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医生劝患者截肢保命 家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截肢才能保命,但他的家人说: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要腿,还是要命?一位病人和他家属的决定,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朱越锋失眠了。

昨天晚上,他在朋友圈里郁闷的写到:80多岁老人因动脉闭塞没及时就诊,恶化到最严重的情况,右小腿在半个月内变黑溃烂,严重感染并伴有剧烈疼痛,必须截肢才能保命。但家属召开家庭会议后,坚决不同意截肢的方案,认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作为医生,朱越锋的心情很糟糕,“很可惜的,(病人)昨天刚刚过来,我就想安排今天急诊手术,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如果不截肢,一旦感染扩散,几天人就没了。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或许有几个月好拖,但也是等死,而且最后是很痛很痛的痛死的。”

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人。拿动脉闭塞来说,朱越锋医生和同事一年要接诊200例左右,每年需做截肢手术的患者,少的话,几例,多的话,十几例。

这几年加起来,他一共遇到过五个患者,宁愿选择等死,也不愿意截肢。

右小腿变黑、溃烂,面临截肢

家属表示,不可以死无全尸

拒绝手术的这位老人,今天早上放弃治疗出院了。

他是萧山人,毛病已经很重,出院前躺在病床上,走不了路。因为下肢动脉闭塞,血液供应不畅,右小腿全变黑了,肿了起来,好几个地方溃烂、流脓,散发着一股味道。即使躺着不动,小腿也是钻心的、持续的疼,晚上彻夜难眠,只能吃止痛药。

病情是在半个月内迅速恶化的。一开始,老人只是走路有点跛,走个几分钟,觉得小腿酸痛,得休息一下。春节前几天,他突然觉得小腿痛得厉害起来。

去医院看看?老人很快打消念头,都快过春节了,去医院多不吉利啊,也给孩子添堵,再看看吧。没想到,熬了几天,右小腿慢慢变黑,人也走不动路了。

本周三,老人看到腿开始烂了,实在扛不牢,才开口让子女送他到医院。

“老人年纪大,爱抽烟,本身有动脉硬化,另外还患房颤,血栓脱落引起动脉堵塞。”朱越锋医生说,因没及时就诊,老人的动脉完全堵塞了,连脚趾头都发黑,是最严重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否则病再重下去,感染继发败血症,人都会保不住。

要腿,还是要命?只能选一样。老人知道后,情绪很激动。

朱越锋医生找家属谈话,办公室气氛很压抑,老婆、子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几个亲戚赶来,一群人在病房里开了个家庭会议,最终决定:不同意截肢。

“晕啊!手术做了可以活得啊!不做手术的话,真的只有等死了!”得知消息的朱越锋医生很着急,再找家属谈话。但家属和老人的态度非常坚决:按照老家村子里的习俗,人可以死,但是不可以死无全尸。

朱越锋医生很感慨又无奈,“老人很可怜,他也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就说自己痛点好了。本来截肢再重建血管,不会烂也不会痛,原本有几岁就有几岁好过。哎,之前遇到好几个患者不愿意手术,也是这样的理由。”

有人发问: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

网上的回答令人心疼

昨天晚上,朱越锋医生的朋友圈有很多人留言。

他一位同事说到,当时外公患病也是“宁死不截”的想法,觉得“完整的确比命重要”,也担心截肢后老年生活过得痛苦,做护士的外孙女只能一直劝。还好老人家病不算太严重,最后手术成功了,腿也保住了。

浙江省中山医院骨伤科主任林瑞新,每年会碰到不少车祸、骨肿瘤、糖尿病足的患者,情况严重的,也得面临截肢。

“车祸的话,家属和病人听到要截肢,虽然悲痛但快能理解,因为腿往往是毁损伤,骨头、血管、神经全毁掉了,只能赶紧手术。比较麻烦的是骨肿瘤、糖尿病足,整条腿看上去形态还是好的,拖得很晚才来看,腿保不住了,尤其是老年人很难接受。”

他遇到过一个80多岁老太太,因糖尿病继发足部病变,脚趾头烂了,然后是脚踝变黑、溃烂,到医院来看,听到要截肢,嘟喃着“谁照顾啊,那不行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又跑回家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她小腿发黑、情况很严重,才来做手术,最后整个小腿都没能保住。老太太躺在病床上,夜里一直在哭。

“知乎”上也有人问: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47条回答里,不少人讲述了自己受伤后如何康复的正能量故事,但在尊严、被孤立、痛苦、无奈等词语的背后,很多答案令人心疼——

一位叫“大树下的小孩子”网友的回答,得到了8万多人的关注。她说,在医院的那两个月里,截肢的胳膊天天跟压了一座大山似得,每天最虐心的就是换药,简而言之,疼疯了!最难受的恐怕就是,每天晚上梦里还有右胳膊,早上醒来却是空荡荡的袖子,那种心痛和眼睛里掠过的那一缕忧伤,恐怕只能自己能懂。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网友说,因为走路很奇怪,从小被歧视被孤立。刚佩戴假肢的时候,整个残肢被包在里面,一天下来出的汗都湿透了,又痒又疼。而且卡住屁股的位置很疼,经常磨出血,包括现在也是。如果走路或者站立很久的话,就会磨出伤口。

名为“李慕芸”的网友说,刚开始也会有一种自己好像废了什么也做不到的无力感,到后面装上假肢,慢慢练习,虽然带上假肢也很痛的,但是很多事至少能够亲力亲为。

“Reborn”写到,现在没有我不敢去的地方,我不怕走路,也不怕磨破腿,更不怕面对以后踏入社会后遇到的其他问题。人各有命,少一条是命,一条腿,我也想好好活着,这也是命。

要腿,还是要命?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遇到过一个令他鼻头一酸的场景。普陀一位患了动脉闭塞的老太太,送医时整个左小腿发黑、溃烂,一听到截肢,她怎么也不同意,一个人默默在流泪,任谁去劝都没有用。

“劝不动老人,她的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跑过来找我,五个人咚的一声,跪在我面前,边哭边说,希望我能保住他们母亲的腿。但真的没办法,送得太迟、病太重了……”

子女急得不得了,蒋劲松主任说,他记得,那几天,整条走廊里都是他们的哭声。

在疾病面前,要腿,还是要命?这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钱报记者在医院里,找了15位患者与家属做了个随机调查,有90后,也有70多岁的老人。其中,接受“做手术保命”的有9个人,态度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有4人,只有2个人选择“不愿截肢”,一位是72岁,另一位是28岁。

72岁的安徽陈老太态度很坚决,“老祖宗传下来,民间有说法的,这辈子死无全尸,下辈子投胎也会是个残废”。

在滨江做IT工作的郑女士担心拖累了父母,“让他们照顾我一辈子吗?不要说别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连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没了”。

杭州人李大伯表示,腿没了,日子过得会苦点、难受点,但只要命还在,就还有希望。

48岁的王大姐一下子很难做出选择。她提到,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走路需要拄拐杖,没办法再跑过,可能连行走、旅行都会变得艰难。随之而来的痛苦,不只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

30多岁的李女士说,这个决定太艰难了,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看着他痛苦于心不忍,但要放弃又舍不得。

调查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生命的长度与质量,哪个更重要?去年,钱报记者报道过一位69岁的慢阻肺患者,住在ICU(重症监护室)两年后主动放弃治疗>> 相关链接,引发很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至少继续治下去,可能就有希望,人还在家就还在。也有人说,站在病人的角度讲,认同并尊重他们的决定,才是最大的爱,有时候放手比坚持更艰难。

追求生存时间,还是生存质量?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责任编辑:孙晓曼】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