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黑龙江拜泉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中经联播讯(魏伯勤 通讯员 王克俭 王昊)今年以来,拜泉县委、县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以实干促发展,以实抓促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11.jpg

打破思想桎梏,坚定改革创新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拜泉县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振兴发展之路。

推行土地托管,蹚出农业新路径。拜泉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整合土地、机械、农资等生产要素,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2年,拜泉全县依托111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土地全程托管面积53.9万亩,托管农户达8574户,逐步走上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径。

12.jpg

推广孝心养老,弘扬文明新风尚。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拜泉县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把农村老人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纳入村规民约,深化推行“一交纳三补贴”孝心养老模式(即子女交纳赡养费,给予老人政府补贴、社会捐助补贴、光伏收益或产业收益资金补贴),设立孝心养老公益金,依法引导敦促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2022年,动员农村老人子女交纳赡养费4730万元,发放补贴443.74万元,受益农村老人25324户39296名,“孝心养老”模式被国家扶贫办列入典型库。

13.jpg

推动电商经济,打造发展新极点。拜泉县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产业,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的机遇,打造“泉豆逗”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乡村振兴微工厂,开展了“2022年拜泉县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会”,不断推动电商产业融合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利用电商开辟农村发展新途径。截至目前,全县186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已经全部建立,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14.jpg

守牢防贫底线,巩固脱贫成果

拜泉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以防贫监测为抓手,以有效帮扶为重点,以稳定增收为根本,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抓实防贫监测,消除返贫风险。拜泉县着力建立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在充分利用部门推送预警、乡村干部排查、农户自主申报三种监测路径基础上,设立县级防贫监测热线,农户可通过拨打热线电话直接进行申报。年初以来,行业部门共计推送预警信息9246条,召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会商会议2次,乡村干部每月进行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2次,受理省“一键申报”小程序108条、防贫监测热线17条,共计新纳入监测对象11户20人。全县现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5户56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16.jpg

落实帮扶政策,兜牢民生保障。拜泉县着重强化完善“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增量变量解决机制,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农村供水工程36处。补助春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助2372人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学生零辍学。补助春季“雨露计划”中高职在读学生833人。健全完善住房安全常态化排查机制,改造农村房屋499户。享受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政策7287人次,签约服务脱贫人口44373人。脱贫人口新纳入低保436人,新纳入五保41人,共发放临时救助484笔。

夯实增收基础,拓宽致富路径。拜泉县在全面摸清脱贫群众收入情况基础上,逐户分析研判、研究确定增收举措,2022年,全县脱贫家庭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速可达13.96%。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发展模式,带动脱贫人口12829人,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新发放帮扶小额贷款231笔703万元,有效助力脱贫群众自主发展生产。规模发展就业帮扶车间,扶持就业帮扶车间29家,正在培育3家,带动脱贫劳动力335人。深度开发护路员和家政服务组等公益岗位1244个,农村公益岗位在岗人数达到7206人,户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持续开展消费帮扶,全县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开展消费帮扶金额达103万元。

15.jpg

围绕发展主线,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拜泉县顺应时代发展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速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现代化水平,奋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聚力产业振兴,提升发展活力。拜泉县将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根本措施,大力培育食用菌、鲜食玉米等产业。着力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生产基地,建设食用菌大棚2324栋,建立食用菌研究院和产业园各1处,年均产值实现2.5亿元以上。从挖掘农村庭院资源入手,以鲜食玉米为切入点,推广小院经济5.2万亩,户均增收近千元。全县99座光伏电站发电量实现收入1510.29万元,带动脱贫人口9234人。

17.jpg

发力乡村建设,拉近城乡差距。拜泉县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年初以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65公里,改造农村客运公交线路27条。全县16个乡镇19个卫生院全部开通远程医疗服务。稳步推进“厕所革命”,采取接入城镇管网模式改厕805户。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四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无害化处理垃圾2259.86吨。在原有2处乡镇污水处理厂基础上,新开工建设4处,进一步提高污水治理效能。完成村屯绿化面积1125亩,绿化规划71个村129个屯。

着力示范引领,打造发展样板。拜泉县坚持把示范村创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五种示范类型,采取优中选优的原则,在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年初以来,拜泉全县16个示范村已投入建设资金964.9万元,其中部门投资697.3万元,乡村自筹267.6万元,示范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更美丽,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富足,为其他行政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样板。

信息来源:中共拜泉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欧阳雪】

云南姚安:现代化灌区浇出“幸福花”

清晨的姚安花卉基地,滴灌管道精准地将甘露送入花朵根部,花农们熟练地采摘、剪切、捆扎。这批带着露珠的鲜花,几小时后就将出现在拍卖市场,踏上通往各地的旅程。

湘潭县全面启动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日,湘潭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启动。此次共覆盖全县17个乡镇、181个村,着力推动“粮田”向“良田”转型升级,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筑牢根基。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湘潭县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此

仝志辉:以学术实践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探索永泰旅居康养新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长卷中,总有一些身影深耕不辍,以学术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田野间书写发展答卷。即将举行的首届福建旅居产业发展研讨会的演讲嘉宾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仝志辉便是这样一位行者,他常年穿梭于阡陌之间,将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扎根大地,让学术智慧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全国征集“福建旅居”品牌标识与口号:塑特色IP 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

