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中国

给民营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营商环境的思考

中经联播9月10日海口讯(闫晓亮 通讯员吴厚昆)越来越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已经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上下一致的认识,并且正在逐步成为各界一致的行动。这不仅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在理论和政策上已经有了明确而严格的一系列要求,而且还因为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营商环境就是经济发展,就是社会进步,就是民众福祉。然而,真正达到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所需要的优化的营商环境,仍然困难重重,任重道远。自贸港建设进程中营商环境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和优化,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是重要参照体系,同时也是外界对一地营商环境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

微信图片_20210910112124.jpg

作者:吴厚昆

一、以政策和法律的底线思维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

长期以来,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存在严重障碍,产生诸多问题,主要症结大致都是这六个方面的政策和法律出现偏差。特别是竞争环境不公平,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仍须进一步清理,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既包含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又包含自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的必要性。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执法机关要积极行使司法裁量权,企业家涉案时,可不捕尽量不捕,可不诉尽量不诉,防止出现“构罪即捕”“一捕了之”“入罪即诉”“一诉了之”的情况。

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减少窗口排队、提高办事效率等操作层面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基本保障。

二、以运行和成长的问题导向保障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

企业运行成长,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和资金。围绕这两个突出问题,在政策、法规、制度层面作出根本性安排,在执行、管理、检查层面提供人性化服务,就可以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

民营企业是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自贸港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企业以人才为创新的主体。终年在市场竞争中拼搏的民营企业,最理解人才之可贵。然而,我们的人才管理仍然存在“体制”内外的显著区别,导致民营企业人才渠道不畅通,严重堵塞了民营企业的智力通道和创新渠道。在人才资源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条件下,民营企业引进人才、选拔使用人才方面,面临的压力更大,机遇不均衡、地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政治、生活等待遇等同的条件下,民营企业人才外流也仍然十分严重。有许多曾经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有意加入民营企业,但面临工龄计算、企事业养老待遇差别等实际问题。

在自贸港人才政策制订方面,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不同所有制企业应享有同等政策红利。分散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单项政策中的若干人才政策,需要全面梳理、整合和修订,防止自贸港人才政策的整体优势,在具体的部门执行中被“各个击破”,要使自贸港人才政策更具集聚效应和普适性。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这一政策要求长期以来不断被提出、被强调,正是因为始终没有被落实。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海南自贸港充分利用自身法制优势,率先在这些方面形成制度性创新安排,大有可为。

微信图片_20210910112117.png

作者:吴厚昆

三、以完善和持久的服务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归属感

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程中的阵痛,是转型升级阶段的必然。这一阶段,不仅对企业经营者形成巨大的压力,而且也给政务管理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向民营企业的服务政策、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都需要重新构建。

长期以来,有的政务人员对民营企业心存芥蒂,在有关民营企业的政策制订、制度标准和服务态度方面,宁“左”勿右,宁紧勿松。自贸港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为民营经济发展当好“清道夫”和“守夜人”。海南自贸港建设,要真正以创新意识和创造实践,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政策支撑。要把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自己人,在各个具体环节,提供优质服务,让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家有获得感、归属感。健康的舆论氛围是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要对中小企业多一些善意的引导,少一些恶意的贬斥。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包括民营企业家协会等,对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检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对严重破坏自贸港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要严肃追究,依法查办,并充分曝光,促进民营经济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以生存和贡献的实际目标激发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也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中,中小企业能否高质量发展,已经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本已倍受打压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大量小微企业已经危在旦夕,许多从事餐饮、旅游、零售业务的小微企业歇业,成为落实“六隐”“六保”政策的新阻力,也成为优化自贸港营商环境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海南建设自贸港,更加需要培育一批处于优势产业和优势环节的“小巨人”企业。从中小企业的生存、成长,到发展、壮大,这一条道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政府政策的指导支持,需要企业家自身的艰苦努力。

