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过度输液危害性亟待重视

原标题:过度输液存在四大危害:损伤儿童肝肾产生严重耐药性

近年来,“输液治病”已成为一些医院首要治疗方式。专家呼吁,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不但有损群众健康,还加重了医保资金负担。专家建议,应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设立“输液安全日”,唤醒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理念。

过度输液危害大,不良反应多

记者调查发现,在湖南一些医院,不管大病、小病,输液给药方法几乎成为医患认可的首选给药方法。

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龚志成教授介绍,一方面,公众对于输液治疗认知存在误区,认为普通发烧感冒、腹泻、肠胃炎等疾病均需使用输液治疗,患者对于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了解甚少;另一方面,我国的医学教科书和治疗指南缺乏输液危害方面的内容,临床使用也缺乏循证医学研究,医生对于输液危害认识不足,忽略了输液的长远危害,久而久之形成固化的诊疗思维。

记者查阅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7.8%。龚志成教授告诉记者,静脉用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往往发病急、报告数量救治难度大,如一些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休克等,甚至可危及生命,被视为影响临床患者用药安全的显著相关因素。

湖南省心血管疾病专家潘港教授告诉记者,临床上因注射中药注射剂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案例比较多,有一些患者在注射中药注射剂后发生溶血综合症、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这种输液后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发热症状医生称之为“药物热”,只要停止用药,发烧情况就可以缓解。由于一些中药注射剂里的杂质比较多,纯度难以保证,这些杂质输入患者血液内后,有可能让血液里的红细胞破坏,甚至影响患者的肾功能。

专家指出,过度输液的危害性亟待引起重视:一是容易堵塞毛细血管。龚志成教授说,一些患者主动要求医生进行输液治疗,认为输液疗效快,还有患者认为,输液可以补充营养、疏通血管,是一种疗养方式。殊不知输液滥用的弊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输入体内的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进入到血液后,会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堵塞毛细血管。

二是可能导致药物性肾损伤。长沙市第三医院肾内科主任项金华教授等专家指出,临床上抗生素被过度使用的问题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抗生素滥用除了造成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外,还可导致药物性肾损伤。

项金华教授认为,抗生素使用后的一个重要不良反应就是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损伤、阻塞,肾血管收缩引起肾血流减少,肾功能减退等。不同抗生素的肾毒性作用机制不同,但结果都是在用药期间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或者尿量异常等肾脏损害表现。

三是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严重耐药性,最终“无药可用”。业内人士指出,患者看疗效,医院下猛药,加之注射用药用的临床使用也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抗生素滥用,患者产生严重的耐药性,最终将“无药可用”。

四是对儿童肝肾危害大。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输液产品主要为: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和甲硝唑4种产品。目前,儿科、急诊科等已成过度输液“重灾区”。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介绍,有些家长希望患儿早点康复,输液治疗效果显然比口服药来得快,一些家长“逼”着医生给患儿输液,认为医院不输液就是不负责任。

记者发现,目前,儿童口服药缺乏专用剂型,很多患儿服用成人药,吃药方式主要靠“掰”,导致患儿吃药成了麻烦事,所以医生、家长愿意给患儿静脉注射用药,加剧了过度输液行为的发生。

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黄希勇说,比如临床上使用的成人感冒药多为复合制剂,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不适合用于儿童,给儿童过度使用可能造成肝肾功能受损。

药学专家呼吁民众重视输液安全

近期,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药师协会等七家机构专家编制的《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召开定稿会,专家建议,对于一些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可通过医保拒付手段进行控制;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参与拟订《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的龚志成教授告诉记者,初步定稿的《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共分为六部分,包括中国输液使用现状、输液质量与安全评价、输液包装材料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各国输液的质量与安全性评价、不合理使用输液的危害及合理使用输液的政策建议。

据悉,《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编写者大多为临床一线专家,同时吸收了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国家食药监总局ADR中心、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专家提供的内容,初稿大约25万字。

据了解,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计生委于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示的成效。但是,患者甚至医生对于输液安全的了解仍然有限,特别是由于利益驱使等原因,基层医疗机构输液使用量仍然很大,造成输液不良反应隐患。

保证“针尖”上的安全需综合施策

龚志成教授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临床静脉输液指南及管理规定,促进临床静脉输液的规范化、合理化;建立静脉输液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医院门诊、急诊患者的输液管理,建立医生输液约束机制,规范临床行为;开展上市后输液类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实施优胜劣汰原则确保输液质量;

其次,建议设立“输液安全日”或“输液安全月”,类似像设立世界艾滋病、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全国爱眼爰牙日、世界卒中日等,唤醒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理念,加强我国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和教育,践行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让更多的患者“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第三,在医保层面促进输液的合理使用。进一步在医保管理中,将检查、检验、药品等项目均和医院等级相关联。对“乙类目录”中易滥用、毒副作用较大不良反应较多见较严重的药品,效仿卫计委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按临床适应证症、医疗机构等级、医生专业技术职务、科别等对其予以限定使用。

龚志成教授建议,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需要有效发挥药学人员的专业作用,对于一些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可以通过医保拒付的手段对其进行调控,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从而更加合理的使用药物。这既能有效控制医保费用,也有利于控制药品使用安全风险。

李爱勤教授指出,在各大医院之间存在“疗效竞争”,哪家医院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患者就青睐于哪家医院,而医患陷入“起效快就是疗效好”的认识误区,一些医院为了让患者感受到“药到病除”的快速,不惜下猛药(滥用抗生素和激素)进行治疗。遏制过度输液问题要改变医院的创收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改变群众有病就输液的就诊习惯,让群众认识到过度输液的危害性,从而逐步告别输液依赖。(帅才)


【责任编辑:孙晓曼】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