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2日青海科巴讯(闫晓亮 通讯员 李震邦 胡哲浩 陈萌)8月30日,海南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实践团赴青海科巴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筑梦科巴学子”志愿服务圆满结束。本次支教自7月30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是对科巴定点帮扶的第七年,为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金源乡下科巴村一年级至高三110名学生进行补习。
2015年寒假开始至今,海师先后有300多位志愿者参加青海支教,共计支教时长300天左右,累计提供义务辅导学时60000多小时,教授藏族中小学生总量达到8000人次以上。在志愿团队的持续帮扶下,自2015年之前已经连续6年没有人考上过大学的科巴村,从2018年开始有了考上大学的学生。四年多来,累计有近40名科巴学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学。

再临青海,科巴乡韵陌生又熟悉
同样的路程,今年却有了不同的景色。面对连绵的高山,志愿者团队今年走上了新修的盘山路。来到熟悉的科巴村,不变的是一样的乡村小巷,变化的是村民们对于志愿者们的态度。七年的时间,村民们开始理解志愿者团队的亲情、热情和激情,夹道相迎。
来到支教的大本营,处处能够体现出志愿者的支教获得了乡民们的支持和赞助。原来露天的教学平台已经修建了屋顶;简陋的教学场地放置了数件教学用具;村民自发前来帮忙安顿好志愿者的住宿环境和教学环境。开学报到那天,不需要呼吁和邀请,已经有百余名学生排队等候在此。录入学生档案的过程当中,发现许多陌生的面孔,都是慕名而来。进行入学摸底考试的时候,每个班级的平均分数线较前些年有了很多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素质和素养有了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有很大改观,能够将精力用到上课中来。此次再来科巴,熟悉而又陌生。志愿者团队不仅仅是改变科巴的教育先行者,更是深得科巴民心的教育奉献者。

寓教于乐,课堂教学生动又活泼
经过紧张忙碌的筹备,志愿者们为学生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必学课程之外,志愿者们还额外准备了健康课、魔方课等兴趣课。实际上,不少志愿者每周所承担的课程已超过三十节,但志愿者们仍然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准备新的课程。
志愿者们认为,不应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还应该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上课过程中,志愿者们的教学设备较为简陋,只有一块小小的黑板和几根粉笔,但他们仍然以百倍的激情,用心为学生们带去知识和欢乐。在志愿者们积极情绪的感染之下,学生们在课堂之上也十分踊跃。每一间教室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志愿者们和学生们一同在快乐中学习新知识。
每当下课时,不少学生总是意犹未尽,纷纷询问志愿者们什么时候再来上课。这是学生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对志愿者们的教学做出了肯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课堂实践,志愿者们不断地调整教学节奏,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等,互相交流如何让知识更简单易懂,让课堂更加富有吸引力。

欢声笑语,课余活动丰富又精彩
志愿者们了解到,科巴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在村里或乡里上学,所接受的文娱教育十分有限,精神层面相对匮乏。因此,支教团队特安排每天早上第二节课下课延长休息时间,并以此作为孩子们的大课间,所有年级的学生在庭院里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跳操,跳操的内容分别为充满青春气息的《向快乐出发》和《少年》。
在第一周里,孩子们还因为对老师的不熟悉而感到害羞,跳舞时比较拘谨。在第二周,孩子们就已经积极的参与到了舞蹈中,随着舞曲一起跳动。孩子们敏捷的身躯和灵活的舞步,时刻彰显着青春与活力的气息。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志愿者们还会在课下与孩子们一起交流玩耍,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关系也愈发亲密温暖。孩子们在课下会主动地拉起志愿者的手,让志愿者陪他们一起玩。志愿者也会耐心地陪孩子们嬉戏,教孩子们一些新游戏。志愿者在课余对孩子们的关心与爱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孩子们主动与志愿者分享自己的零食,把志愿者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在爱与快乐中健康成长。

心心相连,志愿精神永不落幕
一月支教时光转瞬即逝。为给青海科巴支教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海南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青海科巴支教团于8月28日面向全体村民,以授课、演讲、歌舞等形式举办了总结会。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志愿者们在孩子们的带领下,向表演场地走去。一路上,不断有孩子们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孩子们穿着藏服、小步跑着,挽着志愿者的手臂,偷偷塞给志愿者们亲手制作的信封,里面藏着他们对于志愿者满满的祝福与爱意。
当天太阳很大,天气炎热,但是露天的主席台和家长坐席上却坐满了观众。七年的坚守,孩子们在支教团队的教导下获得成长,田永清老师和他的支教团队已经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和信赖。
总结会上,田永清老师为村民们准备了“特殊的课堂”,向村民讲解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随后,志愿者带领学生进行了歌舞表演;所有志愿者集体表演了藏舞《扎西德勒》。志愿者们手执哈达,在舞台中央跳起激情澎湃的藏舞,为科巴村民献上最美好的祝愿。“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伴随着《送别》这首动人的歌曲,志愿者和学生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孩子们与志愿者们拥抱在一起,共同铭记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相见时难别亦难。从北纬19到北纬38度,从120米到2300米海拔,从36摄氏度到10摄氏度,从低云艳阳到云高风轻……启程之时,无论多艰苦,多困难,都阻挡不住志愿者们筑梦科巴的心愿;临别之时,无论离开多久远,都阻挡不住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心心相连。下一个夏天,志愿者们将再次踏上这片故土,继写新的篇章!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广角”“走进自贸港”“海口市苏中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