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中疾控周报:春节期间疫情未明显反弹 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报》)刊登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以下简称《概述》)如此总结。

该《概述》由中国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发表。《概述》利用各省报告的监测数据,对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概述》显示,我国本轮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至2023年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放缓。

具体而言,我国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同时,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单就城市情况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至2023年1月下旬,发热门诊城乡就诊人数较峰值均下降90%以上。

全国在院患者达峰比感染达峰稍晚,于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其后在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去年12月下旬全国感染达峰,各省达峰时间不一,城乡基本同步

《概述》报告了全国感染监测数据,既有核酸检测数据,也有抗原检测数据,还有哨点社区人群感染监测情况。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

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达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23日降至最低28万人。

2022年12月9日后,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低到5.5%。

各省核酸检测阳性率达峰时间不一,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别在2022年12月14日和19日达峰;四川、重庆、湖北等15省份在12月21-24日期间达峰;湖南、浙江、广西等15省份在12月26-28日期间达峰。各省达峰后下降速度不一,目前均已降至较低水平,超过七成省份降至10%以下。

01.jpg

本文图片均为《概述》附图。

02.jpg

03.jpg

04.jpg

就抗原检测情况来看。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并逐渐减少,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

报告省份的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后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

近日少数省份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略有上升,可能受有症状人群、有暴露风险人群检测意愿更高,社区人群检测量不断降低有关,同时春节假期人群流动性增加,也可能造成部分未感染人群感染风险加大。

自2022年12月16日,在各省设立社区人群哨点开展感染情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各省各选取省会城市、一个大城市和一个县,每个省会城市至少抽样2000户(不少于5000人),每个大城市至少抽样1500户(不少于3000人),每个县至少抽样1000户(不少于2500人)。最小抽样单位为家庭,所有选定家庭的家庭成员都作为监测对象,共约42万人,主要了解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

从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2日,对哨点社区人群每周进行两次调查(共开展8轮),1月13日起,每周一次调查。日均新增阳性率(指本轮调查期间平均每日的新增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从第一轮(2022年12月16日至19日)的4.13%下降到第9轮(2023年1月13日至20日)的0.13%,第二轮(2022年12月20日至22日)最高为6.30%。其中城市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6.89%下降到第9轮的0.13%。农村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4.79%下降到第9轮的0.12%。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疫情社区人群感染水平已降至较低水平,城乡疫情走势基本同步。

全国发热门诊去年12月下旬达到就诊高峰,次月下旬大幅回落

05.jpg

《概述》显示,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及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其后于2023年1月下旬大幅回落,较峰值下降90%以上。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之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6.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其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4.6%。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之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7.0%。各省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趋势基本相近,除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外,其他省份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

《概述》还提供了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检测数据,流感样病例在2022年12月19日-25日这一周达到高峰12.1%,其后在2023年1月16日-1月22日这一周回落至2.0%。

2022年12月12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共824家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非国家级哨点医院278家)和国家级网络实验室(402家)开展了新冠病毒感染监测。

06.jpg

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ILI,Influenza-like Illness,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ILI%)在2.7%~3.6%区间波动。ILI第50周快速上升,第51周(12月19日-25日)ILI达到最高60万。

ILI%从50周开始快速上升(8.5%),51周达到最高12.1%,从52周起快速下降,至2023年第3周(1月16日-1月22日),已回落至2.0%(图2-5)。

08.jpg

从不同片区看,各片区ILI%到达峰值的时间接近,其中西南和华中地区在2022年第50周达到高峰(分别为 11.8%,9.2%);西北、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和东北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1.3%,15.3%,13.7%,5.6%,11.2%),随后持续下降(图2-6)。目前各地ILI%均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甚至更低。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全国整体在第51和52周期间到达高峰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2-7)。从不同地区来看,各地区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新冠病毒阳性率达峰时间接近,其中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2%、72.5%、58.3%、44.4%、38.4%);华东、华南地区在52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0%、68.4%),随后下降(图2-8)。

