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

假院士假参事背后的头衔生意:光环变现的灰色产业链



作者:褚新兵


蓝色大屏上闪耀着“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头衔,他向台下敬了一个标准军礼,开始讲述中医药与酒的结合战略。观众席里,大爷大妈们摇着扇子,哈欠连连。




2025年8月,一场精心编织的身份骗局被层层剥开。自称“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阮少平与假冒“国务院参事”的余鹏翔相继被权威部门证伪——前者从未出现在中科院院士名单,后者在国务院参事室官网查无此人。



讽刺的是,两人曾频繁出入中小学、商业峰会甚至政府活动,享受“众星捧月”的礼遇。阮少平在广东多所小学演讲时,校方公众号热情洋溢地报道“院士教育孩子感恩祖国”;余鹏翔则在深圳供应链生态峰会上以“国务院参事”身份侃侃而谈。



骗局经济学,头衔背后的暴利产业链



阮少平的造假履历堪称“全能型包装”:14岁参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小汤山医院政委,火神山医院建设指挥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五次,更自称“水泊梁山阮小七第二十七代传人”。这些荒诞的自我加冕背后,是一条清晰的“头衔-流量-变现”产业链。



通过精心设计的演讲PPT和自媒体矩阵传播,阮少平将虚假的“院士”身份转化为商业资本。他布局两大领域:以“中医中国发起人”名义成立“一带一路中医药科学院”,推动地方中医院合作;同时为酒企站台,在衡水“阮顺堂民族品牌出海发布会”上兜售“药酒同源”概念。



其商业网络迅速扩张至4家企业,包括北京阮顺堂中医院、深圳阮顺堂酒业等,通过股权变更、品牌联名攫取利益。当他在某酒业发布会上敬军礼时,背后大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正是这场骗局最值钱的广告位。




余鹏翔则开辟另一条生财之道。作为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永久荣誉会长”,他的“墨宝”在二手平台标价高达4000元。工作人员透露:“需要余鹏翔的墨宝,看心意给个红包都行。”书法的价值不在艺术,而在于落款处那个虚假的“国务院参事”头衔。



信任套利,骗局蔓延的制度性漏洞



骗局的核心在于信任套利。阮少平们精准切入两类高信任场景:教育机构对“院士”的盲目推崇,以及商业活动对“官方背书”的渴求。




在广东惠州某小学,校方不仅安排“院士”演讲,更聘其为“天地人课程导师”;广州某小学开学典礼上,“阮院士”谆谆教导孩子们“感恩祖国”。这些场景中,学校获得了“院士站台”的荣耀,骗子则收割了教育权威的光环——双方各取所需,唯独真相被遗弃在角落。



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成为骗局的关键推手。其旗下“岭南网”为阮少平活动背书,而永久名誉会长李建辉多次与假院士同台亮相。当余鹏翔以“国务院参事”身份现身数智中医大会时,主办方未必没有怀疑,但“省一级社团”的背书让质疑声消散。



更深层的症结在于社会对头衔的饥渴症。某次峰会后,工作人员私下坦言:“核实身份?万一把‘真佛’得罪了怎么办?” 当“面子工程”压倒求真精神,红地毯自然铺向了骗子。



诚信危机,社会成本远超想象



假头衔的危害绝非闹剧。当阮少平走进校园,传播的是经过包装的虚假英雄叙事;当余鹏翔的“参事”墨宝挂进企业大厅,腐蚀的是整个社会的诚信根基。



孩子们若目睹敬仰的“院士”轰然倒塌,对权威的信任将遭受何种冲击? 在甘肃列宁小学活动后,即便校方紧急删除宣传稿,心理阴影已然留下。



商业世界同样付出惨痛代价。阮少平推广的“药酒同源”产品,凭借虚假学术背书扰乱市场秩序;中药材种植户因“院士”站台的艾草项目盲目扩产,终将面临市场反噬。虚假头衔如同伪钞,流通越广,对经济肌体的伤害越深。



更令人忧心的是“破窗效应”。当东莞某小学公号将阮少平标注为“水泊梁山阮小七二十七代传人”时,荒诞已成日常。社会学家警示:虚假身份的危害堪比商品造假,它伤害精神层面,扰乱公共秩序。



社会自净,重建信任的艰难之路



骗局终被揭穿,得益于社会的自净机制。阮少平事件始于公众举报,经媒体调查、权威部门核实,真相得以曝光。当信息足够流动,面具终会脱落。



监管部门开始行动。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已对传统文化促进会启动调查;南方医科大学迅速澄清阮少平与该校无关;国务院参事室官网成为验证“参事”真伪的权威通道。




涉事方紧急切割。惠州学校声明“不存在合作关系”,促进会公众号自主注销,会长李世玉辩解称余鹏翔“真实姓名非余鹏翔”,参事证件“在北京家里没带在身边”。切割的速度,恰是制度漏洞的映照。



法律利剑已然出鞘。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行为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比惩戒更重要的,是预防机制的建立。



制度疫苗,如何抵御头衔通胀?



