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23日北京讯(吉子祥 江霞 彭飞)9月23日,民政部老龄工作司与中国老龄协会权益保护部联合发布防范提示,揭露近期有机构或个人假借“银龄行动”名义开展商业活动牟利。明确强调,“银龄行动”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
志愿行动被歪曲,官方紧急澄清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将目标锁定在老年人群体,假借“银龄行动”这一公益性品牌进行商业诈骗活动。这一现象引起了民政部的高度重视,促使官方发布联合风险提示。
提示明确指出,“银龄行动”本质上是志愿服务活动,依据《全国老龄委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一行动旨在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任何违背志愿服务原则,试图以此牟利的行为均属违法。
商业骗局多种多样,民政部划出红线
据民政部披露,不法分子通常以“投资返利”、“销售返佣”、“加盟返点”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诱骗老年人投入资金。
这些商业活动不仅违背了“银龄行动”的初衷,更涉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告、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已明确声明:从未授权、批准或同意任何机构或个人以“银龄行动”名义开展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这一严厉表态为公众识别真伪提供了明确依据。
公众防范指南与举报渠道
面对不法分子可能设置的陷阱,民政部提示社会公众保持警惕。正规的“银龄行动”不会涉及任何资金往来和回报承诺,其核心是志愿服务而非商业盈利。
公众如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属地有关职能部门投诉、举报或报案。特别是遇到以下情况时需提高警惕:以“银龄行动”名义推广投资产品、要求缴纳加盟费或承诺高额回报等。
民政部此次发布提示的时间点并非偶然——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对社会公益活动的信任实施诈骗。
全国老龄委早已明确“银龄行动”的志愿服务属性,任何与之相悖的商业活动均属违法。对于普通老年人而言,最简单的辨别方法是:真正的志愿服务不会索要钱财,也不会承诺高额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