全国在院患者1月5日达峰,当月下旬明显回落

《概述》显示,全国在院新冠患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09.jpg

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24.8万人,较峰值数量减少84.8%。

10.jpg

全国在院阳性重症患者数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接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较峰值下降72.0%。

目前,各省在院新冠感染者和阳性重症患者均仍处于持续下降过程。在院阳性重症数,除广东、山东、广西、福建4个省份略超2000例以外,其余28个省份均已下降至2000例以下。

11.jpg

在院死亡病例数于2023年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896人,较峰值下降79.0%。

此轮流行株为BF.7和BA.5.2,未发现新变异株

《概述》显示,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就病毒变异监测情况来看,2022年12月12日后,各省又在3个不同地区各选择一家医院作为病毒变异监测哨点医院,采集门诊和在院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并进行序列测定。同时,在全国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开展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F.7和BA.5.2,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监测显示,我国本土病例中,BF.7.14占BF.7的96.7%;BA.5.2.48占BA.5.2的60%。《概述》总结了BF.7.14及BA.5.2.48变异株的流行情况。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6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1.3%之间,54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

13.jpg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2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BA.5.2(70.2%)和BF.7(28.3%)。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 BQ.1.1.17,4例BQ.1.1,3例BQ.1.2,2例BQ.1.8。

14.jpg

14 - 副本.jpg

就各省份情况而言,总体来看,北京和天津以BF.7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为优势株。

《概述》还总结了BF.7.14及BA.5.2.48变异株的流行情况。

根据Pango命名法的最新数据,BF.7含有4个特征氨基酸突变位点:ORF7a:H47Y、ORF1b:L238F、S:C1243F、ORF1a:V274L和一个特征核苷酸突变位点C29632T被命名为BF.7.14。测序结果表明,输入病例中,BF.7.14占BF.7的37.4%,主要集中在2022年12月,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9月25日。本土病例中,BF.7.14占BF.7的96.7%,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9月27日。

15.jpg

16.jpg

根据Pango命名法最新数据,BA.5.2含有4个特征性核苷酸突变位点:C2710T、C8626T、C16887T和T17208C的变异株被命名为BA.5.2.48。测序结果表明,输入病例中,BA.5.2.48占BA.5.2的6.2%,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8月15日。本土病例中,BA.5.2.48占BA.5.2的60%,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7月13日。(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李文闻】

科技赋能医疗新纪元!五部门联推“AI+医疗”实施意见

2030年基层诊疗将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八大场景重塑就医体验。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人工智能+医疗”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该政策以“2027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面普及”为双阶段目标,从基层诊疗到临床专科、从患

银发经济陷阱揭秘:羊奶粉变“神药”、理财稳赚成空、养老分红血本无归

全国养老诈骗案频发,涉案超20亿,近万老人遭殃,全国多地接连曝出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坑老”“骗老”恶性事件,普通羊奶粉被吹嘘成“保健神品”、“理财专家”承诺稳赚不赔却致血本无归、养老机构以高息分红诱骗办卡等骗局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羊奶粉“神化”骗局:虚假宣传成重灾区在湖北武汉,中选亿粮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赠送面条、低价购物”等手段吸引高收入中老年群体,将普通羊奶

打造“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 ,黑龙江克东县整合资源构筑服务基层新阵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克东县委社会工作部强化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服务阵地融合共建新模式,将原有职工驿站与暖新驿站两类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7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综合服务点,日前,已投入运行,24小时对外开放。此次整合建设工作中,克东县采取新建与改

11月起新车上牌免去车管所排队,线上半小时搞定

公安部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通过全链条信息共享、一站式数字化办理,实现群众购车上牌“零跑腿”。这一改革被视为公安交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杆举措,预计每年惠及超1500万车主,节约交通成本超2亿元。全链条数字化:购车、缴税、上牌“一网通办”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介绍,新措施通过“交管12123”A

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1400万人将参与“人口小普查”

以202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通过入户登记与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居住状况的最新变化,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覆盖全国所有抽中

“三亮”引领亮剑民生难题 黑龙江克山县协同发力化解不动产“办证难”

