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7日北京讯 ( 宣一飞 钱伟民)卫生巾“废料翻新”问题持续引发社会震动。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济宁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非法收购知名品牌残次品并翻新销售后,公安部于4月1日正式下发通知,宣布对消费领域假冒伪劣犯罪展开专项打击,特别强调对涉及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的伪劣卫生用品持“零容忍”态度。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行业监管漏洞,更敲响了女性健康权益保护的警钟。
工业垃圾竟成“卫生用品”
央视调查显示,梁山希希公司以“废品回收”为名,从正规卫生巾、纸尿裤生产商处低价收购本应销毁的残次品,通过分拣、徒手包装等无消毒工序,将“二等品”重新流入市场,甚至通过电商平台以“三无产品”形式销售。涉事品牌包括自由点、米菲、Babycare等,部分翻新产品销量高达数万件。更触目惊心的是,该公司还将剩余废料打碎为原材料,违规供应给下游厂商生产成人纸尿裤等产品,形成黑色产业链。
公安部联合多地彻查
事件曝光后,济宁市联合调查组迅速查封涉事企业并控制负责人,山东省工作组同步介入指导调查。公安部在最新通知中要求,各地需建立全链条追溯系统,严打生产、流通环节的违法行为,并强调对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和人员追责。自由点品牌亦紧急回应,成立专项调查组并承诺加强残次品销毁流程管控,呼吁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产品。
国标偏差与利益驱动成隐患
新华网评论指出,卫生巾行业长期存在“产品质量就低不就高”的潜规则,部分企业利用国标偏差压缩成本,甚至使用劣质原料生产。尽管新版国家强制标准将于2025年7月生效,对原材料、生产环境等提出更严要求,但专家认为,仅靠国标难以根治乱象,需强化日常监管与企业自律。
消费者呼吁“敬畏生产线”
“贴身用品竟是废料垃圾”的曝光引发舆论哗然。网友愤慨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从生产线上就开始的敬畏,而非事后道歉。” 业内分析指出,此次事件折射出卫生用品行业对女性健康的漠视,唯有通过法律严惩、监管升级与消费者监督三管齐下,才能重建市场信任。
全链条追溯与消费者教育并进
公安部此次专项行动将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重点排查中小型生产企业及电商平台,同时推动卫生巾包装标识规范化,禁用误导性宣传用语。消费者权益组织建议,公众应提高辨识能力,警惕低价“三无产品”,并积极通过官方渠道举报违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