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8月13日中山讯(孙乙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实现中国梦,必须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中经联播记者近日专访中华道医“帝王功”第65代传承人吴武征和中华杨公(筠松)堪舆地理学第38代传承人李祖瑜。

吴武征简述了中华道家文化中的养生强体之“帝王功”。他认为,“帝王功”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强身健体。作为普通人坚持练习可期望打通经络、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愿景。而要研究和发扬这种传承了数百年的文化现象,我们需要去粗取精,融入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作为第65代传承人,我责无旁贷”,吴武征说。
李祖瑜介绍《易经》和堪舆地理学的起源。《尚书》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司马迁的《史记·日者列传》中也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乎?……堪舆家曰不可”的记载。
李祖瑜说,易经做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基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从规划布局到结构演算,从建筑艺术造型、色彩搭配到建筑的内在功能布局,经典建筑无处不沉淀着易经文化的智慧,并闪耀其哲学思想的光芒。
李祖瑜说,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宫殿、陵寝、寺庙、房屋建筑、墓穴建筑和水利建筑,以及普通的村落民宅,无一例外地打上了易学的烙印:朝向、气流、近水、方正之基本原则和要素。在星象、地理、五行平衡、太极阴阳等等最终完美表达于整个项目,各个建筑群体与地貌及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创造了无数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不朽佳作。如北京故宫、赵州桥、苏州园林……处处闪耀着易经文化智慧的光芒。在中国历代《县志》编修中,开篇就是《堪舆篇》。由此可见,堪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李祖瑜认为,将《周易》智慧和堪舆地理学即时空生态环境学理论融入到规划建设设计中,从大到城镇、乡村和园区的规划,小到办公场所与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依据客观的山形水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从外局大太极、中局中太极和内局小太极,步步递进,在相对条件下实现最大限度的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空生态环境,这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