在克山县“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三亮)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县政务服务中心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动产登记窗口与契税窗口协同联动、主动作为,成功破解困扰群众多年的历史遗留房产“办证难”问题,以实际成效擦亮“三亮”品牌,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严查定点药店“阴阳价格”!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10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阴阳价格”行为进行严肃核查处置。这种“阴阳价格”行为指的是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这类行为

学校食堂食材新规出台:双人验货、校长陪餐,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采购验收工作提出明确规范。通过多人联检、源头可溯、透明公开等方式,为校园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指引》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旨在进一步

银发浪潮下的中国守护:14400万老年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床位更加充裕、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文化课程丰富多彩,中国老年人正在享受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介绍了我国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构建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成果。目前我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服务体系升级,养老

首部住房租赁专项法规明日生效!2亿租客迎“权益护城河”

标志着2.1亿城镇租房人口(其中一线城市租房占比超40%)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租房时代,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新阶段。三大核心突破直击行业痛点居住安全硬约束: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

西山区“退休一件事”专窗上线,实现退休业务一站式高效办结

西山区人社局将继续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数字赋能为支撑,进一步拓展“一件事”改革覆盖范围,提升窗口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与人性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踏实、获得感更真切、幸福感更温暖。

鞍山市2025秋季房交会将于9月开幕 多项惠民政策助力安居置业

9月4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鞍山2025秋季房交会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鞍山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房交会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正式公布本届以“好房・悦居未来”为主题的房交会核心信息。本次房交会政策优惠期为9月7日至11月10日,集中展示将于9月19日-21日在高新区万达广场举办。

医保支付大变革!复杂重症诊疗获特殊通道

国家医保新政为疑难重症打开一扇门,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可申请特殊结算,新技术应用不再“望费兴叹”。8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亮点是建立了“特例单议”机制,允许医疗机构对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申请特殊结算,为使用创新药械、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开辟特殊

教育部启动“双千”计划,离校就业小程序上线

聚焦产业前沿的微专业、直达微信的岗位推送、12万个增量岗位开发、7.1万困难毕业生帮扶…教育部系列增量政策让就业路越走越宽。8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微信即可访问。该平台基于教育背景和求职期望,为离校毕业生精准推荐匹配岗位信息,提供“不断线”就业支持。这一举措是教育部近期推出的系列增量就业政策的最新一环。

海城创新"政企研"联动模式 赋能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

辽宁海城市人社局立足局属海纳众创空间平台优势,特邀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省农业农村厅倪红涛副处长为40余家入驻企业及创业团队授课,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实操指导,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速培育“线上纳统企业”,以众创空间“孵化力”激活农产品销售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人社力量。

学前一年保教费全免!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一纸文件,千万家庭的教育账本正在改写,中国学前教育进入免费时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办发〔2025〕27号),正式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项重大惠民政策将于新学期开始时落地实施,惠及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儿童。政策明确,免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的公办园保教

辅助生殖进医保、公积金突破限缴,多孩家庭直接受益!北京发布15项生育支持新政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推出15项具体措施。政策直面低生育率挑战,在医疗、住房、托育、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及允许多子女

每孩每年3600元!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落地

惠及2000多万家庭、中央财政年支出约720亿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正式落地,为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送上“真金白银”的民生大礼包。今日(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现金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这是我国

从能办到好办快办,江西49件“事”高效落地

企业迁入从七八趟到跑一趟,“个转企”老执照秒变新公司,赣鄱大地上的营商环境变革正悄然重塑企业办事体验。前两年办业务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填表、交材料,有时还要去外地取材料,跑个七八趟才办好是常有的事。”瑞昌市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余哲感慨道,“如今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跑一趟就能办好。”他的体验背后,

海南“一件事”改革跑出自贸港加速度

集成办理460万件,31项国家任务落地,特色场景领全国之先。中午12点半,儋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依然忙碌。前来办理护照换发的林女士感慨:“以前请假办事特别麻烦,现在可以预约午休时间,太方便了!”在她身后,税务、企业登记等窗口工作人员正为提前预约的市民办理业务。这是儋州推行“预约办+延时办”服务后的常态场景,也是海南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缩影。自“高效办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