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儋州市,是海南省地级市,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全市共辖1个街道、16个镇,总面积3398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儋州市常住人口为954259人。
儋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北至省会海口市130公里,南距三亚市280公里。儋州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均在其境内。
儋州是海南最早设置行政建制的地区,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在此设郡。儋州市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百强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网民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城市”等称号。
2016年12月,儋州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10月,儋州市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20年,儋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59.41亿元。
2021年6月4日,儋州市列入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历史沿革
先秦,儋州,古称“儋耳”。先秦时代为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秦朝,象郡之外徼,又为离耳国。一名儋耳。
汉朝,元封元年,得海上大洲,始设儋耳郡。领县二至来、九龙。始元五年,省儋耳并入珠崖郡。初元三年,并罢珠崖。永平十八年,儋耳降附,以潼伊为太守。
三国,吴赤乌五年,讨平儋耳珠崖,以珠崖郡于徐闻。
齐朝,属越州。
梁朝,大同中,置崖州于废儋耳之地,即今儋州。
陈朝,崖州仍梁制。
隋朝,大业三年,改崖州为珠崖郡,又折崖之西南地,置临振郡。
唐朝,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儋州”。唐朝乾元元年,复为儋州。
五代,南汉儋州仍唐制,废富罗县。
宋朝,儋州。熙宁六年降为昌化军。端平二年,改为南宁军。
元朝,南宁军,属琼州。
明朝,儋州,洪武元年为南宁军,仍属广西。寻废军号,复为儋州,仍领三县属广东。三年,以属琼州府,十九年以感恩改属崖州。
清朝,清初琼府管州三,县十。儋州、崖州、万州。
中华民国,民国均设州为县。又称儋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海南解放至1992年,儋县建制没有改变。
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儋县,设立县级儋州市。
2008年7月,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决定,儋州履行地级市权责。儋州被明确定位为西部中心城市。
2015年2月19日,经国务院(国函〔2015〕41号)批准,撤销县级儋州市,设立地级儋州市,以原县级儋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地级儋州市的行政区域。
2021年6月4日,儋州市列入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行政区划
儋州市共辖17个乡级行政区,包括1个街道、16个镇,分别是三都街道、那大镇、和庆镇、南丰镇、大成镇、雅星镇、兰洋镇、光村镇、木棠镇、海头镇、峨蔓镇、王五镇、白马井镇、中和镇、排浦镇、东成镇、新州镇,其中三都街道由洋浦经济开发区托管。儋州市人民政府驻那大镇中兴大街中1号。
地理环境
儋州市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北部湾之东畔,地理坐标为北纬19°11′~19°52′,东经108°56′~109°46′。东邻临高县、澄迈县,南至白沙县,东南交琼中县,西南与昌江县接壤。北部和西部濒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民主共和国隔海相望(约160海里之遥),总面积3398平方千米 [2] ,折合为4897768市亩,其中陆地面积4663540亩,占部面积的95.22%;水域面积234227.8亩,占总面积的4.78%;总面积占全省面积9.6%。
地形地貌
儋州市大约以北纬19°40′为界,南部属印支穹窿构造,形成波状低丘陵,主要露出中生代第二期侵入的花岗岩、寒武系陀烈群变质岩、白垩系板万群和少部第四纪海相地层。南部有铁、锡、水晶和石灰石等矿藏。北部属雷琼沉降带之南端,形成缓坡阶层。主要露出新生代晚期喷出的玄武岩和第四纪海相地层。第四纪海相沉积层有褐煤、石英砂、油页岩和重晶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地处海南岛西北部丘陵地带,地形以丘陵为主,丘陵占全市面积76%,平原台地占23.6%,山区占0.4%。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下降,东南高、西北低,南部和东南部属低丘陵区,地面标高100~200米,13座500米以上的山峰分布在这一带。北部和西北部属滨海平原台地和火熔岩台地,较平坦,高5~100米,海岸线225公里,曲折绵亘。主要海岸港口有洋浦港、干冲港、白马井港、排浦港、海头港、新英港、峨蔓港、泊潮港等。沿海海域有潮涨而没潮汐而现的磷枪石岛。
河流
儋州市径流由降水供给。汛期5~10月是径流量最大的丰水期,旱季11月~次年4月是径流量最少的枯水期。径流由南向北及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南的12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北的300毫米。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现在8~10月,一般洪水出现在5月、6月和11月。河流最大流量、最小流量的比值和洪枯水位的变幅相当大。北门江下游地区的蚂蝗岭和水井岭有水土流失现象,其余绝大部分地区地面植被良好,极少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较少。
气候
儋州市处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岛内中部隆起的五指山脉的阻隔,处于背风面,又濒临北部湾,故又有独特的小气候。全年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每平方厘米110~130千卡。南部山区较少,每平方厘米约110千卡;西部沿海最多,每平方厘米130千卡左右。夏季太阳辐射量最多,占全年辐射量的31%;春季次之,占28%;秋季占23%;冬季最少,占18%。然而,即使是冬季,南部山区每平方厘米20千卡的太阳辐射量仍能满足热带作物生长的需要。各地年雨量900~2200毫米,年均1815毫米,大部分地区达1500毫米以上。各地年平均风速1~4米/秒。南部山区年平均风速小于2米/秒,中部丘陵地区年平均风速2.0~2.9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儋州市多年(1953年~1980年)平均降雨量为1815毫米,年平均径流深579毫米,年地表径流量18.9亿立米;水量较丰富,能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地下水资源占全市水资源总量15.8%。地下水动储量11.46亿立米,理论可开采量2.42亿立米。地下水分为北部雷琼沉降带自流水盆地区和南部印支穹窿隙潜水及孔隙潜水区。北部的地下水类型有河流冲积层孔隙潜水、海滨堆积物孔隙潜水、玄武岩内裂隙潜水和新四纪承压水;南部的地下水类型有上白垩系孔隙及裂隙潜水、侵入岩类的裂隙及孔隙潜水和寒武系的裂隙及孔隙潜水。径流天然总落差643.8米,最大天然落差180.7米。
