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尤为丰富,但近年来由于开发不当等原因海南热带资源优势远未得到有效、充分发挥,亟需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发展轨道上来,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不足

化肥农药使用较多。海南高温高湿,耕地复种指标高,化肥农药用量比较大,亩均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我省亩均化肥用量达到33.6公斤,是全国的1.5倍,农药使用量达到1.23万吨,是全国的2倍,其中化学农药0.98万吨,占比高达80%。化学农药过度施用,不仅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而且容易在土壤中累积,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耕地质量不高。海南耕地复种指数多年保持在200%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高密度的种植降低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据农业部门调查,全省一等地仅占5.2%、二等地仅占24.1%、三至六等地占70%以上,大部分为中等偏下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综合平均含量仅为2.08%,为三级水平。土壤酸化比较严重,全省98.18%的耕地PH值低于6.0(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酸碱度为6.2-7.2)。

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低。受高温、高湿因素影响,我省农业生产资料的平均使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缺乏回收利用机制,废弃农膜、农资包装、报废管带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长期残存在田间地头,对生态环境和土壤地力的破坏比较严重。据调查,目前全省田间残存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约6.7万吨,每年还在以1.9万吨的速度增长。

农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率低。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资源,可以用于青储饲料生产、有机肥加工、沼气发酵等多个领域。我省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约455万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10%(全国约为50%),其中,饲料化利用率仅6.5%,能源化利用率仅0.15%,大部分秸秆被直接还田或焚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

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具体到我省而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是要“两减”、“三增”和“三结合”。

以“两减”为主要目标。“两减”即减施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的主要成份为磷、氨、氮等化学物质,其过量使用,不仅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危害,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到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目标,实现国家提出的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以“三增”为主要举措。“三增”即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加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资源或废弃物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的多次利用。当前,我省每年规模化养殖畜禽产生粪污超过1109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约455万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约6.7万吨。由于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农业资源不仅没有变废为宝,而且还对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以“三结合”为主要路径。“三结合”即种养结合、水肥结合、地力改善与病虫害防控相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应从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如针对畜牧养殖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明显等,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针对香蕉枯萎病、槟榔黄化病防控形势严峻等,推动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地力改善与病虫害防控相结合等,确保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能尽快取得见效。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

加大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补贴力度。当前我省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推广使用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成本较高,农民使用习惯尚未养成,建议我省参照江苏、山东等地区的做法,进一步优化惠农补贴资金支出结构,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直补力度,降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成本,加快其推广速度。

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改造。用足、用好标准化养殖小区改造资金,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有序实施养殖准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大力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和健康水产养殖业。进一步改造完善规模畜禽场粪污治理设施,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加快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将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推广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程。积极支持科研院校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推广。加快推广粮经轮作、种养结合、立体混养、复合配套等种养新模式。重点推广农作物和畜禽良种、优质高产栽培及养殖、农业节本增效控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应用率和贡献率。

探索建立市场为主的农业资源和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按照政府补贴、市场经营、自主运转的原则,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以秸秆生产沼气、残渣生产有机肥的秸秆综合利用,以及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热解气化、生物气化、固化成型燃料、酶解发酵燃料等新型技术。进一步扩大废旧农膜、废旧农药包装物等生物全降解试点,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农业资源浪费和废弃物污染。

加大生态循环农业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含金量”,鼓励引导经营主体开展育品牌、创品牌工作,通过品牌资金扶持引导,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不断提高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增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后劲。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谢妍


【责任编辑:孙晓曼】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