破解头衔通胀,需注射三重“制度疫苗”:



核查机制的刚性化。学校、企业在邀请嘉宾时必须履行“身份验证义务”,如同财务审计般严谨。主办方应建立“白名单+双盲核查”制度,既查验对方提供的证件,也通过官方渠道独立验证。



头衔管理的透明化。建立全国统一的荣誉信息查询平台,将院士、参事、劳模等称号纳入数字化管理,扫码即可验明正身。对境外机构颁发的可疑头衔,发布权威预警名单。



价值评价的多元化。企业论坛、学校活动应减少对“帽子专家”的盲目追捧,更关注真才实学。深圳某科技峰会已试点“盲审制”——隐藏演讲者头衔,仅凭内容质量决定邀请资格。



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案例警示我们:社会组织亟待加强监管。当“岭南网”成为虚假头衔的放大器,当“永久荣誉会长”沦为骗子护身符,暴露的是社团身份审核的系统性失灵。民政部门应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失信社团实施联合惩戒。



书法拍卖网站上,余鹏翔的“墨宝”标价仍停留在4000元。题着“大展鸿图”的宣纸边缘已卷曲,落款处“国务院参事”的印章鲜红刺目。随着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公众号的自主注销,这个为假院士假参事背书的平台悄然消失于数字世界。



头衔崇拜催生的闹剧,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学校开始核查嘉宾身份,当企业拒绝“帽子专家”,当每一个公民习惯性验证权威,诚信社会的根基才真正牢固。毕竟,真实的价值从不依赖虚假的冠冕。



(作者为本网首席编辑)





【责任编辑:欧阳雪】

算命话术布陷阱 开光法器“割韭菜”- 玄学消费灰色产业链调查

688元“包你有桃花”、共振水晶球提升能量、“雷击木”驱邪镇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借助玄学来寻求答案、缓解焦虑,形成一股玄学消费浪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玄学相关行业鱼龙混杂、缺乏明确规范与有效监管,不少披着玄学外衣的经营活动游走在灰色地带,甚至涉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经历感情挫折的黄女士在社交平台结识了一位自称“道教上清派传人”的“玄学大师”。“大师”声称可帮助修复情感关

民政部紧急提示!警惕“银龄行动”成诈骗新幌子

近期有机构或个人假借“银龄行动”名义开展商业活动牟利。明确强调,“银龄行动”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志愿行动被歪曲,官方紧急澄清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将目标锁定在老年人群体,假借“银龄行动”这一公益性品牌进行商业诈骗活动。这一现象引

临沂“天价罚单”事件反转,5名市场监管人员被停职

一份塞进门缝的45万元罚单,一场两个多月的维权拉锯,最终以执法者被停职收场。2025年7月15日,山东临沂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认定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饭店发布菜品视频被罚45万元”事件中执法不当,对该行政执法行为予以撤销,并对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时任党组书记齐某进等五名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这起事件源于今年2月,临沂市兰山区一家餐馆经营者张女士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

衡阳人大原副主任段志刚涉嫌违纪违法被查 退休半年即落马

4月7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发布重磅通报: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此消息距其2024年底以"市人大常委会老干部"身份公开露面不足半年,再次释放出正风肃纪不止步的强烈信号

中国海监8027船海上应急抢修 彰显厦门海上“排头兵”实力

“报告船长,发电机故障!”急促的声音打破了船上的平静。近日,24小时屯兵在海上的中国海监8027船的右发电机组突发启动故障,这一状况对于正在执行任务的船舶而言,无疑是严峻挑战。但中国海监8027船的船员们没有丝毫慌乱,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迅速切换至应急状态,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行动就此拉开帷幕。轮机长当机立断,带领值班船员一头扎进了闷热嘈杂

鞍山电力:排涝救灾冲锋在前,全力以赴保供电

受台风“格美”影响,辽宁鞍山出现连续性强降水,部分地区内涝情况加剧,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共计巡查检修652基杆塔、125座变电站,加固6基杆塔,维护43条配电线路。截至目前,鞍山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正常。

贵州少数民族女企业家马艺珈伊“以刑抵债”事件:八年讨债路与法治争议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少数民族女企业家马艺珈伊因追讨2.2亿元政府工程款被控“寻衅滋事”,案件历经波折后经贵州省联合调查组核查,最终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起诉告终。这起持续八年的债务纠纷,暴露出地方债务处理、司法公正与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多重矛盾,引发社会对“以刑抵债”现象的广泛讨论。背景:扶贫工程背后的债务泥潭马艺珈伊,苗族女企业家,2016年起通过其名下两家建筑公司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