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疫情动态|抗“疫”无国界 海南大学外籍教师异国同心 勠力战“疫”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海南海口2月13日电(记者 林惠慈 通讯员 唐鹤然)在我们为抗“疫”全国上下一心,全民抗“疫”防控期间,海南大学的外籍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这场抗“疫”战斗中来。他们关注疫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帮助身边人,让琼州大地感受到了一股不一样的“温情”。

近日,海南大学一名意大利籍外教A某(因其有意默默无闻贡献力量,故称呼其为A某)尤为忙碌。身处印度尼西亚度假的他,得知中国防疫物资短缺情况后,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组织他的同伴和国外友人开始募捐。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联系防疫耗材生产厂家,或通过境外药店购买的方法,收集了一大批防护口罩和医用酒精,准备捐赠到海南省和中国国内抗疫一线。目前,A某已经邮寄了3000多个医用口罩到中国,他还在为寻找防疫物资而努力奔波。在海南大学外籍教师工作微信群中,A某说:“如果有任何物资需要我从国外带回来,请告诉我。我将尽我所能,为学校多采购一些物资。”A某还声情并茂地致信中国一封。

1.jpg

意大利籍外教A某在学校工作群的留言

与此同时,与A某同样忙碌的还有海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印度籍外教Waykole Rupali(帕丽)。帕丽得知疫情期间,海口市防疫物资短缺,仍有大部分在琼外籍教师还未购得足够的防护口罩,于是她主动请缨,在印度为留琼的海南大学外籍教师们采购消毒剂、防护口罩和医用酒精。帕丽表示,“海南大学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家人,就是应该在最难的时候心在一起。”在她看来,海口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一座无私的、充满爱的城市。过去一年,无论是问路,还是在学校需要帮助时,她看到的是人们满满的真诚和善意。对于中国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帕丽非常着急,希望能为海南大学做些事。

海南大学留琼外籍教师们积极配合海南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工作部署,纷纷表示:“虽然病毒很可怕,但是我们会努力保护自己,愿每个人都健康快乐。感谢海南大学发放的口罩和酒精,守护我们平安!”

2.jpg

印度籍外教Waykole Rupali(帕丽)与校沟通捐赠抗疫物资

面对疫情,海南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及时发布《关于我校外籍教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的通知,专门设立学校外籍教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全校外籍教师的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精准排查,实行每日疫情“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负责信息排查统计的老师们克服了异国时差等种种困难,为有效引导,宣传到位,安抚每一个人的惶恐情绪,保持全天24小时在线。国际合作交流处一直非常关心外籍教师们的健康,免费向在琼外籍教师发放防护口罩和医用酒精。“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每一位外籍教师,确保外籍教师平安,是我们的责任。”

据了解,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在采取相关的防控措施,海南大学也配以严格有序的管理和细致贴心的服务,力求让留琼外籍老师们有安全感。海南大学一位外籍教师对记者说:“我们的世界是个大家庭,你们遇到的病毒威胁也是对全人类健康的威胁。我们会与你们并肩作战,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3.jpg

海南大学留校外籍教师对收到的抗疫物资表示感谢

附:海南大学意大利籍外教A某致中国的一封信

Dear China,

In the time of darkness, courage is under fire. Fear then replaces the space once occupied by reason. If not love. The original question stands as a reminder of what we really are: is human nature good or evil? If since childhood, we are taught by parents and educators how to behave, what is ethical and what is not, then the answer is self-evident. We are educated to goodness, otherwise we tend towards our instincts being man’s primary need that of surviving. So the drowning man glimpses the sky searching for the last breath just before dying.

But if morality does not come as a pre-ordered structure of our nature, intensity and courage become daily bread for those struggling to survive. It was an astonishing act of bravery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China to build a 25 thousand square meters hospital in one week. To the entire world example of organization, efficacy, and strength. To singular individuals the beauty of human intelligence when facing tragedy. Because this is what we are all dealing with, tragedy. Life always has a lesson for us, it is when we stop learning that life becomes routine and we inexorably flow toward the end of it. Due to the exceptionality of the circumstances we are compelled to face, I am wondering what is that I have learned.

