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银川: 27.4万移民搬出好光景

001(1)(1).jpg

海春龙在草莓棚里忙碌(11月16日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银川累计接收政策性移民和自主迁徙移民27.4万人,随着他们的到来,一个个移民新村、移民社区逐渐成形,一栋栋温棚拔地而起,一间间村头工厂开工投产,乡村产业多点开花,移民收入也节节攀升。如今走进这些移民新村和移民社区,只见道路笔直整洁、民居白墙黛瓦、广场人声鼎沸,一派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好光景。

今年以来,银川市按照“以致富增收为核心,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产业就业带动为突破口,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落脚点”的工作思路,坚持抓谋划促发展、抓统筹促提升、抓聚力促结合、抓重点促全面、抓督导促实效,全力推进移民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87元,高于全区1279元,继续领跑全区。

强产业稳根基 产业融合气象新

寒冬时节,西夏区兴泾镇泾河村蔬菜温棚扶贫产业园区里,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藏在叶片间的草莓鲜红欲滴,也映红了移民们的增收致富路。

村民海春龙今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尝试包棚种植草莓,虽没有种植草莓的经验,但他信心十足,“村上引入了龙头企业带着我们种,从种苗、肥药、管理各方面都提供指导,前几年种植大棚蔬菜我也积攒了一些经验,所以并不担心。”

海春龙家以前是建档立卡户,前些年由于孩子尚小,全家只有他一人能外出打工,外出务工挣的钱仅够家中日常开销。转机出现在2020年,当时村上借助项目资金建起了扶贫产业园,海春龙也回到家人身边,开始在温棚园区打工,渐渐地也学会了种植技术,于是近两年开始尝试包棚种植。

从空中俯瞰,泾河村蔬菜温棚扶贫产业园的温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泾河村党支部书记于卫军介绍,目前全村共种植温棚90栋,主要种植草莓、樱桃、鲜食番茄等特色果蔬,按照“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可带动20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就业。“种草莓投入大一些,一棚大概需要三四万元,但价格好的话卖七八万元不成问题,比种蔬菜挣得多。”说起草莓种植,海春龙头头是道。

银川是全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各个移民新村,温棚已成为移民们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围绕“六特”产业、“土特产”、乡村旅游,我市重点推进兴庆区优质蜜瓜联农带农发展示范项目、泾河村设施温棚扶贫产业园三期等产业项目16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5.7亿元。实施高质量庭院经济试点计划,确定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北村、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灵武市郝家桥镇永清村等5个试点项目,配套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资金3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支持兴建村头工厂,贺兰县金贵镇江南村、银光村村集体经济连续2年突破百万元。探索三产融合,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探索电商直播新模式,实现种植、养殖、销售一体发展,不断推动本土品牌加速“出圈”。

补短板优风貌 乡村和美更宜居

家住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的村民禹德江十分满意如今的生活,整日哼着小曲儿、骑着三轮车,在蔬菜温棚园区和家之间来回。

“刚搬来时,院子里全是大坑,村里的路上也全是沙子,你再看现在的村子,墙多白,路多干净,院子又大,住得舒服着哩。”靠着三轮车,禹德江兴致勃勃地回忆起过去的生活。

隆源村位于贺兰县西北部,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中卫市海原县,固原市泾源县、隆德县部分乡镇的移民村。从缺水的大山搬到富饶的平原,从刮风漏雨的土坯房搬进冬暖夏凉的砖瓦房,这里的村民乘着扶贫政策的“东风”,依靠山里人踏实肯干的韧劲,在这里慢慢扎下了根,他乡如今早已变家乡。

走进隆源村四队,只见村道笔直整洁,各家各户的外墙刷得白净亮堂,隆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栾习靖介绍,今年该村申请了银川市宜居宜业和美村庄项目,实施了隆源村北侧通山公路两侧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隆源村四队庄点巷道零星整治工程,隆源村一、二、三队庄点巷道道路标识标牌安装工程,其中隆源村四队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围墙砌筑、墙面水泥砂浆抹灰、墙面喷刷涂料、花池整治、人行道面包砖铺装等基础设施工程。