海南宣布建设自由贸易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一系列开放措施落地实施,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振了非公经济人士、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念,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家相继落户海南。如何引导、扶持和激励本土诞生成长的民营企业,与“外来”的民营企业一起,融合发展、各显身手、扬长避短、精分市场,助力具有专项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结合自贸港建设的产业布局需要,健康成长为各个优势产业和优势环节“小巨人”企业?这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上,都是新课题,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行业组织共同努力推进。

围绕提升自贸港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供给端的产品研发和服务升级,要坚持“市长”与市场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培育优质企业与做强行业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贸港法治保障与制度创新优势,分层次、分步骤、分类别,专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国际自由贸易需要的新产品、新业态、新体验和新模式为目标,分类指导中小企业或做大、或做精、或做强、或做专,指导和激励“小巨人”企业尽快成长不同优势产业和优势环节的“单打冠军”、“单项冠军”、航标企业。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海南自贸港在这一方面历史欠账较多,但由此也为加快发展、尽快补齐短板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空间。海南全省    家民营企业,面临着新的成长、壮大发展机会,切实履行责任,抓住发展机遇,将真正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作者吴厚昆:海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永久荣誉会长,海南省法学会理事,现代海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欧阳雪】

辽宁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营商环境“服务包”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鞍山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近日,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推出了17条举措,为企业送上了营商环境“服务包”。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关于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政务、监管、执法三个方面展开。

成都金堂县工商联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沙龙:搭建沟通桥梁 激发民企新活力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张耀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商联(总商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举办“金融赋能·资产增效”企业家座谈沙龙。县人社局、县政管审批局、县总工会协办,共计50余名企业家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活动第一阶段,召开金堂县总商会妇女联合会选举大会

法理情融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路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国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与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构筑了法治根基。本文从现实意义、现状挑战及创新路径三维度,系统阐释以"法理情"理念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逻辑。

徐家力: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服务、建议良性循环

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与恳谈会,既是对中央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对 “法治兴则经济兴,法治强则经济强” 规律的深刻践行。

黄凤荣:公益之路行则将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久久为功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不良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杜兆勇: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本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杜兆勇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营商环境的瓶颈与司法救济的出路》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一、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瓶颈必须突破,商事主体的价值必须重构,建立高于民事主体之上的法权体系,才能迎来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数千年历史是

鲍世超 :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

11月1日,(首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山东企业商会副会长、心海集团董事长鲍世超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法治为基 商业有序 | 司法保障下的企业实践和价值创造》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国家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辽宁法院推进行政审判改革 年均受理行政案件2.74万件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系统年均受理各类行政案件2.74万件。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在监督支持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推进法治辽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辽宁高院多年来主动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建立政府决策合法性评估协调机制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央把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及相关国家机关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成立了“营商环境局”,

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启事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常年征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经典案例”。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研讨、关注典型个案公示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密切呼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优秀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深入解析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全力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遭遇的重大典型案例,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代理服务的重大疑难案例,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专

公益志愿者招募启事 -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益)大讲堂

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法治犹如一座灯塔,为各类市场主体指引方向,确保其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关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一个法治化水平高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

浙军问鼎!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决赛浙江双第一斩获团体桂冠

浙江省代表队以初赛、决赛双项第一的绝对优势,从全国8个省市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彰显了浙江在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硬核实力。本次竞赛作为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核心活动,采用线上初赛+现场决赛两阶段赛制。初赛阶段,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精心组织、全省联动,通过线上竞答以

株洲渌口区自然资源局:“三日一会”机制奏响营商环境优化强音

创新打造的“三日一会”工作机制(涵盖亲商助企日、民情接待日、项目攻坚日以及现场业务会),已然成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一机制凭借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策略,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内部流转决策升级为现场决断落实。同时,对所有事项开展持续回访与跟进,实施闭环跟踪管理,全力保障各项决议能够落地生效,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