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海南省人大代表王业侨:关于实施垦区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指标、保障自贸港建设的建议

【中经联播1月24日海口讯】海南省耕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耕地面积1.12亩/人,低于全国平均1.5亩/人水平,加之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建设需要,有限的补充耕地指标和耕地后备资源,在现有机制下难以在短期内满足国家关于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补平衡”的硬性要求,落实好占补平衡已成为海南省“三区一中心”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海南省人大代表王业侨提出有关实施垦区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指标保障自贸港建设的建议如下:

人大会议.jpg

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初步调查,海南农垦垦区通过开发、整理、改造、复垦,可开发为新增耕地的后备资源为12.07万亩,可提质改造为水田的现状耕地后备资源4.97万亩,但当前垦区土地综合整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垦区耕地后备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资源潜力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根据海南农垦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分析,如上述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区域能够得到较好的整治利用,预计可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67.76万亩,可形成用于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15.36万亩,而截至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投入,上述资源的实际开发利用率仅为0.95%。

(二)垦区土地利用粗放、碎片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资源集中整合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为发挥农垦职工自主能动性,垦区采取职工分散自主经营的方式推动垦区农业生产,在分配土地时,主要采取按职工数量平均分配,地力肥的土地和地力瘦的土地搭配,与土地离职工住处远近相结合的原则,即“肥瘦搭配,远近插花”,这种做法使得职工所拥有的土地呈现出地块多、数量小、碎片化的特征,加之后期整合投入不足,久而久之使垦区土地碎片化程度加剧。据统计,由于垦区土地的碎片化,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纠纷多、新技术推广难等问题,耕地直接面积损失3-10%,每吨谷物成本增加155元,生产效率下降15%。

(三)政府资源对垦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足,与农垦产业发展、规模化整合结合度不强。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为支持农垦改革发展,通过安排相应财政资金在垦区内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由于受体制机制因素影响,垦地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导致政府各类财政资金对农垦垦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垦区土地整合的投入力度略显不足,供给与需求难以有效衔接。加之对农垦垦区土地综合整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或“被规划 ”,垦地协同力度不足,农垦参与度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财政投入与农垦实际需求不尽相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垦区土地的规模整合发展。

二、有关建议

建议由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实牵头:

(一)规范引导海南农垦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推动项目科学有序高效实施。

一是科学规划引导垦区土地综合整治。指导各市县开展农场(队)层面的村庄规划编制并充分征求农垦意见,海南农垦可综合相关要素,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同时,各市县在编制垦区农场(队)层面村庄规划时应与垦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相结合,确保村庄规划与实施方案的一致性。

二是支持海南农垦作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主体。垦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由农垦组织编制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下达立项批复,项目完工后,由海南农垦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申请竣工验收和项目备案。

三是加强对垦区土地综合整治后形成的补充耕地指标管理。对海南农垦全额投资、自主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经认定备案所形成的补充耕地指标,按一定比例分别纳入省、市县指标库,剩余指标由海南农垦统筹使用,并由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实行专项管理。海南农垦所获得补充耕地指标,按规定用于农垦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建设,其他指标可通过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公开交易。

四是科学引导海南农垦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后管理。垦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后,海南农垦可围绕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积极促进热带高效农业、南繁育种、旅游文化、医疗康养等产业发展,积极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长期效益。

(二)科学引导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财政杠杆对农垦土地综合整治投入的引导作用。

充分利用财政杠杆引导农垦和相关企业投入垦区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建设,如利用农业基金、财政补助、贷款贴息、配套投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农垦实施垦区土地综合整治,除财政直接投入实施的项目外,对农垦利用其他有关资金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农地生产条件的投入给予投资抵免或企业所得税优惠。

(三)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对农垦土地综合整治的支持投入力度。

坚持市场化原则,重点围绕已规划的垦区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园区等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区域进行集中投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完善涉农资金垦地协同机制,充分征求农垦意见共同建立垦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并按年度资金计划安排项目实施。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项资金、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将农垦需求单列或作为分配因素下达至农垦集团。允许海南农垦根据项目库、资金安排情况和实际需求自主规划设计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精准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维护垦区生态环境安全。(戴冠和、闫晓亮)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评论”“走进自贸港”“天下江苏人”)


f5921d0590b66d2b49d6e66a282bc41.jpg


【责任编辑:覃新强】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