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海南政协委员过建春:海南应在我国人才密集地区建立自由贸易港岛外智库平台

【中经联播1月24日海口讯】近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省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共同为推进海南改革发展和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言献策。据报道,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海南省《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进行的中期绩效评估显示,第一阶段目标圆满实现,人才工作影响力和认同感持续增强,人才总量达到190.23万人。在过去三年的行动中,着重“人才进海南”的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我们的调查发现,受到家庭生活、工作环境、职业生涯等诸多因素影响,大批有能力、有意愿投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秀人才,难以实现“进海南,建设自贸港”的愿望。此外,短期内由于海南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短期内很难为大批量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岗位和平台。再次,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今时代,合作成为时代的主题,有时离开团队的单个人才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研中也有发现,有的人才离开原有合作团队只身来到海南,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团队。如果借鉴华为等一些企业的做法,到国内外“人才密集”的地区建立智库平台和研究开发基地,招募当地专家工作,选拔合适的当地人员进行服务与管理,将能够有效地获得优质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引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益远大于成本。 

早在2018年10月,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员会联合海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海南国际战略人才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给予了学术和人才支持。2020年12月,研究院和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签订了共建研究院协议。研究院的创建和工作的开展,得到来自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央部委研究机构20多位优秀中青年专家的支持。研究院重点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人才发展的政策落地和理论支撑问题。通过研究院建设的初步实践,我们认识到,通过人才使用制度的创新和实体性或虚拟性平台基地建设,能够有效开发和利用岛外的中高端人才资源为海南自贸港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和初步实践,海南政协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过建春提出:

微信图片_20210124234429.jpg

1、通过制度创新和平台建设,开发没有机会进到海南的“百万”、“千万”人才资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服务。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岛外“人才密集高地”,建立海南的岛外智库平台(或者研究与开发基地)、建立数字化智库平台。 

2、通过“柔性”方式聘用人才密集地的专家对岛外智库进行协调、组织与管理,把海南的需求提到智库专家手边,收获政策咨询、理论研究、专业设计、课程内容开发、专家远程讲座等成果。对于海南省的公共部门或市场主体,同样可以在国内外“人才密集高地”建立实体或虚体的平台基地,获得急需的智力资源支持和高效价值贡献。 

3、建议由省人才管理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岛内机构联合岛外组织或专家,建立岛外智库平台或者研发设计基地。研究制定项目申请机制,立项服务和管理,对非营利性岛外智库平台予以一定的机构运营资助。 

4、建议将岛外智库机构中起到组织、协调和领导作用的专家,按照扩大的“柔性引进人才”政策予以认定与支持。 

5、建议立项研究 “海南自由贸易港岛外智库中心(北京、上海、深圳等)”等机构设立的现实性与运行机制,创新制度和优化机制,充分利用岛外高层次人才资源。 

6、建议进一步研究在境外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岸智库平台或研究开发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闫晓亮)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评论”“走进自贸港”“天下江苏人”)

【责任编辑:覃新强】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