一番修整建设下来,隆源村四队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看我们这村庄,不比城里差吧,听说明年还要通天然气,就更方便了。”禹德江兴高采烈地说道。

村容村貌关系着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银川市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计划,2023年投资1.7亿元完成建设总量的90%。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支持国有农场补短板强弱项,安排1100万元衔接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项目11个。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移民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100%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3.3%。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移民地区共兑换积分46.3万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向好。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抓示范促提升 共同富裕步伐稳

2022年,银川市将创建“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纳入民生“十心实事”,举全市之力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提质增效。

过去两年中,随着全市在示范村(社区)集中政策、集中项目,全面强化乡村治理、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推动移民村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在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该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乡村数字化平台为载体,积极搭建“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及时掌握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在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村党支部一方面集中改造全村地下管网、隔油池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引导村民对东西走向的农家小院进行改造,建设沿街商铺,统一设计门头店面风格,通过发展服务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这里,面馆、超市、中介一应俱全,每天中午11点多,便陆续有顾客进村吃饭、休息,繁华喧嚣的声音让村庄变得生机勃勃。

在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村党支部引入宁夏绿色世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枸杞芽菜种植基地1200亩,建成占地32亩的预制菜加工厂,内置现代化生产线2条,有效带动枸杞芽菜、冰枣等特色预制产品向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真正让移民群众尝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甜头。

记者从银川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2年我市在全区率先验收命名18个致富创业有特点、人居环境有看点、基层治理有亮点的市级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兑付12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2023年则按照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继续安排1200万元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资金支持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等20个村全面提升、争创示范。目前,县级验收已全部完成,市级验收正在推进。银川举全市之力用“真金白银”为移民和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撑腰鼓劲。(银川新闻网记者 梁小雨 文/图)


【责任编辑:李文闻】

科技赋能医疗新纪元!五部门联推“AI+医疗”实施意见

2030年基层诊疗将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八大场景重塑就医体验。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人工智能+医疗”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该政策以“2027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面普及”为双阶段目标,从基层诊疗到临床专科、从患

银发经济陷阱揭秘:羊奶粉变“神药”、理财稳赚成空、养老分红血本无归

全国养老诈骗案频发,涉案超20亿,近万老人遭殃,全国多地接连曝出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坑老”“骗老”恶性事件,普通羊奶粉被吹嘘成“保健神品”、“理财专家”承诺稳赚不赔却致血本无归、养老机构以高息分红诱骗办卡等骗局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羊奶粉“神化”骗局:虚假宣传成重灾区在湖北武汉,中选亿粮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赠送面条、低价购物”等手段吸引高收入中老年群体,将普通羊奶

打造“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 ,黑龙江克东县整合资源构筑服务基层新阵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克东县委社会工作部强化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服务阵地融合共建新模式,将原有职工驿站与暖新驿站两类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7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综合服务点,日前,已投入运行,24小时对外开放。此次整合建设工作中,克东县采取新建与改

11月起新车上牌免去车管所排队,线上半小时搞定

公安部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通过全链条信息共享、一站式数字化办理,实现群众购车上牌“零跑腿”。这一改革被视为公安交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杆举措,预计每年惠及超1500万车主,节约交通成本超2亿元。全链条数字化:购车、缴税、上牌“一网通办”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介绍,新措施通过“交管12123”A

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1400万人将参与“人口小普查”

以202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通过入户登记与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居住状况的最新变化,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覆盖全国所有抽中

“三亮”引领亮剑民生难题 黑龙江克山县协同发力化解不动产“办证难”

在克山县“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三亮)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县政务服务中心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动产登记窗口与契税窗口协同联动、主动作为,成功破解困扰群众多年的历史遗留房产“办证难”问题,以实际成效擦亮“三亮”品牌,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严查定点药店“阴阳价格”!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10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阴阳价格”行为进行严肃核查处置。这种“阴阳价格”行为指的是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这类行为

