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石家庄3月17日讯(通讯员/刘静 董良 梅晓)北京市民王先生近日体验了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的便捷:因北京医院挂号难,他通过京津冀医联体平台成功预约在石家庄定期出诊的北京专家号,持北京社保卡直接在石家庄医院完成就医结算,当天便返程。这一变化,得益于2024年9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通过立法形式推动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让“民生卡”真正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连心桥”。
立法破题: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规定》共26条,聚焦应用场景零散、卡码不兼容等民生痛点,明确三地协同工作机制、应用项目清单及服务保障措施。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金深指出,该立法通过政策、标准、服务协同,补齐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民生短板,推动协同发展向更高层次拓展。
场景拓展:从“能用”到“好用”
《规定》实施后,京津冀社保卡应用场景实现跨越式发展:
- 交通出行:持卡可乘坐3900余条公交、地铁线路,覆盖京津冀主要城市;
- 医疗健康:6.4万多家医疗机构支持“一卡通结”,异地就医无需备案、直接结算;
- 文旅服务:23家博物馆、171家图书馆、35家旅游景区实现“一卡通览”“一卡通阅”,河北博物院、天津图书馆等已支持社保卡借阅;
- 政务服务:河北省创新探索通过社保卡发放工资、公积金查询等,雄安新区试点同城化服务。
法治保障:破解“多卡并存”难题
针对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卡码林立”问题,《规定》明确“集约发卡”原则,推动多卡集成、多码融合,停止发放功能重复的民生服务卡(码)。同时,建立京津冀一卡通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互通与用卡安全。
成效显著:1.17亿持卡人享便利
截至2024年底,京津冀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17亿,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超90%。三地已实现25项人社服务“一卡通办”、6.4万多家医疗机构“一卡通结”、3900余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等应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跨省同城”的温暖。
随着第三代社保卡全面换发,京津冀将进一步拓展用卡场景,推动“一卡通”与政务、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