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体小组“抵制美国商品”制作的海报 “抵制美国商品”小组
中经联播综合讯(褚新兵 刘莎莎 李小飞 )一场自下而上的"抵制美国货"运动正在欧洲大陆蔓延。法国民间近日在社交媒体组建的"抵制美国:购买法国产品"群组,短短时间内吸引超1.3万参与者,而北欧地区的类似群组更呈现爆发式增长——丹麦语群组成员突破6万,瑞典语群组达4万,芬兰本土论坛相关讨论已收获400余条支持性回复。这场席卷欧洲的民间运动,正从餐桌上的可口可乐到公路上的特斯拉汽车,全方位重塑消费选择。
在巴黎街头,消费者们开始用本地气泡水替代百事可乐,在婴幼儿用品货架前仔细核对"帮宝适"的原产地标签。哥本哈根超市里,零售巨头萨林集团已对美国商品进行特殊标记,赫尔辛基市民在论坛分享如何用北欧流媒体平台替代奈飞。数据显示,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遭遇滑铁卢,1-2月法德等国销量同比腰斩,分析指出这与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引发抵触情绪密切相关。
这场运动正从消费领域向商业决策延伸。挪威哈尔特巴克燃料公司宣布暂停向美国海军供油,瑞典科技企业集体迁移至法国云计算服务,更有企业主在社交媒体坦言"中国AI比美国更可靠"。北欧民众态度出现历史性转变,《乡村未来》报民调显示50%芬兰人不再信任美国,这与冷战时期北约创始成员国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深层危机源自大西洋两岸的结构性矛盾。特朗普政府近期威胁加征关税、强推军费摊派、干涉欧洲内政等系列操作持续发酵,特别是美国领导人多次宣称要"控制"格陵兰岛的言论,彻底点燃北欧民众怒火。挪威《晚邮报》尖锐指出,跨大西洋同盟正从内部瓦解,而美国当局的"菜单式外交"——将盟友视作可交易商品——加速了这种离心趋势。
从巴黎街头的购物车到奥斯陆的企业董事会,欧洲社会各阶层正用行动重新定义对美关系。当半数芬兰民众对星条旗失去信任,当丹麦超市开始标记"美国制造",这场始于民间的抵制运动已超越商业范畴,演变为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美欧信任危机。在布鲁塞尔政要们仍在权衡外交辞令之际,欧洲民众似乎已用钱包投下了具有历史重量的选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