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财政部谈瑞幸造假:绝不让财经纪律当“稻草人”
坚持“强穿透、补漏洞、用重点、正风气”,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绝不让财经纪律当“稻草人”。
国家发改委约谈提醒重点化肥企业:不得囤积居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会议,约谈提醒部分重点化肥企业,化肥企业提高站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依法合规有序经营,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或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商家成为“颜值控” 过度包装“盒”去何从?
礼盒容积是商品体积的数倍、包装袋比里面的商品还多……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虽然简约风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但随着电商物流迅猛发展,过度包装在一些领域有所反弹。

快递选择权何时“回归”网购消费者?
目前消费者快递服务选择权普遍缺失,其根源在于背后的“包邮制度”,导致了网购供应链成为电商平台、网店商家和快递公司三者之间的“平衡游戏”。
农药当成“毒鱼药”卖?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线上销售乱象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宣称可以“彻底毒杀”鱼塘中杂鱼、虾蟹、鳝贝等水生物的“清塘”产品。
中消协:上半年虚假宣传、培训贷成校外培训投诉热点
28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虽然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顿工作,但消费者投诉依然突出。

APP开屏弹窗骚扰用户问题“回头看”:14款未严格整改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28日发布关于APP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问题“回头看”的通报称,检测发现,14款APP未严格落实整改要求,上述APP应在8月3日前完成彻底整改工作。
直播带货虚构流量、雇专业刷手…… 10起“刷单炒信”案例被曝光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8日公布了10起第二批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涉及四种不同类型的刷单方式,对“直播带货”中虚构关注度、流量


客服主动给你双倍赔偿?小心“馅饼”变“陷阱”
如果有自称是客服的陌生电话,异常热心地向你提供售后退款服务,您可要提高警惕了,这很有可能是打着退钱幌子的骗局。近日,来自四川省的钟先生就吃了亏。
酒店平台价格监管需加强
如今,不少网络平台提供酒店预订服务,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外出旅行。但有消费者发现,同一家酒店客房在不同平台上价格不一样,跟酒店直接办理入住的价格有时也不一样。
一些年轻人青睐临期食品 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原标题:一些年轻人青睐临期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障“这家店离地铁很近,我下班回来经常顺便进来逛逛,虽然许多食品已临期,但和正价商品比折扣力度很大,品类也挺多,挺划算的。”像张玲(化名)这样顺便进店随意挑选喜爱的折扣食品的年轻人很多。

监管举措接力出台 快递价格战有望进入放缓阶段
从直接送货上门,到放快递柜、快递驿站、代收点,虽然快递量飞速攀升,但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员派费下滑、企业业绩承压。
工信部:整治应用软件启动弹窗欺骗误导用户等问题
工信部在前期APP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互联网行业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决定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监管层释放深化绿色金融布局“强音” 引导长期资金入场
今年下半年,金融管理部门在绿色金融方面还有哪些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如何看待传统高碳行业风险敞口,相关信贷政策是否会变?

儿童化妆品市场日益火热 加大对儿童化妆品的监管力度
四川成都市读者杨女士近日来信反映,年仅5岁的女儿受到电视剧、动画片等影响,要求购买一套儿童化妆品。但是,她对市面上销售的儿童化妆品质量和安全性存疑,不知该如何处理女儿的这一要求。
快递包裹被当作盲盒出售 上面的个人信息谁来保护?
近来,在一些电商平台,由多个未拆封快递件组成的快递盲盒受到一些消费者追捧。本该由买家签收的快递件为何会成为盲盒被上架?

跳不过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 92.7%受访者感到困扰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形形色色的手机App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手机App广告却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这伙骗子盯上的不是钱,是微信号
以做任务发红包或送游戏皮肤为诱饵,骗取7200余个实名注册的微信账号,转手卖给他人获利120余万元,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
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落地全国首份登记注册指引出炉
近日,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发布《深圳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登记注册事项工作指引》(下称《指引》),对深圳保险业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明确了政策要求和导向,简化了登记注册流程。
监管再出重拳“打分评级”护航金融消费
维护消费者权益金融监管部门再度“重拳”出击。为进一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切实维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