀缺资源与生态价值的双重突破
作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降香黄檀(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兼具生态、经济与药用价值。其心材因致密纹理与红褐色泽,被视为高端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的顶级原料,同时具有行气止痛等药用功效。然而,该物种自然分布局限于北回归线附近,且生长周期长达50年以上,导致优质资源濒危,人工栽培面临气候适应性与种群延续的双重挑战。

四十年攻关:从北缘引种到稳定群落构建
自1976年启动引种研究以来,浙江省农科院团队突破降香黄檀自然分布北界,在温州景山建立国内纬度最高的引种基地。经长期观测,引种群体实现自然更新并形成稳定小群落,40年生植株心材物理力学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广西南宁50年生野生种,成为浙江省唯一规模化引种成功的红木树种。


全链条创新:技术体系支撑产业化路径
良种选育拓域:选育的耐寒良种可耐受浙南闽北地区-4℃极端低温,适宜在避风向阳的城郊四旁及阳坡山脚种植,为跨区域推广奠定种源基础。
种苗标准化生产:集成促生耐寒容器苗培育技术,发布省级地方标准《珍贵彩色树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第3部分:降香黄檀》(DB33/T 2530.3-2022),实现年产能超5万株优质容器苗,精准匹配森林质量提升工程需求。
适生区精准划定:明确浙江省内栽培适生区,制定市级技术规程《降香黄檀造林及幼林抚育技术规程》(DB3303/T055-2022),通过科学管护实现年均胸径生长1.7-2.05cm、树高生长100-174cm。目前已在温州、台州、丽水、金华等地推广种植17万株,构建“以短养长”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复合经营增效:创新林药(多花黄精、百合)、林禽(鸡鸭)、林虫(养蜂)立体经营体系,开发“降香花梨茶”等高附加值产品,获第14届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未来布局:打造“绿色银行”赋能共同富裕
浙江省农科院将持续深化降香黄檀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创新,聚焦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动林业碳汇经济与山区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将进一步强化“科技+产业”协同机制,助力珍贵树种成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绿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