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近日,“蓝鲸”游戏成为高度警戒的网络词语。在百度以“蓝鲸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首先出现的是显眼的友情提示:“请远离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活动”。各大社交平台也挥出重拳封禁、删除以“蓝鲸”等为关键词建立的群组。“蓝鲸”游戏这个由俄罗斯一位大学生发明的死亡游戏,要求网络参与者在50天内完成种种自残行为,并最终完成自杀的任务。虽然游戏的描述令人瞠目,却被全球多个国家的青少年追随。在游戏的“蛊惑”下,已有多名青年男女心甘情愿赴死;虽然游戏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已经锒铛入狱,但仍无法阻止“蓝鲸”出没在全球诸多国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充满血腥的死亡游戏具有如此魔力?又该如何让青少年拒绝“蓝鲸”的蛊惑?

“蓝鲸”如何诱导自杀

早在2013年,“蓝鲸”游戏就现身俄罗斯网络空间。直到2016年,接二连三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才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这个游戏,并一步步地发现它血腥甚至邪恶的本质。

“蓝鲸”游戏为何有这种魔力?“‘4:20叫醒我’是游戏的另一个名字。每天早上4:20起床是游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整个游戏的基础。这一游戏内容从生理层面对参与者提出了要求,它对参与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心乐土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徐瑞萍说。

“蓝鲸”游戏的50项任务中,有多项都要求参与者在凌晨4:20起床。最后更是要求参与者连续19天在4:20起床,完成看恐怖影片、听音乐的任务。

徐瑞萍介绍说,每个年龄段都有其最佳睡眠时间,青少年时期通常应该保持8—10小时的睡眠。睡眠过少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年轻人如果长期在4:20起床会导致精神恍惚,大脑运转变慢,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抑郁,甚至是精神异常,进而影响大脑对重大事情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从现有情况看,游戏设计者利用了这点。”

对于死亡,人们通常充满敬畏和恐惧。然而,全球已有疑似超过百名青少年,在参与“蓝鲸”游戏后终结了生命。“游戏共持续50天时间,通过50个越来越冷酷的任务,让参与者逐渐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徐瑞萍说,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叫做渐进式脱敏。心理医生通常会用这种方法,帮助患者克服对某种事物的恐惧。“咨询中脱敏的对象一般是来访者恐惧的事物或画面,比如社交恐惧症,但在这个游戏中被脱敏的事物是死亡。”

在“蓝鲸”游戏中,参与者被要求接受组织者指令,观看或听组织者提供的图片、影片、音乐。徐瑞萍表示,组织者很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向参与者发送催眠暗示。“通常,外界信息无法接触到人类潜意识。但如果催眠信息超过一定量后,便有可能突破意识对信息的过滤,直接给潜意识指令。” 徐瑞萍说,这个游戏中来自组织者的指令以及大量的恐怖图片、影片、音乐很可能就是起到这种作用。死亡脱敏和催眠暗示的共同作用最终使游戏者做出极端举动。

为何受害者多为青少年

死亡游戏中生命的逝去,“蓝鲸”的蛊惑是外在原因,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则是内因。徐瑞萍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沉迷游戏,不少人中途退出游戏就是例证。“蓝鲸”的蛊惑只对那些对暗示非常敏感的一小撮人群最为奏效。而“蓝鲸”游戏的受害者多为10多岁的青少年,也并非偶然。自我认同感的缺失,使他们坠入游戏的黑暗终点。

“由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青少年会在这一阶段经历激烈的心理冲突。” 徐瑞萍解释说,在儿童时期人们会对世界形成基本的认知。但进入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开始关注精神的自我,开始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导致之前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发生巨变。“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非常不稳定。他们需要在精神层面找到自我认同感,游戏便是迎合了这种心理。” 徐瑞萍说,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是因为希望通过尝试特殊行为,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增强青少年对“蓝鲸”游戏的免疫力,便是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更多真正意义的关爱。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个性,发现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价值感。

“具体到我国情况,需注意改变功利化教育。” 徐瑞萍说,以应试、个人成功为目标的功利化教育容易使青少年陷入生命的虚无感,否定生命意义。

2016年,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提出“空心病”一词。在对大学生的日常咨询、治疗中,他发现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动力。他的调查发现,30.4%的北大新生厌恶学习,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功利化教育只追求应试,却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生命、生活本身的感受和思考。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大学生更突出,巨大的学业压力让他们感到心理疲惫、焦虑。”徐瑞萍建议,各类学校应加强生命教育,让孩子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并努力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

不要因此误解心理学

对于“蓝鲸”游戏蛊惑心灵,也有意见不同的心理学工作者。在美国陶斯学院合作者、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顾问徐卓看来,“蓝鲸”游戏与心理学的联系并没有那么强烈。“每天有许多极端事件上演,‘蓝鲸’游戏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而且100多人自杀的样本量还不足以得出有说服力的心理学结论。”徐卓说。他更为关心的是,公众不要因此误解心理学能控制人们去自杀。

在网络搜索,很容易找到各种吐槽文章,讲述着公众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我经常被问到,能不能读出他心里在想什么,或者心理医生会不会通过催眠骗取患者账户密码。”徐卓说。

游戏创始人的心理学背景,让“蓝鲸”与心理学似乎有了天然的联系。“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学被披上了杀人工具的外衣,能操控人去自杀。”徐卓说,心理学虽然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但公众对它的了解似乎并不深入。在人们眼里,心理学有着无所不能的魔力。“很多公众并不知道,只有在患者高度认可和配合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施催眠术。要控制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更是难上加难。”他说,对于不确定事件,人们喜欢找到一个解释,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学很容易被拿出来说事儿。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也有很大误解,认为有心理疾病才找心理医生。”徐卓说,就像定期检查身体一样,人们也需要定期让心理医生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通过心理干预,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心理工作者的目标之一。”


【责任编辑:孙晓曼】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