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推介会上,浙江省平阳县委书记马永良侃侃而谈,为“平阳黄汤”的百年回归、品牌重塑卖力“吆喝”。
马永良介绍说,“平阳黄汤”采自平阳县南雁荡山区良种茶园,这里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森林密布,常年溪流潺潺、云雾缭绕,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该茶主要选用从本地群体中选育成的茶树良种——平阳特早茶鲜叶为原料。每年惊蛰前后,选采初展嫩芽,芽叶形状、大小、色泽一致。严格做到“四不采”,即无芽不采、虫芽不采、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全国茶树育种权威、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认为“该品种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具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
据了解,“平阳黄汤”独特的韵味来自其精湛的闷黄工艺,视天气和鲜叶老嫩程度,历时48-72小时不等,最多需经“九烘九闷”精制而成。在黄茶中,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的“三黄”特征享誉茶界,闷黄时间最长,黄变程度最充分,品质最佳。解放后,“平阳黄汤”因多种原因停产,并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其加工工艺逐渐失传。此后的数十年,“平阳黄汤”几乎销声匿迹。20世纪80年代,平阳县茶叶技术人员与茶企通力合作,多方寻觅,潜心挖掘,终于使“平阳黄汤”工艺焕发新生,特别是近几年,“平阳黄汤”的产业化、品牌化趋势更加明显。
“现在平阳县的山间地头,到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园。”马永良在推介会上介绍,平阳县茶园总面积已达3.2万亩,茶叶总产量680吨,茶叶综合产值超亿元。近年来,该县还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强原产地保护,实施“母子品牌”战略,把“平阳黄汤”作为区域公共“母品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鼓励生产企业打造“子品牌”,立体化做大做强“平阳黄汤”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