日前,福建省旅居产业品牌标识(Logo)与宣传口号全国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塑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旅居品牌形象,推动旅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助力福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旅居产业 乡村振兴新引擎近年来,旅居产业作为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湖南沩山镇精准发力,全方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精准施策为笔、以务实举措为墨,全方位筑牢防返贫防线,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出一幅民富村美、和谐发展的乡村新篇。精准监测,筑牢防返贫 “压舱石”防返贫监测帮扶是巩固成果的核心防线。醴陵沩山镇持续深化 “一户一画像” 工作,精准描摹每一户困难家庭的收支状况

湖南凌云村:实干笃行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村支两委携手全体村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与温暖情怀。便民新村部:开启服务新征程凌云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00余人,党员达80名。

文艺赋能乡村,红色文化铸魂 - 茶陵县文联高陇镇采风活动纪实

茶陵钟灵毓秀,自古为人文鼎盛之地,“洣水汤汤孕文脉,云阳巍巍铸风骨”,红色基因与人文底蕴在此交相辉映、绵延不绝。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红色文化扎根乡村,充分释放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凝聚与价值引领作用,11月8日,茶陵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精心组织县作家协会20余人文学采风团,赴高陇镇开

黄陂田村“小三园建设”: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秋雨绵绵寒意浓,实干奋进暖民心。近期,株洲市仙庾镇黄陂田村的田间地头与房前屋后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支村两委的精心组织与广泛发动下,村民们积极响应“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号召,以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投身建设,众人协力拉砖运料、清理整治,有条不紊推进“小三园”建设工作。“小三园”不仅让村子变美了,更让咱农民的心里变暖了。过去房前屋后要么杂草丛生,要么杂物乱堆。如今不一样了

立冬闽乡:前坑米香“她”力量绽放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点火、熔糖、熟糯米入锅、翻炒、出锅,在簸箕上压匀,稍作冷却,手起刀落,“咔哧”声中,一大块米香被精准地切割成大小匀称的方块。“香!太香了!”评委们边吃边笑着称赞。新鲜出炉的米香热气腾腾,瞬间成为全场焦点。专业评委与乡亲百姓们争相取食,配上一杯清茶,入口是满嘴的香、酥、脆、甜。

以“三乡”视野破局 福建探索构建乡村振兴引才兴村新机制

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陈金新 通讯员 张培奋)10月30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福建省乡村振兴机制创新探讨”主题沙龙在福建省委党校举行。该会常务副会长陈元邦《以“乡村、乡民、乡业”视野思考乡村振兴运行机制》的主题发言,深刻剖析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以“乡村、乡民、乡业”三位一体的发展视野,构建人口向乡村流动的长效机制,为福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现实困局:人口外流致乡村活

周宁紫云村:乡村CEO赋能 24℃山城绽放农文旅融合“银发经济”新光芒

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的群山之巅,海拔约1200米的紫云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东屋脊。作为宁德市首批乡村CEO的派驻村落,这里不仅以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和夏季24℃的凉爽气温成为天然避暑胜地,更在乡村CEO的专业运营下,凭借红色底蕴与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霜降油茶满枝头 镇头镇“铁杆庄稼”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霜降时节,油茶果迎来了采摘黄金期。10月21日,在浏阳市镇头镇土桥村,清晨的山间还浮着薄雾,村民阳先生和妻子已经背着布口袋走进油茶林。他们弯下腰,拨开浓绿的枝叶,将一个个成熟的油茶果摘下。“今年果子结得密,是个丰产年。”阳先生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绿意葱茏,深绿色的枝叶间,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散落在林间,挎着布袋、提着桶子,动作麻利地采摘、装袋、搬运。山路上,不时有摩托车

金融活水润攸州 | 攸县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每一寸乡土,都沉睡着渴望拔节的发展种子;每一双眼眸,都映照着期盼丰盈的岁月年轮。当现代金融的甘霖,穿透信息壁垒的厚茧,顺着乡土的脉络缓缓浸润,那些深埋的种子便挣破土层,在时代春风里舒展枝叶,终成一片缀满希望的黄金原野。——题记一、沃土之渴:乡土间的金融沉默湘东腹地,罗霄山脉中段,洣水如练环绕着古称“攸州”的这片土地。千年农耕文明在这里沉淀下温润的底色,却在现代

云端草原引客来 跨省旅游掀热潮:南岭镇铺展文旅发展新图景

以“红色+生态+康养”的多元姿态,成为福州都市圈文旅版图的亮眼新星。这里平均海拔345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9%,6500亩大姆山高山草场铺展如画,18.6公里五环步道串联山水人文。国庆黄金周期间,这片“云上草原”再迎旅游高峰,近十万人次的客流中,外省游客占比达近四分之一,彰显出强劲的跨省辐射力。▲大姆山草甸▲大姆山

政媒网三方联动 岫岩公益直播破解软枣猕猴桃滞销难题

近日,一场由本地网络主播“岫岩小胖”林佳荣发起的公益直播助农活动在万客来商场前开启,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助力解决辽宁岫岩龙潭镇种植户薛雨面临的优质软枣猕猴桃滞销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及时化解了果农的燃眉之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