植物资源
儋州市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无患子科、楝科、番荔枝科、梧桐科、蝶形花科、棕榈科和龙脑香科等热带植物。此外,樟科、大戟科、桃金娘科、禾本科、蕨类和水生藻类也较多。据初步统计,市内植物有644种,隶426属128科。天然林树种有530多种。其中珍贵木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银珠、苦梓、油楠、红木罗、鸡占、胭脂、花梨和白格等20多种;主要乔木树种有黄杞、黄樟、香樟、红桐、香槁、黄桐、沉香、枇杷、黄牛木、三角枫和黄胆等450多种。人工林树种有窿缘桉、桉、木麻黄、台湾相思、非洲楝、大叶相思、银合欢、加勒比松、鸡毛松、南亚松、湿地松和樟等。
动物资源
儋州市境内兽类有野猪、黄猄、兔、金钱豹、刺猬、果子狸、包公狸、猫花狸、水獭、水鹿、穿山甲和猕猴等,蛇类有蟒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乌蛇、竹叶青蛇和过山龙蛇等。其中水鹿(俗名“山马”)、穿山甲、蟒蛇和猕猴等10余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野禽有山鸡、鹧鸪、毛鸡、斑鸠、猫头鹰、鹭鸶、野鸭、乌鸦、鹰、啄木鸟、燕子、杜鹃、画眉、鹦鹉和八哥等数十种。其中画眉、鹦鹉和八哥是出口创汇的观赏鸟。两栖动物有金钱龟、水鳖和青蛙等。
海产资源有红鱼、石斑鱼、马鲛鱼、乌鲳、白鲳、海鳗、红三、带鱼、鲨鱼、海鲶、鲔、宝刀、马六甲鲱鲤、五刺银鲈、长尾大眼圈、长刺圈、鱿鱼、墨鱼等鱼类600多种和带子、龙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青蟹、梭子蟹、海蛇、海参、海龙、海马、文蛤、泥蚶、毛蚶、扇贝、花蛤、珍珠贝以及藻类江蓠、昆布和海胆等100余种。其中白蝶贝是生产名贵珍珠的贝类,洋浦至排浦一带海域被省水产厅划为白蝶贝自然保护区。淡水水产资源有鲢鱼、鲤鱼、鳙鱼、草鱼、罗非鱼、塘虱鱼、鲫鱼、斑鱼、泥鳅、鳝、水龟、鳖和蚌等。
矿产资源
儋州市境内主要矿藏有10多种,其中长坡褐煤储量1.58亿吨,长坡油页岩28.3亿吨,光村石英砂0.85亿吨,兰洋重晶石42万吨,兰洋、八一、侨植的石灰石2.3亿吨,海头、南丰、兰洋、那大等的花岗岩100亿吨,峨蔓笔架岭的火山灰1.8亿吨,天然矿泉水储量日产运4400吨。此外,金、银、锡、铁、铅、钛、锌、钨、石油、钽、铌和水晶等藏量也不少。长坡镇、东成乡的褐煤属中型矿床、油页岩属大型矿床,有开采价值。锡矿多为矿化点。已发现的矿化点有那大镇的大宝山、兰洋镇的美元岭、大芒排和莲花岭。石灰石开采量很大,属大型矿床,市境内有石灰窑100多个,年产生石灰8000多吨。
人口民族
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不含洋浦)225703户,户籍总人口973949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13966人,乡村户籍人口659983人。其中,男性518714人,女性455235人。 [2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儋州市常住人口为954259人。
儋州市民族众多,有汉族、黎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3%,黎、壮、苗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
经济
2020年儋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4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03亿元,比上年下降0.5%;第二产业增加值31.81亿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工业增加值13.64亿元,比上年下降6.7%,建筑业增加值18.21亿元,比上年下降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8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8.7%、8.8%、52.5%。
2019年,儋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工业增加值1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建筑业增加值22.78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8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5%、10.6%、51.9%。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065元,按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为5663美元,比上年增长5.6%。
2019年,儋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0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税收收入12.54亿元,比上年增长0.2%;非税收入8.05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20亿元,比上年增长6.2%。民生支出86.6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
2019年,儋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6.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6.0%;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3.5%;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7%。
2019年,儋州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12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78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2元,比上年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总面积44.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总面积32.1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