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9月14日北京讯(李新民 王硕新)明日(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将正式施行。这部历时三年修订、经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法规,标志着2.1亿城镇租房人口(其中一线城市租房占比超40%)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租房时代,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新阶段。
三大核心突破直击行业痛点
居住安全硬约束: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要求租赁住房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燃气等强制性标准,单间租住人数及人均面积须符合地方规定。此前“串串房”(劣质装修房)、“隔断房”乱象将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
交易透明化机制:强制要求租赁合同备案,出租人未备案时承租人可自行备案,备案不收费且关联居住证办理、公积金提取。2024年北京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因合同纠纷导致的租客押金损失案例同比下降37%,新规将进一步推动租金透明化。
全链条监管闭环:建立“市级租金监测+跨部门联合执法”体系,住房租赁企业须设立资金监管账户,经纪机构发布虚假房源将被处2万-10万元罚款。上海2024年已试点“租金参考价”制度,重点区域租金波动控制在5%以内。
市场变革进入“倒计时”
据住建部披露,当前我国住房租赁企业超2万家,但头部企业集中度仅54.6%。新规实施后,预计将加速行业洗牌:一方面,依赖“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的中小机构面临合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国资系品牌市占率已从2019年14%升至2025年38%,如上海城投、广州越秀等企业正加速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2024年新增开业集中式公寓超20万套,其中保租房占比近80%。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李宇嘉指出,条例通过“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平衡租购权益,例如承租人可凭备案合同办理子女入学、公积金提取,推动“租购同权”落地。但需警惕短期阵痛——部分低租金非标房源退出可能导致局部租金波动,需同步扩大保租房供给(如北京2025年计划新增15万套),并完善REITs等融资工具支持专业化机构发展。
明日零时起,住建部将开通全国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实时公示备案信息、租金水平及企业信用评级。这场涉及2亿人生活的制度革新,正以法治之力重塑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底层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