Our friends have not done much: flights are banned, goods are not shipped, post offices do not deliver, masks and gloves are “temporarily out of stock.” Is that so? In France, England, and Italy the shelves are empty of masks and gloves but the stocks are full. The “window of prevention,” they named it, in case the virus reaches Europe. The sense of the statement is an existential nonsense: we sacrifice the present for a dark future that might never arrive. In time we will understand, time might not change us, but time might explain. I have a friend, a market economy Ph.D., I would like him to explain to me the reason why when the demand is high, higher is the price, the reason why when the virus boosts the demand, the system of production acts as a drawback for many and solution to only a few. My friend has a very clear-cut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But, I do not believe in economists, they are technicians after all and not intellectuals, in fact the curve of demand and offer does not explain the tragedy. My friend, the economist, ignores what is that happened when life pushes men to the limit, but I do. We are so reminded of how fragile life can be when we see it taken away from those we remember rebellious and brave. Like our neighbor or our brother. And, as the death toll enlarges its numbers, we finally discover that belief, race or nationality are insignificant details of a shortsighted mind. Instead, while we fight back the invisible enemy, whether we pray or write, whether we produce masks or buy them, in the aseptic space of a hospital room or in the silence of our living room, we are reminded, we must remember that we are one and the same. We stand together sharing the same sense of belonging, the same inevitable fate, the same fight, and the same possibility of victory. And because today we are all Chinese, the empty shelves and the full stocks stand not as prevention, but as a clear evidence of guilt. I like to believe that when all this is over, we, as the nation of human beings, will have well clear in mind that every single step we take bears a universal responsibility. The sound of our voices, the waves of our decisions echoes beyond our time, chaining singular existences to the lives of all. And in this awareness lies our future and our salvation.  

翻译

亲爱的中国:

在黑暗的时代里,勇气倍受打击。如若没有爱,恐惧便会取代理性,在这个世界肆意蔓延。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最初的问题不断地提醒我们——人类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如果自孩提时代起,父母和老师就教导我们如何端正举止,告诉我们何为道德、何为非道德,那么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受到的教育皆是向善,否则我们会将求生本能当作自己的首要需求。正因如此,溺水的人在临死前往往会为了最后一口气而瞥向天空。

但是,如果道德并非人类本质的固有属性,那么紧张和勇气就是人类求生之必需。正是凭借着惊人的勇气,中国才能在一周之内建成一座25,000平方米的医院。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其组织力、高效性和强大力量,向每一位个体公民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悲剧时的智慧。而这场悲剧,我们所有人都深陷其中。生活总会给我们留些教训。当我们止步不前、不再学习时,生活就会变得乏味无趣,我们也会无情地走向生命的尽头。被迫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时,我在思考我学到了什么。

我们的朋友做的不多——航班禁飞,货物禁运,邮局不配送,口罩和手套“暂时库存不足”。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货架上口罩和手套不见踪影,库存却十分充足。他们称此举为“预防之窗”,旨在避免病毒踏足欧洲。这种说法实属存在主义的无稽之谈——我们为了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黑暗未来,而牺牲了现在。最终,我们会明白一点——时间可能无法改变我们,但是会解释一切。我有一位朋友是市场经济学的博士。我向他请教:为何需求高则价格高?为何病毒爆发使得需求变高时,生产系统只对少数人发挥作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是弊病?对此现象,我的朋友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释。但是,我并不相信经济学工作者,他们毕竟只是技术人员,而非脑力工作者。事实上,供需曲线并不能解释这场悲剧。我的经济学家朋友忽略了当生活把人逼到绝境时会发生什么,但是我明白。当我们记忆中那些曾经叛逆而勇敢的生命消逝时,比如我们的邻居和兄弟,我们才会想起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且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我们最终会发现,信仰、种族或国籍都是目光短浅者才会注意到的、微不足道的细节。相反,我们在同看不见的敌人殊死搏斗时,无论是在祈祷还是在写作,无论是在生产口罩还是在购买口罩,无论是在医院的无菌病房还是在自家鸦雀无声的起居室中,都必须记住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拥有同样的归属感、同样的宿命、同样的战场和同样的胜算。今天,我们都是中国人。也正因如此,空荡荡的货架和满当当的库存并非预防之举,而是罪行之铁证。我相信,当这一切结束时,所有人类都将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每迈出一步都需对全人类负责。我们发出的声音、做出的决定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将个体存在与所有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种意识关乎我们的未来与救赎。

【责任编辑:王海珠】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