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24日海口讯(李选盛)空心菜、花生、豆角……地里的蔬菜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下,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然而这并不是农场,而是定安县平和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在菜地里除草、浇水劳作的人也不是农民,而是平和思源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生。这是定安平和思源实验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自2020年12月以来,该校在海南师范大学劳动教育教研团队和定安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效初显。

6月23日上午,海南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创新试验基地揭牌仪式在定安平和思源实验学校举行。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定安县委书记刘峰松等领导为基地揭牌。

仪式上,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森宣读了海南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创新试验基地成立文件,平和思源实验学校校长邓照伟、李红梅、刘峰松先后发言。
李红梅表示,海南师范大学成立了劳动教育教研团队,以“G(政府)-U(大学)-S(中小学)协作劳动教育教研模式”,与定安县教育局、平和思源实验学校合作建设劳动教育创新试验基地。这是紧抓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机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沈晓明书记提出的“打造海南学生‘特色印记’”要求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学校积极推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开展作风建设的活动之一,旨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李红梅表示,为海南培养优秀师资、引领海南基础教育是海南师范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2021年初,学校组建了41个服务海南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团队,激励广大师生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目前,有14个团队与定安县10所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开展教研活动,劳动教育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就是成果之一。希望定安县平和思源实验学校大力推动劳动教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逸美、以劳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三方以基地建设为契机,使“G-U-S协作劳动教育教研模式”结出更多硕果。
刘峰松说,自2020年海南师范大学与定安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成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海南师范大学全力支持定安教育发展,为定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强力支持。今年6月,“G-U-S协作劳动教育教研模式”被列入100项海南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项目,充分体现了双方共建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试验区的持续深化,已结出硕果。希望基地发挥好创新品牌的作用,进一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做好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教育中的结合,让同学们真正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成长为劳动教育的受益者、劳动精神的传承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揭牌仪式后,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观看了劳动教育成果展示,观摩了劳动教育课《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实践课《制作有创意的洒水壶》,参观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据悉,平和思源实验学校将校园内的闲散土地改造成小劳作地,种植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小种植园细分小区,实行班级挂牌责任管理制度,实现承包到班、责任到人。学校开设了综合劳动实践课程,并与学科相融合,比如美术老师将学生带到基地观察作画,语文老师让学生把劳作过程中的乐趣、感悟写成文章,数学老师让学生测量责任田的面积、计算种子发芽率,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运用到生活中。同学们在劳作中体会到乐趣,也切实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学会了感恩,培养了自主动手能力。校长邓照伟表示,劳动教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走进自贸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