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养老诈骗案频发,涉案超20亿,近万老人遭殃
中经联播讯(李新民 王硕新)近期,全国多地接连曝出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坑老”“骗老”恶性事件,普通羊奶粉被吹嘘成“保健神品”、“理财专家”承诺稳赚不赔却致血本无归、养老机构以高息分红诱骗办卡等骗局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羊奶粉“神化”骗局:虚假宣传成重灾区
在湖北武汉,中选亿粮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赠送面条、低价购物”等手段吸引高收入中老年群体,将普通羊奶粉包装成含有“酪氨酸、粘多糖”的“神奇保健品”,宣称能“清理肠道毒素、改善睡眠”。经查,该产品实为普通食品,配料表中并无所谓“特效成分”。武汉市江岸区市场监管局介入后,该公司因虚假商业宣传和未明码标价被罚款2万元。类似案件在江苏仪征、惠州等地频发,涉事商家通过会销、免费旅游等方式夸大产品功效,诱导老人高价购买。
理财陷阱:高息诱惑背后的庞氏骗局
安徽肥东警方破获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不法分子以“公寓床位会员卡”“福禄寿至尊卡”为噱头,承诺“不入住也可获10%年息”,诱骗95名老人投入近700万元,最终资金链断裂。辽宁沈阳李某等人则以“医养结合”模式为名,通过消费卡充值、原始股转让等方式非法集资12亿元,涉及5000余名老人。此类骗局多以“高收益、零风险”为诱饵,利用老人对金融知识的匮乏实施诈骗。
养老机构分红骗局:预付卡成“吞钱黑洞”
广西贺州平桂区养老馆以“免费旅游、米油礼品”吸引老人,诱导投资“竹木厂扩建”项目,承诺月息1.5%,实则进行庞氏骗局。80余名老人投入超700万元,最终仅获少量返利,多数血本无归。湖北鄂州廖某等人更以“养老院会员卡”分级销售,承诺年化8%-11%的“福补”,吸收资金4亿元,涉及3000余名老人。
AI诈骗新手段:技术围猎空巢老人
2025年公安部数据显示,AI换脸诈骗案环比增45%,老年群体占比达38%。不法分子通过深度伪造技术冒充子女求救、伪造“名医专家”形象,或以“AI课程包教包会”“量子治疗仪”等概念诱导投资。福建南平郑某仙案中,骗子搭建临时板房伪造“在建养老院”,以“预存消费抵扣房费”为名吸收资金超2000万元,最终资金链断裂。
监管重拳出击:追赃挽损超9000万
针对养老诈骗高发态势,多地展开专项打击。辽宁公安机关侦破案件650余起,抓获嫌疑人1100余名,追缴财物9000余万元;福建推进“适老化终端全覆盖”,通过大数据比对追回违规养老金超千万。公安部提示,凡承诺“稳赚不赔”“保本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或以“免费旅游、体检”为诱饵的营销活动,均需高度警惕。
专家警示:需构建“技术+亲情”防护网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老年人应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拒绝“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子女需承担“数字反哺”责任,协助安装反诈APP、绑定“亲属卡”监控大额交易,同时通过陪伴缓解老人孤独感,避免被“干儿女”剧本欺骗。社会层面需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强化广告监测预警,推动“AI对抗AI”反诈技术应用。
目前,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部门已联合发布风险提示,呼吁老年人遇消费纠纷时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维权。专家强调,守好“钱袋子”需家庭、社区、监管形成合力,让“银发经济”回归健康有序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