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家辉在参加日前举行的海南省政协会议分组讨论时表示,海南自建省以来,从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默默无名的省份,经过三十余年奋斗,变身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直至现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为全国乃至全球所瞩目。海南省的公立医院在这个过程中,为海南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海南大健康产业的兴起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尤其是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海南省公立医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王家辉以当今的实际情况为基准,提出海南省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改革思路。
一、海南省公立医院面临的困境
1.历史债务造成医院运营困难。以我省的公立医院为例,长期以来,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软硬件设施的改善、人才的引进,投入主要靠医院自筹资金解决。为了体现其公益性,药品、耗材实行零加成,医疗服务价格不靠市场调节,同时要发挥国家公共事件防控工作的主力军作用。然而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导致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债务问题,运营面临巨大挑战;
2.体制限制了公立医院在康养和技术转化方面的能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原创的康养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需要大量的医疗、护理、营养、保健专家为大健康产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公立医院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专业水准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体制的限制,公立医院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3.僵化的管理体制使公立医院难以发挥其活力。公立医院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其公益性。但行政化的过度干预,在经营和人员管理方面容易造成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其活力;
4.学科建设和平台搭建的不足制约公立医院的发展。多年来,省人民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协同不够,高水平平台搭建不到位,导致创新转化研究严重不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困难,医疗水平的提升也受到制约;
5.作为事业单位无法享受自贸港优惠的税收制度。目前,按照海南自贸港的政策,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享受主体是企业,而科研院所、高校、事业单位等也存在大量进口设备采购需求,但均受非企业身份限制导致无法享受优惠;
6.现有的招投标采购模式严重制约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公立医院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采购大量的设备和耗材,加强监督和审计,规避廉政风险毋庸置疑是必要的。但是,过于繁琐的监管过程,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尤其是新设备的使用和新技术的应用,难以跟上自贸港建设的效率。
二、建议在加强党的领导和群众监督的前提下,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以适应自贸港建设的需求:
1.建议省委省政府在政策法规框架下,帮助其摆脱历史欠账,更好地服务于自贸港建设;
2.允许成立公司或在法律框架下与公司合作,即可在市场化模式下提升其康养和技术转化能力;
3.公立医院要加强党的领导下,坚持其公益性,同时还要参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体制和机制;
4.各级政府在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方面,给予更多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5.企业化运营的公立医院能够享受“零关税”政策,节约40%的财政开支,释放公益医院更大的潜力,服务社会,改善民生;
6.建议在加强监督和审计、规避廉政风险的基础上,简化招投标流程,以结果为导向,提高招投标效率和效益。
王家辉还对海南的人才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在全省范围内,改善人才的人文环境,更应做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尤其是人格的尊重,使真正的人才感受到内心的温暖和幸福感,愿意倾其毕生,为海南未来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将人才的鉴别工作放在人才工作的首位。主要领导要清楚本单位本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除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需要将高学历、高职称及学术头衔作为门槛,并进一步考核其以往经历、能力、人品等之外,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不必将学历要求定得太高,而更应重视其能力及人品。换句话说,能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各个单位和部门更应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论是原有人员,还是近期引进的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对于现有人员提供更多的进修和提高的机会,使各单位形成积极进取的风气。
四、加强各单位的平台建设及团队凝练,使人才有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并有强烈的归属感;通过团队的作用,人才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
五、修订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标准,本部门、本单位人才工作作为硬性标准,甚至一票否决制,对于压制人才、破坏人才制度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责;领导干部与专业无关的岗位,学术成果不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防止权力干预学术,使专家人才获得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信息来源:海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戴冠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