学校食堂食材新规出台:双人验货、校长陪餐,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采购验收工作提出明确规范。通过多人联检、源头可溯、透明公开等方式,为校园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指引》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旨在进一步

银发浪潮下的中国守护:14400万老年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床位更加充裕、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文化课程丰富多彩,中国老年人正在享受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介绍了我国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构建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成果。目前我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服务体系升级,养老

首部住房租赁专项法规明日生效!2亿租客迎“权益护城河”

标志着2.1亿城镇租房人口(其中一线城市租房占比超40%)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租房时代,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新阶段。三大核心突破直击行业痛点居住安全硬约束: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

西山区“退休一件事”专窗上线,实现退休业务一站式高效办结

西山区人社局将继续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数字赋能为支撑,进一步拓展“一件事”改革覆盖范围,提升窗口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与人性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踏实、获得感更真切、幸福感更温暖。

鞍山市2025秋季房交会将于9月开幕 多项惠民政策助力安居置业

9月4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鞍山2025秋季房交会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鞍山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房交会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正式公布本届以“好房・悦居未来”为主题的房交会核心信息。本次房交会政策优惠期为9月7日至11月10日,集中展示将于9月19日-21日在高新区万达广场举办。

医保支付大变革!复杂重症诊疗获特殊通道

国家医保新政为疑难重症打开一扇门,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可申请特殊结算,新技术应用不再“望费兴叹”。8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亮点是建立了“特例单议”机制,允许医疗机构对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申请特殊结算,为使用创新药械、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开辟特殊

教育部启动“双千”计划,离校就业小程序上线

聚焦产业前沿的微专业、直达微信的岗位推送、12万个增量岗位开发、7.1万困难毕业生帮扶…教育部系列增量政策让就业路越走越宽。8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微信即可访问。该平台基于教育背景和求职期望,为离校毕业生精准推荐匹配岗位信息,提供“不断线”就业支持。这一举措是教育部近期推出的系列增量就业政策的最新一环。

海城创新"政企研"联动模式 赋能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

辽宁海城市人社局立足局属海纳众创空间平台优势,特邀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省农业农村厅倪红涛副处长为40余家入驻企业及创业团队授课,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实操指导,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速培育“线上纳统企业”,以众创空间“孵化力”激活农产品销售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人社力量。

学前一年保教费全免!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一纸文件,千万家庭的教育账本正在改写,中国学前教育进入免费时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办发〔2025〕27号),正式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项重大惠民政策将于新学期开始时落地实施,惠及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儿童。政策明确,免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的公办园保教

辅助生殖进医保、公积金突破限缴,多孩家庭直接受益!北京发布15项生育支持新政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推出15项具体措施。政策直面低生育率挑战,在医疗、住房、托育、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及允许多子女

每孩每年3600元!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落地

惠及2000多万家庭、中央财政年支出约720亿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正式落地,为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送上“真金白银”的民生大礼包。今日(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现金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这是我国

从能办到好办快办,江西49件“事”高效落地

企业迁入从七八趟到跑一趟,“个转企”老执照秒变新公司,赣鄱大地上的营商环境变革正悄然重塑企业办事体验。前两年办业务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填表、交材料,有时还要去外地取材料,跑个七八趟才办好是常有的事。”瑞昌市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余哲感慨道,“如今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跑一趟就能办好。”他的体验背后,

海南“一件事”改革跑出自贸港加速度

集成办理460万件,31项国家任务落地,特色场景领全国之先。中午12点半,儋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依然忙碌。前来办理护照换发的林女士感慨:“以前请假办事特别麻烦,现在可以预约午休时间,太方便了!”在她身后,税务、企业登记等窗口工作人员正为提前预约的市民办理业务。这是儋州推行“预约办+延时办”服务后的常态场景,也是海南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缩影。自“高效办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